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能够在众多平台中崛起,很大程度依赖于“自建物流”。在社会化物流鱼龙混杂时期,通过提供统一规范的自有物流服务,帮助京东树立了竞争壁垒和用户口碑,打败了诸如当当、亚马逊等竞争对手。但今天再来看自有物流,已经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京东在不断的抬高门槛,从39包邮调整到59,再从59包邮调整到79,目前已经调整到99包邮。将包邮业务的门槛不断提高,这或许很好理解,这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减少物流业务的亏损。但将一直免费的自提进行收费,多少有点“涸泽而渔”,完全不顾及消费者的体验了。毕竟,物流是京东的服务口碑之一。
此前,刘强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越来越关注品质和服务。而物流则是服务的重要环节之一,京东在没有提高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的物流成本,这其实是有损体验的。反观阿里旗下的天猫超市,在保持88元包邮门槛不变的基础上,将包邮基准从10公斤提升到20公斤,而京东的大件却要收取一定的配送费。
尽管我认为收费并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能相对提升服务品质的话。但在服务并没有提升的基础上,不断调高价格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另一方面,会让京东在竞争中变得愈加的劣势。消费者都非常的清楚,天猫超市88元就包邮了,而京东却要99元,11元的金额不大,但差距却十分的明显,尤其是对于客单价并不高的生活类商品。
京东收费其实是把消费者赶向对手,天猫超市采取的则是相反的方式,将包邮基准10公斤调到20公斤,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体验。10公斤的提升看上去并不多,但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和小家电等生活类商品来看,10公斤可以打消消费者更多的顾虑,从而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成本。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也就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结果。
关键在于,京东对自建物流的无奈。在过去社会化物流不规范的时候,自建物流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而在今天,社会化物流已经十分的发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自建物流已经越来越没有必要了。很明显的对比就是,天猫超市能够提高包邮重量,靠的就是菜鸟联盟对其的支持,不仅在效率及运力上能有所保障,且基于平台化的轻运营模式也能让成本更低,从而让天猫超市有能力给用户更多服务,不仅帮用户省钱,还能提高用户体验。
京东却没有办法,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自建物流的重模式、低效率、高成本,只能由消费者来承担。毕竟,京东物流如此之大的体量,要想转型并非轻松的事。但自建物流似乎像个“黑洞”,不断的吸收京东的现金流。2014年,京东亏损50亿元,2015年,亏损高达94亿元,很大程度受累于自建物流。京东或许也有所意识,京东到家原本是自建物流,不久前也全部裁掉了,采用达达的社会化物流。可见京东能够意识到社会化物流的优势,但却囿于过去对自有物流的投入,不愿意放弃自建物流。
一方面是自建物流的亏损,一方面是财务上的赤字。对于京东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坚持包邮,持续的亏损下去;一个提高包邮门槛,降低亏损程度。京东做出了第二个选择,尽管可以降低亏损,但却损害用户的体验,丢掉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一种“自宫”的方式。而这种方式,或许未必能妥善解决亏损的问题,一旦消费者对于京东失去了信心,自建物流的效率会变得更加低下,成本也会加剧。
最好的方式其实是效仿阿里,砍掉自有物流,京东到家已经在这么做了。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降低成本,还能提升用户体验,帮消费者省心再省钱,才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事。这并非两难全的事,天猫超市可以做到,为何京东做不到呢?如果消费者都被赶到对手阵营了,连京东的平台都泥菩萨过江了,那京东自建物流也一定难保周全了。倒不如早点痛下决心,丢掉这个累赘,不要再背着这个重重的壳爬行了。
=======================
挨踢客,非资深品牌公关人士,观察公关、营销、TMT八年,曾服务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现为河豚面膜创始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员、WeMedia新媒体联盟成员、多个互联网品牌公关营销顾问,已入驻百度百家、新浪看点、企鹅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狐媒体平台、UC自媒体、一点资讯等。个人微信号:aitike
- 世间将再无松下电视:松下官宣解散家电子公司并彻底放弃电视机业务
- 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签署协议:携手共绘固态电池未来蓝图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