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京东900亿美元背后的四个关键要素

2015年6月18日,《创京东》出版。这本书花费了我一整年的时间,积累了数百万字的采访素材。我访谈过上千家公司,只为两家公司留下详实的历史记录,一本是2014年9月出版的《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另一本就是《创京东》。

在当下这样一个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时期,已经在香港上市近两年的美团,市值已经超过一千亿美元;京东自2015年赴美上市以来,股价起起伏伏,现在也破了900亿美元,2020年6月18日在香港上市。
出版《创京东》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京东物流是怎样炼成的?》。我采访过京东上上下下数百人,物流是我了解最为深入、完整的业务链条,包括从创始人刘强东的决策拍板,高管们的调兵遣将,到仓库里打包员、配送站快递小哥的冲锋陷阵。
正是对京东物流的深入了解,影响了我对互联网公司的一些思考。在一堆热衷于做撮合、做「轻」交易的公司里,京东的独特作风让我思考「重公司」的价值,思考深度掌控供应链的价值。2016年1月8日,我在趋势预测里分享过一段话:
可以预见的是,距离交易越近的公司越有价值;越重的公司有更高的竞争壁垒。过去PC互联网相对都是轻模式,像腾讯、百度、阿里。但未来的移动互联网,重公司的价值越来越高,谁对线下供应链的参与越深,涉及更多的动态交易,对价格体系的改造更深,使供需双方的关系更加高效,谁就越有话语权。
李志刚,公众号:新经济100人新经济100人:2016年后,新巨头将在这些领域诞生
这次京东香港上市,从京东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定位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服务企业」。
我不怎么关心股价的短期变化。我相信,决定一家公司长期价值的是,这家公司的战略决策、执行力以及企业文化。复盘京东发展过往,有四点是不可忽视的:
第一,京东选择了一条巨大的赛道——消费品零售。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41.2万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是8.5万亿元。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均诞生在这个赛道,这个赛道至少可以容纳三五家千亿美元级别的公司。我估算未来零售线上比例会达到35%左右。这意味着,电商还有六七万亿元的增长空间。
赛道空间大小决定一家公司发展的上限。足够高的天花板,可以容纳更大、更多百亿美元以上的公司。
还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看到了巨大的赛道,但选择从赛道中的哪个细分领域切入,却未做出恰当的选择。我曾经回答「当当为什么输给了京东」的问题时就谈到过,当当从图书切入,京东从3C切入,是一个重要原因。
细分领域的容量,决定一家公司的底盘厚度。
第二,京东历史上做出过三大正确的战略决策:转向线上、自建物流、全品类扩张。刘强东从中关村电脑城的柜台售卖起家,2003年遇上非典,结果给刘强东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次年,京东正式上线,公司线下业务全部砍掉。
京东一开始采取自营模式来保障品质的口碑,2007年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刘强东决定自建物流,这是京东历史上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也为京东注入了独特的、有别其他公司的基因。也是前后脚,京东决定从原有3C品类,扩张成全品类,涉足图书、家电、日用百货等领域。自建物流和全品类扩张这两个决策,遭到了公司内部管理层和投资人的反对。但是,刘强东可以说一意孤行,铁腕推进。
京东过去十年来的发展扩张,都受益于这两个战略决策。
第三,强大的执行力和坚韧度。
这些年,在我见过的CEO里,强悍、论对公司的掌控力,刘强东是数一数二的。CEO在性格、思维、执行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会决定同类公司走向的差异。当年,刘强东与他的团队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虽然有简单粗暴的一面,但是刘本人以及团队进攻性极强的特质,正符合一个高速扩张公司的需求:快速决策以及一竿子捅到底的执行力。
我举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例子。当年京东扩图书品类,负责图书业务的前副总裁石涛原来在亚马逊做,亚马逊系统搬迁协调了半年——因为公司前前后后换了很多拨人,一些做开发的人已经离开了。而刘强东为图书业务打通公司内部各部门协调,只需要开一个会。有个细节是,图书是海量品种,原来向供应商下订单的系统数量有上限,石涛希望IT部门打开限制,IT部门说,不可以,得按规定来。在协调会上,石涛直接向刘强东提出来,刘强东就说直接打开,马上得到执行。
第四,一线员工的忠诚度。
大概是两年前,一位投资人向我转述,一位资本大佬告诉他,他终于弄明白京东能让他赚了几十亿美元的原因,就是一线员工对公司的忠诚。
▲2012年8月,刘强东宴请工作满五周年的老员工。
图/李志刚
这些年,我家采购生活用品基本用京东,和穿着红灰工服的快递小哥经常打交道。这么多年来,京东配送提供的服务品质始终是比较稳定的,令我满意的。持续十年的、稳定的服务品质,不是一个标准化的管理能解决的,这需要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在每个执行环节上不打折扣的「走心」。
京东的一线员工很大一部分是仓库里、配送站里的蓝领。我和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从很多细节上发现他们对京东的认同度比较高。
忠诚来自认同,认同来自需求得到满足。可能因为我是农村出身,所以跟这些蓝领挺容易发生共鸣的,在访谈的时候他们很坦率地与我沟通他们的想法。
很多农村出来的年轻人、中年人在京东物流找到了一份体面的,收入不错的工作。我记得京东在广东开站,一位其他快递公司的站长带着整个站点的人改门换户,原因是京东配送站配置空调,让他们日子会舒适一点。
早些年,中国城乡二元对立比较严重,很多农村出来的人在城市做服务业,是得不到尊重的,客户不尊重他们,老板也不尊重他们。他们为城市做出了贡献,但未得到相应的回报与尊重。
但他们与城里人一样,既有物质上过得舒服的需求,也有精神上得到认同,受到尊重的需求。
我还记得,成都一位从其他物流公司跳槽过来的快递员,在前东家被评为优秀员工,拿到的奖品是一个水杯。但在京东,他能拿到几千元奖金,这把他高兴坏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德阳下面配送站的一位小伙子,他原来在理发店里做活,整天看不到阳光,当他在京东做快递员后,眼睛里有光,他向我形容:就像出了笼的鸟儿,终于看到了阳光。
他也让我意识到,无论是什么人,心中都有一块地方是留给诗意的。
对于一家做线上业务十七年的公司来说,现在市值900亿美金,投资者会期待他能否突破1000亿美金。
2016年7月,我作为嘉宾,参加了刘强东录制央视节目《对话》。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我提了京东未来需要做的三件事:第一是技术创新,第二是合纵连横,第三是全球化。
过去两三年,当下,以及未来,一种势头越来越明显,即线上线下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与产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区域市场与区域市场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中国的公司发展到一定体量,必然面临着无边界的竞争,也许是对方发起的,也许是自己主动发起的。
在我看来,京东未来能否有更长远的发展空间,取决于它的掌舵者能否做出足够重磅的、新的战略决策。市值就是战略决策结果的反映。

(作者简介:李志刚,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山海成长营创办人,著有《创京东》和《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在美团、拼多多A轮时,今日头条B轮时,发现、判断并帮助他们成长。)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6-18
李志刚:京东900亿美元背后的四个关键要素
2015年6月18日,《创京东》出版。这本书花费了我一整年的时间,积累了数百万字的采访素材。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