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芯片”的云手机,到底是一种什么存在?

原标题:“不用芯片”的云手机,到底是一种什么存在?

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加强对华为的制裁,9月8日,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宣布将停止向华为提供半导体零部件,其中不仅是存储芯片,就连5G、移动通信等系统芯片也将无法供应,这会让华为的手机业务乃至整个消费者业务都将受到波及。接下来,华为的“代芯”之路将更为艰辛。

不过,也有很多媒体注意到,就在9月1日,华为云推出鲲鹏云手机正式公测的活动。这一消息让很多人莫名振奋,有人认为“这是华为找到应对手机芯片困局的一个方法”,甚至有人给出“华为云手机推出,让光刻机变废铁”的观点。

但是喧嚣之后,我们也看到很多反驳的观点出来:“华为云手机的技术和产品早已有之,根本不是应对这次芯片危机才提出的”,也有人认为“华为云手机只是针对企业客户,还无法应用在消费者领域,高端麒麟芯片短缺暂时无解”。

对于“云手机”这一并非新鲜的概念,前者的观点的确太过“乐观”,而后者的观点虽然比较务实,但对于云手机的发展看得并不全面。云手机,在当下确实不能成为解决高端芯片危机的直接方案,但从长远来看,云手机的进化使其可能成为一种摆脱高端芯片依赖的全新的云端融合的消费级解决方案。

看懂云手机的当下发展和未来可能,也许能有更多新的发现。

云手机的“不用芯片”传说

云手机,这一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并不陌生,在业内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在云手机之前,其实早已有“云电脑”的概念,其原理和模式相当接近。

电脑上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甲骨文提出的Network Computer(NC)概念,但受制于时代技术限制,其最早的原型诞生在十几年后。谷歌在2011年时候,就推出了一种叫“Chromebook”的网络电脑笔记本产品,能够在线提供完整的电脑应用服务。这一思路就是用户只需要一款配置很低的笔记本电脑,确保可以联网,并能运行谷歌的Chrome浏览器即可,然后用户就可以连接到云端,获取像文档编写操作和存储等服务。

但是这一“上网本”太过超前。大部分用户仍然需要功能齐全、可以在本地安装专业软件的高性能笔记本,同时Chromebook对于网络要求非常高,一旦网速不好或者脱网,Chromebook基本就与板砖无异。Chromebook网络笔记本从产品定位到用户体验,可谓是非常尴尬。

好在Chromebook所呼唤的“云端计算”的概念,随着云计算时代到来而实现了。现在的云电脑模式,就是通过开放式的云终端和传输协议,把应用软件、硬件资源以按需服务、弹性分配的服务模式提供给用户。用户也就无需单独配置性能昂贵的硬件设备,也无需安装本地应用,只需要一个可以联网的终端,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就能访问和使用一台完整电脑的所有服务。

云电脑与传统电脑相比,不用配置单独的CPU、内存和硬盘,这些硬件都由云端的数据中心配置完成,通过集中部署、管理和维护,具有极好的可扩展性和弹性分配资源的优势,降低了整体计算成本,也能更好保护数据安全。

云手机,同样类似于云电脑模式,基于云服务器,虚拟出原生安卓操作系统和原生手机应用,原本必须用手机终端才能提供的计算能力,都改由云端的服务器来提供算力。也就是,云手机就是一种云服务能力,任何一个云手机实例是不用单独的芯片,但它们本身还要依靠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芯片来提供计算的。这才是云手机“不用芯片”的传说的真实面目。

从用户体验来讲,你可能并不需要一部实体手机,就能来使用手机上的一些应用和功能,比如通过一台电脑或者平板,通过云服务器端账号登录之后,就可以访问你在云服务器上的手机应用和数据。

更具未来感的形态就是,也许你只需要一个极简的屏幕终端,有网络模块能够高速联网,就可以联接云手机,享受同高配置手机一样看高清视频、玩高品质游戏、存储大文件等功能。

这也是很多人误认为华为能够摆脱芯片封锁的原因之一。很显然,这种设想现在还做不到,这种能够摆脱高端芯片又能高速连接云端的移动终端还没出现。当前甚至未来几年,无论是硬件厂商也好,还是大部分消费者也好,都在尽可能地追求更高性能的手机终端。

而华为这次推出的“云手机”,并不是面向消费者用户,而是主要面向企业客户,在一些特定行业中主要用于智能托管、云手游、众播互娱、移动办公等场景。

在搞清楚云手机的概念和能力之后,我们接下来看下云手机在当前的应用情况。

云手机的现在时

尽管云手机概念也早已出现,但当时这一概念太过超前。一方面4G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还在逐步成熟期,另一方面智能移动手机终端还在沿着摩尔定律的速度快速进化,云手机本身还没有迎来属于自己的发展期。

