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没在美帝被禁,简直就是奇迹

尽管在俄罗斯过着“避难生活”,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这位世界第一“网红”,人气依旧不减啊。

今年,他不仅与法国著名电子音乐制作人让·米歇尔·雅尔联手发行了名为《出口》的单曲,还在“推特”与美国青春期美少女群聊。

看来小哥在俄罗斯的日子过的应该还算舒坦。

这位世界级网红在一三年干过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那就是联手英国《卫报》与《华盛顿邮报》曝光了美国政府的非法监控项目“棱镜计划”。

斯诺登曝光的文档显示,这一监控项目代号为PRISM。通过该项目,美政府直接从包括微软、谷歌、雅虎、Facebook、PalTalk、AOL、Skype、YouTube以及苹果在内的这9个公司服务器收集信息。

包括通话记录、短信、电脑摄像头、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等等。

丧心病狂的是监控范围远不止美帝,这个项目的触手伸遍全球。

“棱镜计划”曝光后,全世界都炸了。

受事件影响,美国民众对时任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下滑至了45%,是当时一年半以来的最低值。

而当年斯诺登揭露美国政府实施大规模监控的有关新闻报道,获得了2014年度普利策新闻奖。(新闻界的奥斯卡奖)

《第四公民》后,斯诺登事件又一次被翻拍。这位与女友现在仍在俄罗斯避难的世界级网红斯诺登,甚至还出现在了影片中。

说实话,对于这片能在美帝上映我现在仍觉得神奇。

毕竟这可是桩波及世界的政治丑闻啊。

“棱镜计划”被曝光之后,奥巴马签署了相关安全法案修订的文件,以遏制针对美国公民元数据的广泛收集。小哥也可以说是推动了美帝法律进程的男人了。

9月15日北美公映第一场放映结束后,现场还连线了斯诺登。

关于这个事件就不多说了,泥萌也清楚介个有点复杂有点敏感。(一不小心犯了政治错误可就不好了)

跟《第四公民》一样,这部片从筹拍到公映,遇到了不少坎。

在片子拍完后,导演奥利弗·斯通被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拒之门外,最后找到了《聚焦》的公司来发行。

可与第四公民相比,这部片子火候还是稍微欠佳啊。

《第四公民》在豆瓣和IMDb都拥有8分以上的评分,更是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纪录片等奖项。

metacritic上更是拥有88分的媒体综合评分。

相比之下,《斯诺登》就差得有点远了。

metacritic上媒体综评也只有58分。除了被称为“好莱坞圣经”的《Variety》杂志与《纽约每日新闻》给了百分评价,其他媒体评分都中等偏低。

其实这部片子主线就是讲斯诺登如何从一个爱国主义小青年走上“叛国者”道路的。

而副线则是斯诺登待在香港的八天时间里,从会见《卫报》记者到新闻曝光后离开香港,转逃到俄罗斯的历程。

导演通过交叉剪辑,在主线和副线间来回跳转。好让叙事更加明朗。因为本片的信息量还是偏大的,导演要在两小时内交代完斯诺登的四段经历。

又要很巧妙地展现出斯诺登从忠于国家到“背叛国家”这一转变的心理变化,这才是最难得的地方。

片中,奥利弗·斯通并没有把爱德华·斯诺登描绘成一个叛徒,而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信息化时代的爱国主义者,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保护美国公民不受他们自己国家的情报机构的侵害。

片中的一个镜头展示了斯诺登和他的同事们被美国公民被监视的频率要远高于美国的“敌人”(中国和俄罗斯)这个事实深深震惊。

囧瑟夫饰演的斯诺登刚开始与女友在白宫门前遇见游行人群的时候,他与女友意见截然不同。

女友质疑国家的双手已经沾满鲜血了。而斯诺登则表现出对抗议者的反感,他说自己有在政府工作的朋友。

人家小哥刚开始对政府可没有什么敌意。

不说他是个热血青年,立志要报效祖国之类的假大空主旨。

斯诺登在面试时被问及为何想要加入中情局,他回答说因为拥有最高安全权限许可,听起来很酷。

可当他进入这一行后,却发现一切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并不是玩得一手好计算机,就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对有良知而并不是机器的人来说。

当你知道你的政府在非法监控着全国甚至是全球多个国家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防范恐怖主义只是借口,对其他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才是事实。政府的窃听程序,真正唯一保护的不过是政府的霸权。

美国成为网络战争中最大的战犯。

其实导演奥利弗·斯通很厉害。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的专机不得不迫降在奥地利。因为被美帝怀疑斯诺登藏身于这架飞机之上,葡萄牙和法国政府都拒绝飞机降落加油。

如果这还不能表现出美国正在主宰着大部分世界,还有什么能够证明。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没有隐私,可就像斯诺登在影片中纠结的一样,信息被动收录和被主观监控完全就是两回事。

在影片的一个片段里,当斯诺登警告他的女友不要在网络上随意发言时,她耸了耸肩说道:“我没有什么好隐藏的。

可若你知道你的个人隐私被暴露在监视镜头之下,甚至在某些时刻会被拿来利用的真相时,恐怕并没有那么轻松。

斯诺登通过媒体曝光“棱镜计划”的文件,只想证明一个问题:他错了,还是政府错了。

他一度寄希望于奥巴马政府,他以为奥巴马上台后会遵守竞选时的承诺,但他错了。

他发现奥巴马说话简直就像放屁一样。(奥巴马竞选时的录像被剪辑在影片中,打脸啪啪啪啊)

更让小哥绝望的是,他曾经在CIA做的备份程序“史诗庇难所”在NSA被改编成了一个追踪杀人

的武器。

以一己之力对抗国家权力,他无疑是弱势群体,但正因为这种大悬殊的逆差,他才被称为英雄。

你可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放弃稳定高薪的工作,和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友,而选择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在电影中,斯诺登一直在强调一个信息:他之所以冒着生命和坐牢的危险将这些机密文件泄露的原因就是他不愿处在一个他的任何通讯或行动都被监视的情况下。

导演奥利弗·斯通为了影片的拍摄,曾经与斯诺登见过九次面,试图解开他谜一样的生活。(哈哈,导演是偷偷去俄罗斯与斯诺登进行会见的)

但奥利弗·斯通自己也承认过,这九次接触也只是揭开了斯诺登人生的冰山一角,他的生活远比我们知道的更加传奇。

同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奥利弗·斯通直言:“斯诺登手上所有的都是确凿的证据,揭露的是远超人们想象力的政府恶行。”

虽然影片主题很敏感,很酷炫,看着很过瘾。

但奥利弗·斯通真的硬是把纪实性的电影拍出了炒鸡英雄的感觉,我在看的时候一度跳戏到《谍影重重》。

要说拍政治丑闻,奥利弗·斯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简直对拍摄政治题材以及传记片的作品有谜一般的执着。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他经典的“越战”三部曲(《野排战》、《生于七月四日》、《天与地》)与根据9·11事件改编的《世贸中心》。

不过在我看来,这次的《斯诺登》实在低于奥利弗·斯通的正常发挥水平,但当《第四公民》的前传来看看,还是不错的。

毕竟我囧瑟夫的颜值全程在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11-29
这部片子没在美帝被禁,简直就是奇迹
他之所以冒着生命和坐牢的危险将这些机密文件泄露的原因就是他不愿处在一个他的任何通讯或行动都被监视的情况下。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