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解密浪潮崛起:先拿下互联网行业再说

浪潮服务器的崛起令人惊讶。

从2013年开始至今,浪潮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在全球罕见。要知道,服务器市场属于成熟市场,真正的红海,利润薄,玩家多,拼的是规模和速度,还要拼对客户的理解程度和服务。在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之下,浪潮硬是闯出了一条道路。

这是群雄割据的时代吗?不是。这是新寡头形成的时代。每当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来临之时,那些意识守旧、管理僵化、不适应新时代产品和技术的公司纷纷倒地,犹如推倒了多米诺骨牌;而那些勇于进取,善于经营的公司则抓住新技术、新市场的机会窗迅速崛起。

如今,崛起的新寡头和“摇身一变”取得中国身份的外资公司正在形成新寡头,浪潮是其中的一家。

我们看到细分的服务器市场,由于政策、技术、产品、市场、人才等引发的一系列震动,传统服务器市场在短短两三年内座次重排,浪潮当之无愧名列互联网行业第一,无论出货量还是市场占有率,在整机柜这个细分市场更是如此。

浪潮如何崛起,它能给整个产业带来哪些启示?我们从浪潮整机柜这个从无到有的服务器分析,它如何抓住一个个战略机会的。

在2014年之前,浪潮还是服务器市场一名普通玩家。

论收入,一年营收42亿元,自然不能和IBM、惠普、戴尔这些上百亿美元,千亿美元IT大佬们相提并论;论利润,一年1.44亿元,还不如人家一条产品线的利润;论规模,市场单一,80%的营收来自服务器;论技术,刚刚推出小型机K1,而国际上成熟的小型机卖了33年( 1980年,IBM 发布了第一台基于RISC架构的原型机);

的确如此。

不管市场如何看待,浪潮并没有自馁。仅仅过了3年,2016年上半年的营收就达到了58亿元,等于2013年全年的营收。

再看下列财报数据,浪潮信息2014年、2015年以及2016上半年的同比增幅为72.99%、38.55%、40.31%,速度之快,令人乍舌。旁观同行,全球大佬有为了迎合华尔街财务需求,裁员的、转型的、拆分的;还有为了更好发展退市的。

浪潮生猛,率先破局。

业内把浪潮的胜出归于“国产化”趋势,但这仅仅是一方面。

2013年“棱镜门”爆发之后,各国纷纷强调信息安全,中国也不例外,强调“自主可控 安全可信”。在国产化的大趋势下,浪潮漂亮的打出几个市场战,最著名的当属“I2I”:外人误解是IBM迁移到Inspur(浪潮英文名),实际指x86服务器。

也就在这一年,浪潮服务器突飞猛进,一下增长72.99%;这个胜利属于国产厂商的,并非只属于浪潮一家,浪潮表现更为优秀。

国产化面前机会均等。曙光、联想和华为服务器增长也较快,但是,谁能最快的抓住技术趋势和产业变化?看来看去,好像非浪潮莫属。

对于华为来说,要的国际市场,服务器是其中的一条产品线,并不是它最核心的战略业务;联想正在消化整合IBM x86,错过了整整一年的窗口期,更何况,它要追求规模效益,营造技术路线;曙光向来以高端HPC为卖点,高冷,市场窄,刚从高端市场缓过神来。

这个市场自然落在了浪潮身上。不谈背景只谈资历的话,它一直是国内服务器市场最专注的玩家,产品多,从低端通用服务器到高端小型机均有;历史悠久,有技术积淀,更有成熟的配套体系和研发人员。比如,研发每年占比10%左右;更何况自研K1之后,技术的无形资产,大大增强了内部信心和品牌效益,更是让行业对浪潮刮目相看。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果不其然。

很多人并不知道,浪潮还有一个秘密市场和产品,那就是针对互联网行业的整机柜产品。

事实上,浪潮并不是一味的抓热点,搞噱头,那不会长远。它的战略是,在机会窗来临之时,抓住一切机会,拼命渗透行业,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当然不能过度膨胀。如果技术和产品跟不上,这将是“虚胖”。

分析这几年浪潮的发展思路,有两条明显的路线。一条是发展核心技术,进入高端市场,产品以K1为主,迅速树立品牌,技术下沉到x86服务器市场;另一条则是市场化规模扩展,以互联网定制化产品和通用服务器市场为主,加强行业渗透率,在互联网、政府、教育、金融、能源等加大铺货量。

正在生产的浪潮天梭K1关键应用主机

服务器第一大市场的互联网行业,是浪潮市场化规模扩张的重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的思路是“互联网行业是所有行业中,应用技术最前沿,应用最深的领域。如果吃透了互联网行业,就能够快速复制到其他行业”。为此,浪潮专门成立了互联网行业部门,王虹莉负责。