虽然这几年,一些专注云手机的创业型公司正在崛起,阿里、华为、百度等大厂也都在积极布局云手机,但这个行业仍然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2018年云手机市场规模达3亿元,比2017年增长200%。预计2020年云手机市场有望达到6亿元。相较于百亿千亿的云计算市场,份额确实很小,但是对比陷入增速下滑甚至倒退的智能手机市场,则是增速明显。

目前,云手机主要需求来自于一些行业客户对移动设备的弹性需求,比较典型的有APP或手游的仿真测试,云游戏、应用托管、移动办公等,一些特殊的有微商营销、游戏挂机以及群控刷机等等。

以手游的仿真测试为例。在云手机之前,手游公司想要测试一款游戏,就需要找来不同型号的安卓手机挨个测试。而现在,使用了“云手机”服务,这些测试就可以在云端进行,在PC端显示。这样游戏公司既节省了采购硬件费用,又大幅提高了工程师的测试效率。

对于很多手游玩家都有挂机练级的需求。原本的挂机代练都需要使用真手机配合脚本来完成这些手游玩家的需求,现在,云手机就可以很容易完成游戏的挂机,而且价格比真机更为便宜,成为手游玩家的主流选择。云游戏的发展正是随着这些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各种用户需求而被挖掘出来。

业内公认,云手机的最大应用场景显然是云游戏。随着现在大型手游的品质越来越高,对于手机性能的配置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比如未来几年,可能主流手机要达到8核CPU,16G运行内存,512G内存的配置。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其实是无力负担也没有必要负担如此高的主流旗舰机型的配置的。到时候,用户如果想要用中低端配置的手机来运行这些大型游戏,云手机就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行业的观察,云游戏将是云手机中得到最快也最大规模发展的应用场景。这一趋势无论是从索尼、微软等全球几家主机游戏厂商,还是从谷歌、腾讯、百度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在云游戏上的投入,都可以看出云游戏的未来前景。

当然,现在云游戏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能够在云游戏上搭载的原生游戏还比较少,即使有也是一些中小型手游,而大型手游受限于网络和服务器的能力很难满足用户的游戏体验。

整体来说,现在云手机业务已经开始强势增长,其业务范围也随着一些新需求而出现,但云手机的发展还面临着重重考验。不过值得强调的是,如今作为新生事物的云手机正在因为5G网络、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而迎来了爆发的可能。

云手机的未来时

5G网络真正普及后,将会给云手机带来怎样的机会呢?这一机会恐怕就是云手机的消费级市场的出现。

我们其实也可以感受到,手机硬件正在遭遇创新瓶颈,比如手机已经装到四个摄像头,像素已经高达上亿,绝大多数拍摄功能人们平时都用不到。而手机CPU芯片制程已经接近摩尔定律极限,内存芯片等性价比正在降低。消费者已经越来越苦于昂贵的硬件价格和过快的更新频次。5G网络,将有可能扭转或者解决这一困境。

因为5G网络一旦普及,对于手机的计算能力的要求就会下降。那个时候,手机只要发挥好显示器和信息采集器的作用就好,通过智能摄像头、智能语音来进行信息交互,通过高分辨率屏幕来显示内容,剩下的计算和存储都通过5G网络传输到云端服务器即可完成。

而随着云计算的成熟和应用的增多,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像网盘、云空间这样的云应用,并且也有了一批习惯付费使用的云端用户。现在,再加上华为、百度这样的企业纷纷推出的“云手机”业务,云手机有可能成为5G时代最重要的落地应用,并且未来将从企业客户向个人用户迁移,迎来指数级的增长。

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反过来考虑,云手机的发展,或许会成为华为在芯片领域破局的一种思路。一方面,在实体手机缺少高端芯片的情况下,那么就可以把高端芯片的算力放到运算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可以使用我国自主生产的大规模的中端级别的芯片,先用叠加的方式来解决算力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华为领先的5G技术和我们国家完善的5G网络基础设施,来满足手机的高速联网的需求。

昨天,华为的鸿蒙2.0正式推出,明年华为手机就将全面升级支持鸿蒙2.0,鸿蒙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鸿蒙2.0的分布式技术将使得应用开发者可以做到一次开发在多终端部署。那对于用户而言,也就可以在不同终端中随时随地体验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应用和服务了。

尽管现在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将面临重重挑战、云手机业务还处在面向企业客户阶段,而鸿蒙系统更是襁褓初生,亟待生态建设。但从三者的关系来看,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将可能推动云手机的消费者市场的爆发,而云手机的发展也将有利于鸿蒙和现有应用的融合。云上操作系统和云端应用的普及,最终将有可能成为破局华为终端芯片危机的一个解决方案。

往更远了说,云手机不过是对于当前手机业务的一种替代方案。在我们马上迎来的万物智能互联的AIoT时代,云手机的模式将广泛普及开来,在未来物联网和个人可穿戴设备,甚至脑机接口的设备下,终端感应,边端通信,云端计算和存储必将成为一种主流的联接方式,云端操作系统和应用在跨终端、跨设备上的同步体验也将成为我们主流的数字生活方式。

这才是云手机照向未来时,应该有的模样。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