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嘀嗒即使成为出行第一股,也恐怕依然是个锤子!
10月8日晚间,嘀嗒出行(以下简称“嘀嗒”)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今天,嘀嗒要IPO奔赴港交所上市的消息刷遍朋友圈,似乎一夜间嘀嗒成为独角兽了?一时间,嘀嗒要成为出行第一股,要正面刚滴滴的言论铺面而来。
在此,笔者却要说,嘀嗒即使成功冲刺为出行第一股,也依然是个锤子!前途恐怕依然不容乐观。
客观的说,在资本市场,各类“第一股”概念太多了,曾记否曾经的电商第一股麦考林,二手车电商第一股优信,即使抢先上市了,又如何?各类实力才是最终的江湖地位的奠定。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嘀嗒宣称目前其在在顺风车市场排名第一,对此我只能呵呵了。这个数据太水了,“第一”的含金量也难免大打折扣。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网约车出行市场,滴滴出行是无可争议的绝对第一。
笔者亲自体验过嘀嗒,其主打顺风车,其平台上的用户订单少,车辆很少。而且,技术水平较差,体感比滴滴差多了。
其次,本质上,嘀嗒的快速起量是沾了滴滴顺风车被封停的光。
招股书显示,2017、2018和2019年,嘀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三年累计增长近12倍。这三年恰是滴滴顺风车留下的空窗期。特别是,滴滴顺风车在2019年期间几乎完全没有运行。
滴滴顺风车曾遭遇的风险,嘀嗒一样都少不了。只不过,目前嘀嗒的体量还不大,监管层面和舆论层面还没有盯上它罢了。
而且,如今,随着滴滴顺风车的全面重启,再加上滴滴今年投入1亿元补贴“快的新出租”,这必然会对嘀嗒的后续产生倾倒式的分流打压。
可以说,前方,嘀嗒,全面承压,即使成功上市,也是前景堪忧。
最后,眼下,嘀嗒只涉足顺风车和出租车,融资还不到滴滴零头,是个“小公司”。迄今为止,融资规模才不到5亿美金,而滴滴的融资规模超过200亿美金。估计之所以此番抢着上市,就是急需资金。
要知道,嘀嗒账上现金并不充足。2019年底,其账上现金不到1亿元人民币。
且看,这个有点“拉大旗作虎皮”的嘀嗒如何前行?
- 世间将再无松下电视:松下官宣解散家电子公司并彻底放弃电视机业务
- 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签署协议:携手共绘固态电池未来蓝图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