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石乃有火:华为云的生长逻辑

原标题:击石乃有火:华为云的生长逻辑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我们在了解AI产业世界时,往往会基于某种技术或者产品来进行分析。

AI产业就像任何产业链一样,最基本的构成都是企业、团队和人。由企业与决策者看去,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风景。

最近有一篇很有意味的文章。在财经天下的封面文章《华为云的快与慢》中,透过对华为云总裁郑叶来的专访,很多平常我们看不到的企业决策思路、判断方式、发展思考,都可以在这篇文章里见到。

当然,专访的价值在于铺陈足够多的东西,让读者自行去琢磨。我们觉得这里不妨尝试站在AI产业的视角,总结一下发展中的某些规律,以及华为云BU的战略思索。

之所以如此的初衷,是想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云计算+AI产业的上升周期里,为什么是华为云成为了发展最快的云计算厂商?它的差异化到底在哪里?

在读完《快与慢》一文后,我们的发现是:华为云的生长机遇远没有想象中平静,它孕育于三场变化;而华为云的“秘诀”也没有多么复杂,“三个不变”支撑了它的商业逻辑。

当AI正在许多方面参与产业重组,影响到每一个企业与组织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变与不变,也许就意味着生长力与机遇。

在“三个变化”中生长

一般媒体在提起华为云的时候,都会提到“慢了”“炒冷饭”等字眼,因为相比BAT的云计算,华为云确实迟到了几年。然而一年多的发展数据,已经证明华为云不是来占坑和跟风的。这其中存在着什么认知差异?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从云计算格局,到对未来技术的迎接,华为云都没有成为跟风者,而是变化的直接拥抱者。

市场的变化:华为云其实没机会说me too

国内云计算发展了几年,看似已经风平浪静。但事实上,云计算市场正在呈现剧烈的变化,用户从互联网与电商企业,开始向集团企业、实体经济、政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演进;使用需求开始由简单的存储和调用,向数据挖掘、数据智能、应用智能前进。

无形之手下,公有云市场接受了内部迭代洗礼,而华为云恰好在此时出现,参与到了Cloud2.0的游戏规则制定周期当中。

在《快与慢》中,郑叶来认为华为云不做me too,要提供独特的价值。而事实上,市场也没有留给华为云说me too的机会。与几大云服务厂商一样,华为云面对着瞬息变化的市场,多元的市场需求。拥抱市场变化,让华为云从根本上有了不跟随的能动性。

而AI的到来,显然加剧了云计算市场的快速迭代,根据分析师机构Forrester刚刚发布了《产业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AI对中国企业的效率提升值可能达到平均25%左右。面对磅礴而出的AI需求,云计算市场事实上经历了供需关系的内部迭代。

这场变迁里,me too主义显然是没有机会的。

客户需求的变化:EI的使命在行业耦合

鲍德里亚在《消费世界》中认为,商业世界的矛盾,本质上是无尽的生产能力发展,与消费能力局限之间的矛盾。AI之所以在今天被认为难以落地,是因为技术发展速率没有切合企业、行业、经济生态的实际消费需求。这是一个新技术市场在打开时的阵痛。

面对AI应用,新兴客户需求呈现出不同于云计算初始阶段的特点。企业的决策成本在加高,对服务成本的担忧在加重,并且需求呈现出小众、定制化、垂直化的特点。面对各行各业的AI需要,对服务提供者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华为云有针对性的提出了EI(企业智能),进而发布了华为云EI智能体,以普惠、实用、关注现实问题和线下解决能力的“形象”进场,打出了产业格局中第一张差异化王牌。

在几天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云BU EI服务产品部总经理贾永利介绍,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他已经连续看了100多家企业。华为云EI建立了与制造业、物流行业、视频、生物基因等多个产业板块的合作。

由此可见,AI正在与行业发生深刻耦合。而这个变局中华为云针对性提出的“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AI、用EI深入行业,聚合产业中的行业智慧伙伴构成平台生态,是被华为云抓住的机遇。