为什么服务器要主攻互联网行业,这与市场增长有关。以2014年为例,在整个中国的服务器需求中,与互联网相关的已经占到40%左右,而在2015年超过半壁江山,增幅远超于市场的平均增速。这个增幅主要来自移动互联网、社交、云计算等市场,既有产业的革新在里面,也有技术的驱动力,尤其是云计算带来的巨大商机,直接带动了服务器的出货量。

回顾前两年互联网服务器市场,正在从蓝海变为红海。所有的服务器厂商均在加大投入,比如为客户量身定制、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主要以低TCO、低能耗、易运维、快速部署为主)、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等。

谁也不想错过机遇。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以大规模数据中心为需求的整机柜产品迅速崛起,浪潮捕捉到这种机遇,并且成功了。

浪潮并不是整机柜市场第一个玩家,但却是一名最坚定的玩家,从0到1到占据市场,整个过程惊心动魄。

如果记得不错,2009年,腾讯首次提出整机柜的概念,希望在一个机柜中集成更多节点,提高交付速度。应标的有戴尔、华为、联想,浪潮是最晚进入的,当时它还不是腾讯的供应商。

2010年,浪潮内部正式立项,名为SR整机柜服务器。这款产品后来成为浪潮主打整机柜市场的当红炸子鸡,几乎占领了70%的同类市场。1.0版本消耗浪潮研发团队1年的时间:年初立项,6月拿出样机,圣诞节完成现场评测,实属不易。

浪潮SR整机柜服务器

尽管浪潮的SR 1.0 2.0均优于同类产品,并获得腾讯肯定,但最后并没有落地腾讯,非常可惜。用如今是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虹莉的原话说:“要特别感谢腾讯,是他们提出需求,也给了浪潮机会。如果不是在那两年浪潮有技术积累,也不会有以后的胜出。”

2012年,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和英特尔联合成立天蝎项目组,这意味着整机柜这种产品形态开始大规模应用。所有的服务器厂商开始加紧投入,浪潮也不例外,毕竟成为BAT的供应商意味着获得认可。

正如刚开始和腾讯接触那样,浪潮和百度、阿里最初的接触并不顺利,无人认可。基本处于:能跟得上就上,跟不上拉到的状态。当时供货的厂商有英业达、广达、富士康(与某服务器厂商合作)等,都是响当当的一流ODM厂商。

2013年,浪潮中标百度的数百个机柜,这是转折点。从此之后,浪潮SR不断升级,与天蝎项目组相互融合,一点点进步,成为整机柜市场最大的玩家。而其他几家,由于战略选择路线不同,先后放弃。

浪潮为何一定要拿下互联网行业市场?

市场上还有一种声音,说整机柜市场利润薄。的确,如果要从营收的角度说, “不赚钱”是相对的,少赚钱是绝对的。浪潮从一开始的确是不赚钱,但是坚持两年之后,不断投入,回报自然慢慢来了。这是一个过程,更是浪潮的战略选择。

王恩东一直强调,“做整机柜是战略选择而非仅仅为满足大客户的定制化需求。Google、Facebook加紧在类似整机柜产品的研发投入,并有成型产品出现,带来的效益和价值可见。”

而且长远看,未来社会计算形态会发生变革,浪潮将这一变革总结为“计算+”,社会计算以统一集中的云平台为存在形式,通过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技术支撑海量终端需求,整机柜就是实现“计算+”落地的重要解决方案。——王恩东

看清楚这一点,浪潮将抢先在国内同行之前加大投入。用王恩东的意思来说:“即便没有BAT客户需求的出现,我们也要把整机柜当做战略级产品长期投入资源做下去。要坚信这是未来的趋势,体量会很大,这就是浪潮的战略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浪潮整机柜在前两年不赚钱的情况下,继续加大投入的根本原因。对浪潮SR团队来说,也硬是顶着内外部压力,不断升级技术,不断贴合用户的需求,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坚信路线正确,总有突破的时候。

在这个过程中,浪潮克服的最大两个困难是资金和技术。资金是指,研发需要不断投入,每年1次的产品迭代投入巨大。技术指,这个新产品要不断开发新功能和架构的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互联网客户需求。

同样,在战略之下,并不能简单从利润角度评价浪潮SR的产品线,要综合看。SR产品线给浪潮带来的不仅仅是营收是利润,而是全面提升的能力。

比如供货问题。传统服务器的供货时间长,预留生产、运输、安装、调试的时间绰绰有余,长达一年。而互联网的节奏以月和周为周期。浪潮做过最极致的是,从拿到订单到交付客户机房,只要3~7天时间。

再比如服务问题。由于服务器趋同,没有“技术含量”,有些厂商把服务交给第三方。而浪潮则坚持原厂服务,建立多级服务体系,一线负责下单和问题初检,二线负责现场支持,三线进行疑难解答。

