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2月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1万亿元,再次突破新高,同时私募产品数量也逼近5万只,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数量庞大且集中度低的私募行业正步入加速洗牌的分化期,资金与人才进一步集中于股权私募基金,另一部分大私募开始进军公募业,而一大批小私募则将加速被淘汰。
小型私募机构遇募资“寒冬”
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中小私募机构前景“愁云密布”。据了解,无论是草根出身,还是来自“名门”,中小私募均面临募资困局。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4月份共发行私募基金产品707只,同比下跌45%,和3月份环比下降29.3%,其中发行数量下降最多的股票策略产品,4月份私募共发行股票策略产品32只,同比下降94%,环比降幅也达到92%。不过,就今年前4个月的发行情况来看,股票策略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增长,只是4月份出现断崖式下滑。
面对委外趋紧的态势,相对于大私募的从容,小私募的困扰就显而易见了。不少小私募向记者表示,原本想借委外资金扩规模的希望落空,只好另觅他路。
委外收紧,小私募发展受阻
当前私募机构的募资难问题,一方面与今年以来监管重拳出击、合规趋严的政策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市场行情持续低迷有关。
在监管层重拳出击的政策背景下,相比此前,私募基金的投资者门槛大为提高——投资者必须是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机构或个人,对机构和个人的净资产规模、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均有明确规定,这对迷你型私募机构的影响非常大。
此外,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私募客户也带有“追涨杀跌”的特征。“买私募产品的客户就那么多,他们的风险偏好与散户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也是追涨杀跌,市场暴涨就纷纷申购,市场低迷就纷纷赎回,私募机构募资难,本质上与A股投资者属性有关,只有市场上的投资者结构发生真正转变,私募机构的募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量化投资成为新风口
量化投资已然成为私募圈新的风口,除专门做量化的私募外,今年以来不少以股票等主动投资策略为主导的老牌传统私募,比如鸿道投资、北京和聚投资、合晟资产等,也纷纷杀入量化领域,热情拥抱量化投资的时代。他们有的招兵买马、建立团队做策略开发、铺开相关产品线,有的还在做内部测试,用小产品试水,还有的招募量化研究员,利用量化策略辅助主动投资。
私募认为量化投资是大势所趋,擅长主动管理的私募要积极适应投资发展的新时期。同时,量化有利于私募优化风险控制,补齐主动投资的风控短板,也浓缩了好的投资理念为主动投资提供借鉴,还能帮助私募选股。此外,开发量化产品线,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风险收益需要,提供稳健、绝对收益的产品。
总之,私募行业这两年的发展是宽进严出,会死一批,也会壮大一批,只有能经受市场和政策考验的管理人才能真正存活下来。
- 世间将再无松下电视:松下官宣解散家电子公司并彻底放弃电视机业务
- 雅迪集团与南都电源签署协议:携手共绘固态电池未来蓝图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