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邮政到李宁跨界卖咖啡,为何企业都盯上咖啡生意?

近日,天眼查App上显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宁咖啡 NING COFFEE”商标,这意味着继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邮政、同仁堂、万达等龙头企业跨界卖咖啡后,李宁也要开始卖咖啡了,这些传统行业的巨头们坐不住了。

据悉,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咖啡消费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8.3%左右。得益于互联网产业和外卖配送模式的快速发展,国内咖啡市场迅速发展,尤其是现磨咖啡市场,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巨头们也都看上了咖啡这个香饽饽。

对于近年野蛮生长的咖啡赛道而言,这无疑又预示着新竞争者的到来,赛道又会在近年发生怎样的精彩故事?

多品牌跨界咖啡赛道,市场潜力毋庸置疑

火热的咖啡赛道中,一直不缺新玩家。近年来,例如中石化、中石油、中国邮政、同仁堂、知乎、学大教育、娃哈哈、旺旺等多个品牌纷纷跨行布局咖啡业务,让消费者意想不到。

中国咖啡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新式茶饮,成了一众巨头竞相角逐的赛道。2018年,中石油推出“好客咖啡”,到去年,其已在20个省市开设了120多家门店。2019年,中石化与连咖啡合资创立了“易捷咖啡”,目前已开启线下门店+线上天猫小程序模式。而在今年2月,中国邮政、天津“狗不理包子”也加入混战,近日李宁也将要下场“参战”。

镜面商业认为,门店成本、流量、资本加持等优势,咖啡赛道的高速公路已铺好,各路玩家相争、新旧势力混战已拉开帷幕,市场格局也会更多元化发展。但缺乏先天咖啡基因的他们能否真正打磨好产品,也让人捏一把汗。

一个万亿的市场,悄然而生

过去一年来,虽然新消费行业遇冷,但咖啡的故事却始终火热。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2021-2023年中国新茶饮行业增长率约为19%-20%。与此同时,近五年来国内线上咖啡销售额提升了350%,如今咖啡电商平台也迅速成长起来,在平台上已积累百万乃至数百万级粉丝规模,销售额从千万级跃升至亿级。

但曾有声音“质疑”这些头牌企业卖咖啡是“不务正业”的行为,但是他们已经拥有全国庞大、密集的网点和固定消费群体,而且增设卖咖啡的选项,不仅能充实业态、增加门店服务场景,又能培育年轻客户的认同感,同时又能收获较高的利润率,何乐而不为呢?

镜面商业认为,咖啡事业对于增强传统企业用户黏性、增加新利润点以及升级自身业务服务体系,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也是巨头们看重的关键。

新旧势力“开打”,跨界路漫漫

在各类咖啡新势力的围攻下,咖啡赛道也显得十分精彩纷呈。虽传统行业的咖啡势力来势凶猛,推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但其品牌战绩却不容乐观,并且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当前,国内的咖啡市场大势还是被传统的专业咖啡品牌所持有,新玩家很难破局,仅星巴克一家的占比就已经超过了50%。而且大部分消费者会认为传统品牌的形象和咖啡产品本身不符,传统企业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品牌形象,所以在面对这些品牌布局咖啡事业的第一反应,不是新奇,而是质疑。

镜面商业认为,传统品牌布局咖啡需突破品牌本身的特点,将品牌本身的特点和咖啡结合起来,这也是跨界巨头们需要面对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各企业目前的当务之急首先要以建立品牌壁垒为基础,以取得更具规模的固定消费人群和更广泛的用户认可。

在资本助力下,咖啡赛道已铺好,各路玩家、新旧势力的“混战”已拉开帷幕,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局势发展。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