华为的变化:体系化面向AI时,云BU是入口,也是出口

AI时代,变化的不只有云计算+AI的万千行业用户,还有华为本身。今天的华为,正在全栈化、体系化拥抱AI。

而在这个变化当口,华为云BU由于独特的产业价值,也正在华为体系内部承担着更加重要的AI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华为AI的入口和出口。

入口层面,云BU正在提供华为内部研发、运营、垂直场景使用的AI平台能力。构建消费者BG等业务云AI应用基础,充当华为体系AI化的发动机角色。

而作为华为AI的出口,云BU肩负着盘活IT布局的使命,让大量AI底层技术可以投放到B端市场。

华为自身的技术趋势抉择,让华为云获得了AI时代的特殊身位。当人们关注于华为云BU成立时间短的时候,厚重的ICT技术积累与生态价值已经通过公有云进行了转化,让体系当中的华为云获得了差异化市场定位。

看准和拥抱了几个关键变化,让华为云没有成为某个产业的后来者和依附者,而是可以成为新技术趋势下的竞赛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云计算和智能产业始终都在变化,以为这种变化是新瓶装旧酒,或许是很多人都会犯,但华为云没有犯的错误。

因“三个不变”而生长

对市场、体系和技术趋势变化的准确把握,和针对性交付服务,我们看到了一年多时间里,华为云进击的一面,但在成熟市场中保持高速增长,更多靠的是“内力”。华为云的内力,来自“三个不变”。

在大势变化中准确找到步点,搭配一以贯之的理念与能力,华为云EI差异化,这样由多种因素聚合而成。

“以客户为中心”的基因没有变:形成以精准对粗放的产业差异化

上文提到基于云计算的AI应用,正在悄然改变着企业对云服务的需求与设定。更多复杂的物理世界问题显现,更加垂直的行业应用场景越来越普遍,而数据安全问题也史无前例地被重视。

我们熟悉的云服务厂商,商业模式完全基于线上。那么在细节问题与现实产业问题出现时,客户需求往往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是为什么云计算+AI产业始终是单个案例很红,整体落地效果却一般。

而自带客户服务基因的华为云,则给行业造成了某种冲击。从《快与慢》中我们已经知道,华为云秉承着瞄准客户满意度,一切站在客户角度考虑的思维模式。有意思的是,这在粗放服务为主流,垂直需求却在旺盛增长的云计算市场中,构成了独特的精细化产品价值。客户中心战略,构成了华为云的三个差异化战术:

1、紧密关注和跟踪客户需求,提供行业稀缺的服务密度。在《快与慢》中,郑叶来提到他最关心的只有客户满意度,并会从各个方向去核实和改进。这样的服务密度在快进快出的公有云市场中非常罕见,这也让华为云快速聚类了一批客户。

2、注重物理世界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力行业合作基础和线下解决能力。华为云EI智能体的提出,直接作用于AI能力不接地气、落地困难的窘境。以行业智慧、智能边缘、线下服务等多种方式破局物理世界中的AI落地难题。今天来看,这为华为云快速打造案例建立了可能,也为扇形扩大客户基数提供了基础。

3、秉承“三不”原则,从高度上保证用户数据与产业价值安全。产业AI的另一个问题,是数据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客户对数据的依存度不断提升。而秉持华为的客户至上文化,华为云提出了“不做应用,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的“三不”。让客户获得了具备根本保障的安全体验,这在产业AI周期中尤为重要。

客户为中心的基因和战略,让华为云快速尝到了第一块蛋糕。云计算市场的服务供需差中,这块蛋糕也可能进一步做大。

华为的ICT生态优势没有变:黑土地的自我裂殖效应

另一个不变的,是无论做IT还是做公有云,华为长期在通讯领域布局的ICT能力与研发、技术积累没有任何变化。相反,在AI时代撬动云计算价值二次增长的间隙里,华为云透过华为技术体系聚集的生态势能,也得到了再次释放。比如我们见证到华为正在发力全栈AI产品、云端一体化AI技术,这些技术即是华为的大方向,也是华为云的技术服务与产品能力保障。

