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争议的冷思考:犀利表象下暗藏平等理念

不久前,因为一件工作上的琐碎事情,我选择短暂关闭了朋友圈。而在那之后,没有挥之不去的「红点」提醒,工作效率仿佛一下提升了好多。再看看多达5000+的微信未读消息,这个时候,我终于开始正视「工作和生活是否应该分开」这个困扰我多时的问题了。

逃离QQ,再到逃离微信

曾几何时,QQ是PC互联网时代我们最重要的社交工具,几乎所有的社交关系都堆砌在QQ上,朋友、同学、家人甚至是陌生人交友,QQ对我们来说很大程度上是虚拟世界中社交关系的一切。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微信的异军突起,让我们有了新的选择机会。

很多人这是因为张小龙所具备的创新精神,以及腾讯的自我革命式的勇气,让微信相比QQ拥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但我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是,当年我们为何选择逃离QQ?难道真的是因为QQ在PC时代的沉重包袱,使得这款产品相比微信用户体验差上太多。

我想这肯定不会是问题的答案,毕竟现在移动端的手Q仍然有大量的忠实用户,只不过用户群从曾经的全民化,开始显得越来越年轻。现在的QQ更多是00后和90后社交战场,80后和70后更多的选择了逃离。很大程度上,我们逃离QQ,更大的原因其实可能还是因为效率的降低。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这样一句心里鸡汤,「身边的人越来越沉默了,QQ上在线的人不少,却很少有人主动找我说话,有的时候又总是突然觉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题,于是只好沉默。有些话不想说给有些人听,有些话说给有些人听他们又不懂。沉默是一种病,而我们都慢慢的患上了这种病,这种病还有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成长。」

微信的成功在于重新在QQ社交圈之外建立了一套规则,这使得我们能够得以重新梳理原先早已不堪重负的社交关系。虽然站在QQ的肩膀之上,但微信对QQ社交关系进行了筛选,并且加入了通讯录好友,这使得微信中的社交关系从一开始相比QQ来说就显得更为紧密。或许,这是微信相比QQ最大的优势所在。事实上,QQ和微信这两款产品发展至今,双方最大的不同也就在于此。

不过如今的微信也有着早前QQ变重的困境,在今年6月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互联网+微信]的分论坛上,微信官方第一次公开了微信用户数据,而其中的一张图则是微信眼中的「典型用户的一天」。

「扫一扫加个微信」显现了微信连接一切的野心,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间的界限也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形形色色的工作群、聚会群、兴趣群,一股脑地在我们前面爆炸开。微信朋友越来越多,我们反而可能变得越来越孤独,时间也被碎片化的越强烈。最终给我们带来的反而是效率低下,并且缺乏时间思考,甚至最终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创新力。逃离微信仿佛也是时候了。

工作生活分离的矛盾冲突

生活的归生活,工作的归工作,看上去慢慢也开始成为一种需求。而也正是这种需求,让一直在社交领域苦苦寻求突破的阿里看到了机会。钉钉的slogan是:“钉钉,是一个工作方式”,是阿里巴巴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通过用及时沟通和移动办公的方式,满足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信息的传达。

于我个人而言,区分工作和生活,这里其实两种需求。一种是生活时间不希望被工作干扰,另一种则是工作时不希望被太多生活信息分散注意力。钉钉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通过使用两种不同的社交工具来区分开。

但这真的能否解决生活和工作交织在一起的冲突吗?这恐怕很难。记得我在新浪工作的时候,但是大家都用的是新浪UC作为通讯工具,上班的时候不允许登陆QQ。当时的新浪UC可以说完全处于工作场景中,但我们的注意力还是在同事之间的闲聊中被分散了。

对不认真工作的人来说,无论你推出怎样的创新产品,可能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仍然会不可分割。从这个角度来看,钉钉的目标一开始可能就不是为了让工作和生活真正分割开,事实上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要知道工作场景原本就属于生活的一部分。

钉钉的出现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沟通的效率。在钉钉上,所有的人都是因为工作关系加入的,无论是公司员工还是合作伙伴,或者创业型企业,从功能设计上也是非常符合工作流程,包括短信已读未读,DING,钉盘等,而这一切都让使用者的效率大大增加。

除了企业,钉钉上的组织构架有但不限于NGO、广场舞大妈、学生会以及宗族家谱。几乎没有同类产品能同钉钉的体量相抗衡。它正在成长为一只新的独角兽。自从2015年1月份上线以来,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2016年3月31日公布的数据),钉钉就获得了150万家企业客户。

