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多家媒体报道,滴滴已经逐步停止对北京地区内非京牌车辆派单。当时的迹象是,三环内已经停派。
滴滴方面向媒体表示,这是根据北京网约车服务管理细则要求来实施的。滴滴还建议被停止派单的司机“回到车牌归属地继续接单”。
而就在今天,滴滴对外发布公告,按照北京市网约车细则的规定,将于4月1日前停止对全北京地区(包括六环外)外地牌照网约车进行派单。
“因近期运力减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在部分地区、部分时段的打车成功率、等待时长等体验造成影响,滴滴对此表示歉意。”
滴滴微博上的公告
想必看到这个消息,滴滴用户才会恍然大悟,难怪最近用滴滴叫车等待时长越来越久,因为车辆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在这两天,笔者在北京的回龙观、望京等地先后用滴滴、易到等软件叫车,等待时长是往常的数倍。
此前根据财新报道,滴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大约有110万,活跃司机数为20万左右,其中只有10.7%符合京籍规定,大约2万人。显然,滴滴今天的正式公告,标志着北京网约车服务管理细则对于网约车平台产生了“伤筋动骨”的影响。
各大网约车平台此前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最终却因“不合规”而要损失掉大批的车辆和司机,自然而然将对习惯于网约车出行的用户造成新的困扰。除了滴滴,包括易到等网约车平台的车辆规模要比滴滴更少,新政对它们的影响也会非常大。
今日,易到也对外宣称,正在逐步、有序落实网约车新政相关规定,将于4月1日前停止对北京地区的非京牌车辆派单。而对于目前有多少外地牌照车辆在北京从事网约车运营,易到并未向媒体透露。
在我看来,在网约车平台严格执行新政要求后,将对平台、司机、用户三方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约车行业很有可能重新洗牌。
未来符合规定的车辆和司机资源,将是网约车平台争夺的关键阵地。对于用户方,新政后是否会重回当年的打车难、打车贵的老套路上,尽管不能轻易下定论,但用户打车时自会有感受。然而,还有一个不小的问题,那就是数十万的非京籍车辆和司机被“淘汰”后,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毕竟,很多司机当初瞄准网约车的红利,可是辞了工作全职在做呀。
新政到底是利是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世间将再无松下电视:松下官宣解散家电子公司并彻底放弃电视机业务
- 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签署协议:携手共绘固态电池未来蓝图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