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80全面突破的背后:拒绝千篇一律,只做万里挑一

原标题:麒麟980全面突破的背后:拒绝千篇一律,只做万里挑一

智能手机的发展,离不开手机芯片的推动,它就是手机的发动机。8月31日,德国柏林,麒麟980亮相,创下6项世界第一,成为2018消费电子展(IFA)的宠儿。9月5日,麒麟980在上海召开以“知·芯”为主题的媒体沟通会,让人对这款芯片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是一款全面领先的人工智能手机芯片,其在性能、能效、AI以及通信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飞跃。

事实上,无论是高通还是苹果,芯片发展到今天,都面临创新难题。这就跟智能手机一样,达到一定程度,再往上创新,就变得十分艰难——今天手机同质化严重,尤其是安卓平台,表现得尤为明显。让人好奇的是,麒麟芯片是怎么去不断创新的?7nm制程工艺的突破,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艰难的创新之路

从被人质疑,到被大家广泛认同,麒麟处理器这几年的进步,有目共睹,也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猜想。在“知·芯”媒体沟通会前夕,华为Fellow艾伟接受了笔者的专访,道出了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麒麟处理器能步入顶级移动芯片行列,与华为这些年的压强式投入及高标准要求,有很大的关系。每一代麒麟芯片在立项时,都对自己很苛刻,没有重大的创新就不要上,就不要投资了,华为不断给自己制造压力,推动麒麟处理器不断前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艾伟看来,跟别人差不多的产品,是没有意义的,华为必须追求新的能力,标新立异,真正做到与众不同。

提及全球第一个7nm手机Soc芯片的工艺难度,艾伟说,摩尔定律早几年就被唱衰过,被认为走不下去了。事实上,的确也是越来越难,要把集成度做高,底层就要做很薄,而且还要防止漏电,做得很牢固,可谓难上加难,需要有很多创新。当然,最大的难度是在这个时间点上,将这款芯片量产出来。

对华为来说,相比麒麟980的工艺难度,更难的是量产。“三年前我们决定用7nm时,不是说做得出、做不出的问题,而是在今天这个点能不能量产、支持手机上市。”艾伟认为,“拿一款7nm芯片给大家看并不难,如果不能量产,那就是重大事故。”为了顺利推出芯片,实现商用,华为跟合作伙伴做了大量的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从关键规格的定义,到早期验证电路,再到系统投片等等,华为不断优化,逐一解决可靠性问题。这条创新之路,充满挑战,也十分艰辛。

华为坚持重金投入做麒麟处理器,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具备差异化能力,带给消费者个性化的体验。“消费者给了我们一条差异化之路,麒麟处理器不能掉链子,要把这条路走下去,不能辜负消费者的期望。”艾伟认为,是消费者的期望,给了华为创新的动力与能量。

更快更强,全面突破

更快、更强,是用户对手机的基本要求,对手机芯片来说,必须不断突破性能极限,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麒麟980走在移动芯片的前列,是全球首款商用7nm制程工艺的手机芯片,运算性能大幅提升。

麒麟980实现了基于Cortex-A76的定制开发,较上一代处理器能效提升58%,性能提升75%,可满足用户对手机更快、更持久的体验需求。并且,麒麟980首次内置商用的Mali-G76 GPU,性能提升了46%,能效提升了178%。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很多用户都有这种感觉,一些采用业界领先处理器的的手机,性能倒不错,但弊端同样明显,比如机器发热严重,电池不耐用。经常有用户吐槽,某品牌的机器,经常一天两充,体验大打折扣。

华为重视用户体验,主张实现高性能与长续航的平衡。为了实现这一突破,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麒麟980创造性地采用灵活适配的2+2+4核解决方案,从而兼具高性能与长续航。具体而言,其采用智能调度机制,通过2个高性能大核、2个高能效大核以及4个高能效小核的全新能效架构,前两者基于Cortex-A76开发,后者基于Cortex-A55开发,可以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体验需求。

通常,芯片企业采用大核、小核的组合设计,麒麟980另辟蹊径,采用三个档位的能效架构设计,这种先进的梯度多核架构,打破了传统能效的藩篱,CPU可在更丰富的场景下(重载、中载、轻载)灵活适配,精准调度,按需分配,发短信,打电话,看视频,打游戏……不同的场景,启用不同的能耗,让续航更持久。

今天,消费者追求手机性能的全面领先,而不是个别参数的领先,这也对芯片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麒麟980带来了性能的全面提升,除了上述提及的,它在图像处理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其采用全新升级的第四代自研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像素吞吐率提升了46%,降噪与色彩还原能力大幅提升。它还采用了全球最快的手机WiFi芯片,能带给用户高速的WiFi联接体验。

在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方面,麒麟980率先在手机芯片上集成双核NPU(神经网络单元),极大提高了AI算力,可支持更丰富的AI应用场景,引领手机全面进入智慧时代。在双NPU的加持下,麒麟980每分钟可识别4500张图像,较上一代处理器提升120%。

“麒麟980究竟好不好,我们说了不管用,还是让消费者去评说!”尽管这是一款全面领先的移动芯片,但艾伟十分低调。在他看来,创新,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落到实处。比如华为手机的拍照能力,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华为P20系列,已被公认为全球最出色的拍照手机,在国外专业影像机构DxOMark的评比中,华为P20 Pro的拍照得分为109分,领先三星S9+高达10分,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麒麟980需要在10月份上市的华为Mate20系列产品中,接受消费者的检验。

多年的厚积薄发

这次,业界对麒麟980全球首商用7nm制造工艺很感兴趣。因为,对手机芯片来说,工艺制程直接影响到性能和功耗。当前,业界普遍采用10nm制程工艺,而7nm制造工艺与10nm工艺相比,性能提升20%,能效提升40%,晶体管密度提升到1.6倍,带来的变化是性能与能效的双重提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麒麟980芯片的诞生,是多年厚积薄发的结果。华为芯片从2004年成立,到今年已进入第15个年头,期间不断投入。麒麟980面世后,有媒体说,华为在这款芯片上,投入了20亿人民币。艾伟坦言,远不止这个数字。

7nm工艺,华为从2015年就开始立项,进行工艺研究;2016年,为其制定特殊基础单元,构建高可靠性IP;2017年进行SoC工程化验证;到今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工艺难度突破的背后,是华为对麒麟980超过3年时间的研究与开发,大量的半导体设计与工艺专家参与其中,反复验证。对于外界关心的华为在这颗芯片上投入了多少研发人员及研发资金,艾伟并不愿多谈,“我们不想给同行压力。”

在艾伟看来,7nm不只是技术困难,关键的是商业回报,随着投资越来越大,相应地需要更大的市场份额支撑,不然就无法收回成本。这里面,就有一本经济账,涉及投资回报率的问题。但现在又陷入了一个驳论,随着智能手机趋于饱和,整体销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滑了。

从国内来看,智能手机销量大幅衰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手机总出货量为1.96亿部,同比下滑17.8%;而从全球来看,智能手机市场也是负增长。幸运的是,华为手机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华为手机全球销量超过9500万部,全年销量有望实现2亿部。华为手机强劲的市场表现,反过来也增强了麒麟处理器的信心,有更多的人力、财力用于研发,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文/徐上峰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9-08
麒麟980全面突破的背后:拒绝千篇一律,只做万里挑一
原标题:麒麟980全面突破的背后:拒绝千篇一律,只做万里挑一智能手机的发展,离不开手机芯片的推动,它就是手机的发动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