从产品规划、研发设计、供货、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中,浪潮建立最完善的服务器产品运维机制,细节诸多。比如在运输时,车辆内安装传感器,做路谱监测,感知振动颠簸和机柜的倾斜,提高整机柜的质量。

浪潮服务器库房

浪潮内部,借助整机柜产品线迅速做大,培养出一批人才,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一套实践经验,有利于向其他行业复制。

浪潮面向互联网团队也从最初的11个人,发展到如今300人。并且,即将落成投产的高端装备生产基地,将满足客户大规模定制、快速交付等方面的需求。

借助SR产品线,浪潮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顺利。

浪潮成为互联网市场第一大供应商,获得客户的认可,市场占有率一再新高。从这未来BAT的采购来说,整机柜的保有采购量将越来越大;如果浪潮不出错,绝对是这个行业的赢家。同时,由于研发时间长,技术有积淀,与天蝎项目组等行业组织相互借鉴,间接推动力产业发展。

在发展SR的同时,浪潮也凭着K1这个“金刚钻”进入高端市场,两条路线基本按照预定的路线演进。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条路线都不容易。做大规模市场,前期需要拼的是体力和耐力,更需要技术沉淀,要看日后产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空间,而不是只看这眼前的一两年市场和利润。而作高端市场,更是技术导向,市场认可等复杂的问题。

经过短短两三年时间,浪潮的发展思路从单一产品线延伸到更多的产品线,包括存储、网络和融合一体机、云计算和大数据,也从定位到几个重要领域的服务器供应商发展成以“计算+”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服务商。

还有重要的是,浪潮营收以50%左右的速度增加,利润也在不断增加。在市场认可方面,一方面抓住风口,营造良好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在背后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全线运营体系,有利于进入更多市场。

亚洲最大的服务器生产线位于浪潮

浪潮这一两年迅速崛起,并开始全球化征程,先后在印度成立呼叫中心、在美国、俄罗斯等地派驻服务人员,并在美国硅谷、台湾设立研发中心,在美国设立10万台服务器生产线,与SAP、思科等国际公司展开更广泛的合作。

任何市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浪潮用了3年,最终成立中国互联网整机柜市场的绝对领导者。

对于该市场,不同厂商有自己的见解,与自我的战略选择有关,不能简单判断谁对谁错。浪潮之所以大力发展,看重的是这个机会窗。要知道,中国IT产业发展太快,3~5年技术就会升级换代,产业也随之升级。在这之下,商业模式、组织变革、文化体系都会随之变化。

跟不上时代,只有死路一条。

这样的案例太多,过去有,眼前也有,比比皆是。作为国内一家“专注”做服务器的厂商,浪潮有什么理由错过这个机会窗呢?政策红利给所有国产厂商一个机会窗和橄榄枝,就看各家如何借助时机发展壮更大。

从浪潮的SR和自身的快速崛起,我们看到一个较好的案例。在中国,做IT创新产品不易,尤其是指本土企业,常常说技术拷贝欧美国家,战略采用跟随策略,这都没错。

可是,一旦机会成熟,他们就会借助环境崛起,证明技术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客观看国产厂商的崛起,最终要让市场说话;一款产品好不好,不仅仅靠政府和政策的推动力,还要看国产厂商自身的技术功底,看客户的认可,再看市场占有率。

浪潮的崛起,就是近几年国产厂商集体崛起的代表。

当然,这个过程中,与国外厂商同台竞争很重要。浪潮服务器崛起速度快,并不代表它已经成为“新寡头”,它还有很多功课要补。最显著的是,在如今全球一体化的商业环境中,浪潮还需要步伐更大一些,建立全球经营体系,产品迅速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服务更多用户。而且从它现有的产品体系来说,尽管在同类厂商中处于第一阵营,但是产品的深度,行业的渗透率还需要加强。

在这个过程中,它还需要不断学习全球优秀企业的经验,立足于技术,加强在管理、文化、市场、产品等等方面的创新,并以SR这种战略性产品为典型代表,快速复制并获得成功。

当然,要放眼未来。

如今浪潮是服务器市场的重要玩家,格局已定,但这一阶段正在成为过去。新一轮的竞争业态刚刚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那就是未来的生态更为复杂,更强调开放、合作和共赢,强调生态圈的发展,而非过去的那种此消彼长的竞争。

那么,下一轮趋势来临,浪潮会变成什么样?值得期待。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9-30
特稿 | 解密浪潮崛起:先拿下互联网行业再说
浪潮服务器的崛起令人惊讶。从2013年开始至今,浪潮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在全球罕见。要知道,服务器市场属于成熟市场,真正的红海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