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无人机侵犯大众隐私的问题

如今,无人机制造商越来越多了,比如昨天小米发布的小米无人机,还有乐视将要发布的乐视无人机。无人机再也不是什么神秘高科技了,它已经走进了大众消费者的生活中。

无人机有一套特别的飞行规则,他们的规则来源于航空管制,当然这是监管者的责任。

但是占据领空并不是无人机让我们感到威胁的原因。而且,理解、处理无人机的法制体系的重点不只是无人机对飞行领地的占领。法律和政府都需要看到无人机和其他飞机的不同点。

我们读过很多无人机冲突的故事,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身边会有无人机正在监视自己的不安感。人们觉得自己像是待在一个移动监狱里似的。

华盛顿大学教授雷恩·卡罗( Ryan Calo)曾经将无人机描述为“冰冷的观测技术产品”。但无人机的飞行并不是人们感到毛骨悚然的原因,如果说人们是对于无人机的飞行感到恐惧的话,那么人们也会对警察、记者、交通直升飞机以及其他具有监控技术的飞机有相同的感受。

无人机和需要人操控的飞机不一样,无人机还可以为使用者的身份进行保密。因为使用者可以远距离对无人机进行操作或者是根本就不需要人进行操作。人们对这些无人机恐惧可能是因为美国白宫草坪上的无人机坠毁事件或是在巴黎上空飞过的神秘无人机事件。(后来白宫事件被证实只不过是一场醉驾)

这种可以远程操控无人机的技术使得人们可以以别样的方式“进入”本不可进入的地方。这种方式完全可以跨越那些物理障碍,进入那些被限制或很危险的区域。这也就是说你完全不会有被发现或是被抓到的风险,就可以进入你想进的地方。或者说你可以完全越过社会等级障碍进入想进的地方。因为有时候人们的社会地位的差距可能会让他们在走进去的时候感觉很尴尬或是不舒服。但是现在有无人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无人机在简单快速进入其他地区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这项能够进入其他区域的技术中唯一重要的特性。人们很容易就可以想象出外形像蛇或蚂蚁之类的无人机会以类似的甚至更加渗人的方式进入某个区域。

虽然设计特征和登记系统能够减少一些无名的无人机,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种 方法并不能彻底解决那些闯过障碍,挑战隐私权的无人机。无人机的飞行技能可能会对上空安全有所影响。我们必须要确保无人机不会互相对撞,或是撞到建筑上、其他飞机上、甚至是我们的头上。

但是无人机不仅仅会在空中造成一些麻烦。我们及监管人员们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要如何定义这些无人机了。我们需要用更宽泛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规定那些可以自由移动的无人机了。。

社会、法院和立法者经常通过和熟悉的技术进行类比来理解新技术。第一辆汽车被视作是一辆没有马的马车,电报(以及后来的邮件)被喻为是一种物理信件,还有网络已经成为了那些隐晦讨论规章制度言论的来源。比喻和类比是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自然方式。

但是将现有的法律条例套用到一种新技术上的时候,选择一个正确或错误的隐喻说法会对这种技术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教授斯蒂芬妮·戈尔(Stephanie Gore)指出:“如果说只强调一个概念的一方面的话,隐喻就可能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其他方面。”新技术和旧技术之间的类比可能会让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相同点,从而忽视了他们的不同功能。

根据你对机器人的定义以及对无人机的要求,很多无人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机器人的。机器人就因为使用了错误的隐喻说法而遭遇了特别的危机。因为适用于现存技术的相关法律不太容易转换成适用于能够自动运行机器的法律。

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法学教授尼尔·理查兹(Neil Richards)和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机器人专家威廉·斯马特(William Smart)表示:“如果我们给出了错误的机器人隐喻的话,可能就会产生一些糟糕的后果”。这就是理查兹和斯马特警告立法设计的原因所在。他们指出:“这些法规要按照机器人的形式设计,而不是按照它的功能进行设计”。他们主要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立法者和公众人员对待拟人机器人的方式太像对待智能机械人的方式了。“形式大于功能”的问题和无人机法规同样有所关联,法院很快也会问到这些问题了。

美国肯塔基州的威廉·麦勒迪斯(William Meredith) 由于击落了一架飞过他院子的无人机而被指控。这次指控最终撤销了。地方法院的法官发现麦勒迪斯的行为是为了保护他的隐私权。无人机的主人大卫·博格斯(David Boggs)随即对宣告式判决提出了联邦投诉,要求法庭重判。比较特别的一点是博格斯要求法院在无人机和飞机和直升机之间做出一个显著的区别,毕竟以上的设备都可以用来窥视私人财产。

美国最高法院曾表示,从一架飞行在公共领空的远程操控飞机上观察别人房子附近的行为算不上是侵犯隐私权。如果无人机和远程操控飞机的类比成立的话,那么这种说法同样也适用于无人机。(这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麦勒迪斯案件的判决)

我们很容易就会像对待远程操控飞机那样处理无人机的问题,毕竟他们两个形式这么像。

然而,这些比喻风险掩盖了更加重要的细微差别。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无人机可以自由进出一些不允许私自进入的场地。而且无人机还要相对便宜一点,适用范围也要更广一点。黑客可以直接黑入无人机系统。他们可能会盗取、破坏无人机系统内的数据。(想象一些如果无人机上配备了识别身份的芯片的话,黑客就可以通过无人机来获取无人机操纵者的法律信息、地理位置甚至是确切的身份。依据操作者的不同,收集信息的原因和保护及储存方式而引出了很多不同的隐私问题)

而且无人机要比远程操控飞机的隐秘度更高一些。关于无人机科技的法律和社会处理方法,有很多比他们的空中操作更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果我们退一步看的话,我们可能会更广泛的考虑到如何管理无人机以及管理无人机的恰当人选。(我们更关注的是谁可以或是谁应该管理)。还有就是增加一些能够解决因为无人机技术而造成的隐私及相关问题的法律条规。这样子,无人机可能就没那么可怕了。

写在最后:

关于无人机,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呢?根据不同的法律条规可能会有所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像处理飞机问题一样处理无人机问题的方式还是可行的,但是在我们考虑到数据安全、隐藏摄像机以及运送货物等合同争议的时候,我们最好还是把它作为电脑来考虑。还有就是,在我们考虑到宽泛的政策问题的时候,我们最好把它当作机器人来对待。

另外,我们最好不要老是把无人机看成其他的东西,毕竟无人机技术确实为我们开启了我们从未蒙面的领域。

加速会:加速你对世界的理解,内幕全在这里!请关注加速会微信公号:jiasuhuihao

加速会主编微信:leaderweb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5-26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无人机侵犯大众隐私的问题
如今,无人机制造商越来越多了,比如昨天小米发布的小米无人机,还有乐视将要发布的乐视无人机。无人机再也不是什么神秘高科技了,它已经走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