华为云一直在强调黑土地。有意思的是,黑土地的价值之一,就是肥力的自我再生、自我给养能力。而华为的ICT生态优势在华为云的生长周期里,在AI时代的大环境下,被进一步盘活和放大,与黑土地的自我养力裂殖非常相似。笔者相信,下一步与终端产品的结合,与底层技术的更近一步融合,显然也不可能缺失华为云的身影。

技术惯性没有变:AI实用性构成以高打低

AI时代的另一个焦虑,是训练成本与成果之间的不对等,造成应用场景缺乏可信度。而可信的技术从何而来?

AI技术的特征之一,在于技术应用程度越高,实用能力也就越充沛。这就是AI的技术应用惯性。作为云计算“新军”的华为云,却是名副其实的AI“老司机”。先从“自己生产的降落伞要自己先跳”,再到toB市场发力的华为云,正在通过技术解决能力的惯性,获得云计算与AI实用性层面以高打低的差异化。相较于执着数值和测试效果的AI技术供应商,华为云的技术服务牌面更偏向这样几个特点:

1、技术的应用可靠性与场景适配度。企业自用AI需求的是低消耗,高价值。这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也是一样。在智慧园区案例中,华为云EI部署AI算法的方式,可以使非智能摄像头搭载AI识别算法,从而让企业不必负担高昂的摄像头更换成本。类似适配实际需求与需要的案例还有很多,场景适配能力往往是AI提供商的死角,但却对企业用户来说至关重要。

2、成本普惠,数据安全。通过底层技术的不断优化,华为云一直在普惠AI的道路上发力,并通过系统化的方案保证用户数据,这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不贵而放心的AI,正在成为华为云的名片之一。

3、云计算服务的删繁就简能力。今天很多AI能力提供商,都以技术分类为依据,提供大量AI接口,但事实上,其中很多能力是用不上的。在能力输出上保持克制,删繁就简的华为云,在业界比较独特。

《快与慢》中披露,今年年初,华为云开始控制产品的上线速度。郑叶来阐释了他的逻辑:跑得太快,服务不好客户,会引发系统性问题,所以要稳一稳,把基础功能做扎实。

当AI能力陷入测试与数值红海的时候,华为云可以理直气壮地从“实用”角度出发,构成高打低的市场优势。而以此衍生出的客户信赖值,或许是AI战场上更重要的战略资源。

“云计算+大数据+AI”的一揽子技术体系,显然正在逼近某个临近点。目力所及,各种行业与企业都可能因为这一技术体系,得到新时代的水和电能。但第一步如何扣响AI加速的大门,才是这个阶段整个行业苦于思索的问题。

《快与慢》中郑叶来在谈及华为云的构建时提到,“只要沉下心、沉住气,眼睛朝着客户稳扎稳打,就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这个价值观或许也适用于今天的产业AI世界。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在我们期待火的时候,不能妄想空中来火,也不能惧怕火的灼热。只有拿起石头一下下敲击,才会有火星、火把,乃至燎原大火。

听起来很简单,但今天这个热闹的AI时代,不用AI作秀画饼、不搞AI恐慌,同时有技术实力、研发投入、服务意识去做“+AI”这件事的,又能余下几个呢?

所以,华为云与AI时代的变和不变,或许可以这样归纳:承认、拥抱,且渴望激烈的变化,同时讲最简单的道理。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9-21
击石乃有火:华为云的生长逻辑
原标题:击石乃有火:华为云的生长逻辑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我们在了解AI产业世界时,往往会基于某种技术或者产品来进行分析。 但AI产业就像任何产业链一样,最基本的构成都是企业、团队和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