让企业之间内部沟通效率变得更高,这种需求也迎合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级服务市场的看好。在美国大概有45家SaaS上市企业,总市值接近两千亿美元,平均市值达到16亿美元。对比美国市场,国内企业级服务市场充满了想象空间,并且涌现出了一系列的创业公司。

“张小龙追求个人自由最大化,我追求的是集体自由最大化。”钉钉创始人陈航曾总结说。张小龙通过微信回避真人社交,找到最适合沟通的方法。而陈航则是希望通过钉钉解决集体的工作效率和协同问题,看上去两位大神之间最终走向了提升沟通效率的殊途同归。

钉钉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快乐吗?

DING一下,是钉钉的重要功能之一,目的是消息必达,既可语音又可文字,既可群发又可单发。对于企业内部沟通中的重要信息,如口头通知,附件等,你可以用文字和语音的方式「DING」一下,这些信息就会转化为语音,以电话的形式通知到对方,解决团队沟通中的延迟性的问题。

“DING,是一项伟大的原创。”80后创业者史楠表示,“DING用文字发消息时,好处显而易见,一可以杜绝群沟通的松散,二可以杜绝电话会议无文字记录的情况。”史楠对DING功能推崇备至,DING消息现在成为他们公司最常用功能,作为老板,他平均每天会被员工DING十几次。

据钉钉产品的负责人陈航介绍, 钉钉通过云通讯系统,会保证短信、电话、IM之间的无缝融合和信息互通,也就是把网络中所有信息通讯进行分层,然后摘要,把它抽取出来用户想要的信息,再把这个信息送回即时通讯发起者。

「DING」一下保证了信息的到达,但也正是信息必达这个功能,在赢得不少老板点赞同时,被无数员工贴上了反人类的标签。它真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快乐吗?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周五晚上,你加完班,回到家已经10点,你开始幻想着明天可以好好休整下,结果不小心打开钉钉,看到领导的信息:星期六下午来开会,汇报项目情况。状态变成”已读”,你还能假装没看到吗?

不过即使你不用钉钉,老板也会通过微信或者电话找到你,周末你想好好休息一下,但面对强势的领导和加班的文化,没有一个人敢忽略这潜在的挑战。当别人都在加班的时候,你却选择了关掉手机不看微信,而你可能错过一件重大的事情,从此丢掉了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反人性本质上还是公司体制问题,和钉钉的产品设计倒是没有什么关系。

无论有没有钉钉,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其实都很难分开,但钉钉相对平等的产品理念却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未来的工作模式。确实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不愿意被人随时找到,或者很反感钉钉的消息必达,但从整个团队的角度来看,钉钉则让每个成员都享受到了人性化和自由。

要知道,DING不只是为了让老板去DING员工,员工完全也可以去DING老板。当你发现老板已读了你的信息时,你就完全可以不管了,因为球踢给他了,该他来处理了。如果没有这个功能,比如微信,你看老板半天不回复,究竟读了还是未读?你只能去猜,球永远在你手中。

其实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发现问题的关键往往在领导那里,一件工作需要领导拍板,一份流程需要领导确认,上司对下属经常响应很慢,而下属对上司响应很快。时间和效率往往在这样的过程中消失殆尽。钉钉的功能正好是下属倒逼上司的利器,上司已读了,球就踢给他了,下一步他必须做出回应。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DING还让公司打通了沟通壁垒,下级员工直接可DING上司、DING老板,可以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需要告诉公司决策者,老板也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反馈。最终彻底抹杀了下属和上司之间原有的森严等级,让二者趋向平等。在钉钉的作用下,跨部门间的沟通变得更简单,而且能让管理层更多地参与决策。最终所有的工作都变得更有效率,而让我们工作不开心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沟通不顺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用钉钉你所获得的快乐一定是大于痛苦的,相比随时被别人找到,你发送的消息随时被别人重视,这或许来得更为重要。当然对钉钉来说,如何在部分员工不满和团队自由化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或许仍然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9-12
钉钉争议的冷思考:犀利表象下暗藏平等理念
生活的归生活,工作的归工作,看上去慢慢也开始成为一种需求。而也正是这种需求,让一直在社交领域苦苦寻求突破的阿里看到了机会。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