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思考|地摊“反秩序经济”

前段时间,摆摊成了现象级话题。各级政府纷纷响应高层的点赞,城管都打电话请小贩回来摆地摊儿了。

可后来的剧情发展却上演大反转,地摊经济的热度急降,短短半月竟似经历了冰与火的转变。相信很多人仍难参透其中原委。

那么,地摊经济究竟有何优劣?现阶段的中国究竟需不需要地摊经济?而我们又为什么称之为“反秩序经济”呢?

一、城市烟火重燃

疫情之下,地摊经济何以迅速走火?简而言之原因有四:保就业、刺消费、扩内需、抚民心。

首先来看保就业。疫情对线下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社会就业问题成为政策重点导向。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被提及39次,保就业保民生被列在中央“六保”新任务之首,可见政策层对保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是稳在6%左右,而该指标的4月值恰好就是6%,没有留退路。而地摊恰可快速解决就业问题。

然后是急需刺激的消费。2020年1-4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8万亿元,同比下降 16.2%,累计同比降幅较1-3月收窄2.8个百分点。虽然降幅有所收窄,但总体恢复速度缓慢,消费急需政策层刺激。

实际上,对消费的刺激政策已出台了很多,比如前段时间济南、南京等地政府开始对民众发放消费券,鼓励民众消费;上海联合线上电商巨头和线下百家商场推出了“55购物节”,一端为民众带来优惠,一边带动上海本地品牌打开销量。对地摊的政策鼓励,也有借其刺激消费的政策用意。

第三个因素是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内需急需扩大。虽然疫情在国内还偶有反复,但国内生产只需渐已恢复政策,但国外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美国担心新增感染人数突破了4万大关,且未见刹车势头。外部需求因此大量萎缩,不确定性增强,中国但出口贸易陷入停滞,急需扩大内需。

第四,地摊经济带来的烟火气唤起了全国人民对城市生活的最初记忆,成为一种抚慰民心的“心灵政策”。

在此四背景下,之前默默无名的地摊被“扶正”,一举成为城市烟火气的代言人、上下寄望之良药。

二、地摊经济有作用吗?

目前来看,地摊经济在保就业上有很强的托底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人社部对“城镇调查失业率”对定义,摆地摊可以算作就业形式的一种。根据领导对地摊经济的点赞口风,“西部有个城市,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可以认为,摆地摊这种便捷的方式对社会待业人员确实是一个快速就业的渠道。

上面的西部城市其实就是成都。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从成都案例可以看出,地摊经济对城市就业和餐饮行业复苏的带动作用明显。据西部证券测算,保守预计我国209个主要城市(一线-四线城市)有望开放50万个摊位,新增就业120万人。

这一举措也给摊贩们带来更多尊严和获得感。正如人民日报一篇文章中引用的一名成都摊贩感慨:“我没什么其他技能,又租不起门面,就摆摊卖水果。之前一直‘打游击’,收入不稳定,压力好大,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人民开心,政策满意,地摊经济就这么越来越招人待见。

但就在地摊经济刚刚走火风靡全国之时,三家官媒开始率先发声为地摊经济降温,却又是为何?这是因为综合来看,地摊对全行业的消费刺激作用并不明显,而且还带来更加棘手的难题,市场已经对其产生过度期待。对此,历史上曾有两次先例可以借鉴。

地摊经济是第一次走火吗?不是,历史上有两次政策放宽地摊经济的先例。分别为2007年3月出台的《就业促进法》,以及2017年9月国务院《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据东北证券对上述两次政策利好的研究,从宏观指标来看,失业人数有所减少,但对社会零售总额提振并不明显。

因地摊经济受益的都是低价小商品,如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商贸零售等。据西部证券数据,这些行业和计占总商品零售额不过8.61%,对经济大盘撬动作用有限。而一旦过度放任地摊经济野蛮生长,其还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如城市卫生、食品安全、交通占道等,为全盘经济复苏增加负累。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站在经济整体视角出发,以及消费板块的综合表现来看,在市场走势较弱的时期,政策放开地摊管制对消费表现的抬升作用比较有限。过度寄望地摊经济来动整体经济实现复苏,是不切实际的。

但这还不是地摊经济被叫停的最核心原因。

三、根源在“反秩序性”

