谁说互联网巨头做硬件不行?阿里巴巴的这款硬件销量超过苹果

原标题:谁说互联网巨头做硬件不行?阿里巴巴的这款硬件销量超过苹果

BATJ等互联网巨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顺风顺水,但在硬件领域,却屡遭失败,比如手机产品,BAT都曾有失败的历史,在手机战场上,仅有华为、小米、vivo、OPPO等少数几家,甚至这几家里面还有可能继续洗牌,2018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再次下滑。

在多款硬件上的频频失利,让大家以为互联网巨头做硬件就是不行,毕竟,硬件不同于互联网,两者基因不同,而且,硬件本身就有硬件行业的优胜者,互联网巨头横插一脚很难对该市场造成改变。

但意外总是会不期而遇。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预计出货量为达920 万台,其中阿里巴巴以70万台的出货量排名第三,而苹果的HomePod出货量仅为60万台,排名第四,互联网巨头做硬件的铁律似乎要被打破了,阿里巴巴的智能音箱产品出货量超过苹果。

天猫精灵旗下的智能音箱产品共有三款,分别是天猫精灵M1、天猫精灵X1、天猫精灵“方糖”,其中天猫精灵“方糖”更是获得了马云的站台,马云亲自为天猫精灵“方糖”产品签名。

相比较HomePod,天猫精灵的优势在于:

1)售价更低。HomePod的售价为349美元,约2200元人民币,而天猫精灵的售价要低得多,天猫精灵M1(售价299元)、天猫精灵X1(售价499元)、天猫精灵“方糖”(售价199元),买一台HomePod的价格可以买5台天猫精灵X1/11台天猫精灵“方糖”。相对来说,消费者会更加青睐价格便宜的商品,智能手机出货量最高的,是千元机,而不是近万元的iPhone X。低价,天然具有优势。

2)天猫精灵更接地气。天猫精灵X1的正常售价是499元,但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天猫精灵X1的售价仅为99元,这就造成了消费落差,即消费者如果用户99元去买天猫精灵X1,很有种“捡钱”的感觉,居然能以99元的价格买到499元的商品。另外,双十一也是每年电商平台最为重要的节日,双十一已然成为电商的网络文化节,在如此重要的节日里,天猫精灵X1用99元的价格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天猫双十一期间,天猫精灵总销量突破百万。

苹果一向注重硬件产品的利润,其对硬件产品的降价是非常谨慎的,更不会在节假日里对产品推出特殊价格。而天猫精灵在这方面要接地气的多,借着双十一的节点,仅售价99元,更容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也更容易促进用户的购买。

双十二期间,天猫精灵又搞了个“返场”活动,售价为199元,相比499元也有很大的优惠。

3)推出更多功能应用。早期的天猫精灵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控制、语音购物、手机充值、找手机、音乐播放等40多种,其后天猫精灵又跟ROOME产品智能灯等产品进行合作,让用户用天猫精灵就能实现智能灯控。

“女王节”期间,天猫精灵M1低调上线,仅1个小时销量就突破1万多台。作为国内知名的零售商,天猫拥有的巨大优势,能够让天猫精灵不愁卖,而HomePod在这方面就要弱的多,虽然苹果也有自己的零售渠道,但比起阿里来说,不在一个档次上。

4)发售时间。HomePod的发售时间是2018年2月9日,而天猫精灵首批现货开售的时间是2017年8月8日,比苹果的HomePod要早得多。另外,HomePod的发售地区为美国、澳洲、英国等地区,并不包含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苹果吃了亏,毕竟,苹果在中国市场也有不少粉丝,如果在中国地区同步开售,HomePod还是有用户愿意买单的。

天猫精灵本身产品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基于“卖”的优势,大力促销,在这方面,HomePod明显不如天猫精灵,天猫精灵能够超过HomePod也是正常的。

目前,天猫精灵的销量已经突破了200万台,说明天猫精灵还是有市场的,智能音箱产品还是有可能成功的,只要出货量足够大,未来的成就无可限量,天猫精灵一定程度上粉碎了互联网巨头做硬件不行的言论,希望将来互联网巨头们能推出更多优质的硬件产品。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5-19
谁说互联网巨头做硬件不行?阿里巴巴的这款硬件销量超过苹果
原标题:谁说互联网巨头做硬件不行?阿里巴巴的这款硬件销量超过苹果BATJ等互联网巨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顺风顺水,但在硬件领域,却屡遭失败,比如手机产品,BAT都曾有失败的历史,在手机战场上,仅有华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