地摊经济降温的根源在于,其本质上是一种“反秩序经济”,这要从人类社会的规则秩序说起。

为了保证整体效率,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遵从一个规则秩序。事实上,规则秩序也是在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自然演变,并逐渐完善的非物质性产物。

规则秩序的建立会限制人类生产生活的部分自由,以换取综合性的效率提升,最终目的是追求最大化的民生福祉。因此,在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过程中,规则秩序只能不断完善进化,不能出现倒退废止。

社会秩序主要靠两个层面的力量来予以维护,一是道德,二是法律。道德是上限,教给人们要努力做什么事,而法律则是下限,告诉人们不能触碰什么。

电影《烈日灼心》中有句台词很好,“人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总和,它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法律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种强制性的修养。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实实的告诉你,至少应该是什么样儿。”

作为社会秩序中最重要的经济秩序,则由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共同调节。最终目的,是让生产要素得到尽可能高效而全面的配置,以实现尽可能繁荣的社会生产。

“看的见的手”作为法律化身会具体化为经济秩序中的监管保障力量,如证监会、食品安全局、税务局、城市规划部门等;“看不见的手”最终会将大多数市场主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自生运转的生产链条。

地摊经济之所以忽然降温,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种“反规则秩序”生产活动,它对最大化的社会民生福祉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是一种算小帐开心,算大帐皱眉的无奈。

毋庸置疑,地摊经济的益处是很多的。例如,底层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疫情冲击后的社会安定得到巩固,疫情后萧条的生产氛围得到缓解,人民忐忑的心情也在这人间烟火气息中得到抚慰,地摊也为未来的企业家提供了用武练武之地等。

但是,一旦地摊经济过热,获得这些益处的代价更大,“两只手”的效用会受到巨大影响。

首先,来看“看得见的手”受到的影响。地摊经济有一定的原始经济形态,一旦放开就会出现诸多方面的监管难题,如食品安全难以监管,沿街占道、居民区聚集、生产垃圾随地丢弃等,不仅影响居民生活出行,还造成不可忽视的生活和城市管理成本。同时,税务部门也难以征税,各项监管的落实均困难重重,看得见的手疲于应付。

然后是“看不见的手”受到的影响。地摊经济由于生产场所的成本自由性,首先冲击的是沿街小商铺的生意,让疫情后本就艰难的线下餐饮零售生意雪上加霜。沿街商铺的房租和售价也会进一步受到影响,价格一旦出现大幅波动,进而就会波及住宅市场的价格,整个房地产市场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房地产市场一旦松动,紧接着受冲击的就是为房地产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系统。而如果银行成为多米诺骨牌中的一个,那后果如何,无需再言。

综合来看,地摊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成本转嫁之上的,是一种”繁荣递减转移“,综合经济效率不增反降。

疫情天灾是“两只手”都不能预料的黑天鹅事件,它极大扰乱了人类生产生活秩序,也让秩序中的潜在问题暴露出来。我们应该做的是修改它、完善它,而不是跳过它、干扰它。因为,让生产生活遵循规则秩序,依然是追求整体经济效率的最优解。

地摊经济的最好出路是有序、适度、因城施策。各地政府应综合考虑地方经济特点和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地摊经济的集中摆放点和营业时间段,做好登记、安全追溯等责任落实管理,同时保障商贩、居民和整体经济秩序。

例如笔者所在的上海,有些露天商场和步行街在自家商业区内,利用闲置空间开辟了专门区域,为社会提供摆摊场地。有意向者可与商场联系,提供个人资料,缴纳一定租金即可在人流密集、灯火通明的商业区摆设自己的摊位。目前在南京东路的第一百货,和静安区大融城等地都有类似实践。

其实,秩序外的经济也是被倒逼出来的。民众之所以出来摆摊,还是因为疫情后复工复产受阻,社会上的房租、税收减免政策仍不到位,谁不想租个商铺好好做生意呢,苦在成本不可负担。正是因为这套已有秩序的反应不够及时,没能让末端的民众享受到足够多的补贴,才倒逼出秩序外的地摊经济。

四、结语

完善的秩序是争取全民最大民生福祉的最优解,也是唯一解。

有事做,有期待,日子才能幸福。

作者:王栎天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7-08
慢思考|地摊“反秩序经济”
各地政府应综合考虑地方经济特点和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安排地摊经济的集中摆放点和营业时间段,做好登记、安全追溯等责任落实管理,同时保障商贩、居民和整体经济秩序。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