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制造行业云计算应用实践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T客汇  窦悦怡

在云计算大环境驱使下,企业需要在未来低成本实现对业务的驱动。云计算已经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帮助企业用户化解在行业竞争中的压力。从目前来说,制造行业率先插上云计算翅膀,效果比较明显。下面对制造行业云计算实践调查研究报告进行解读。

 制造业云计算发展现状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制造行业使用云计算的目前情况,24%的企业短期内无部署云计算产品,48%的企业1年内将要部署云计算产品,27%的企业已经部署云计算产品,但是有1%的企业部署过云计算产品,目前已经停止使用云计算产品。

在这些使用的云计算产品的制造行业中,云计算时间周期不足1年的企业占7%,实践周期1-3年的企业占39%,实践周期3-5年的企业占28%,实践周期5年以上的企业占26%。

因此,云计算导入较好的制造业加快了实践步伐。

(一)在制造业,中小型民营企业是云计算的实践先锋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企业性质来看,制造行业导入云计算产品,62%的企业属于民营企业,18%的企业属于外资企业,16%的企业属于国企及事业单位,4%是其他类型企业。

从企业规模来看,制造行业导入云计算产品,50-200人的中小企业占34%,200—500人的中型企业占21%,500-1000人的中大型企业占18%,2000人以上的超大型企业占11%,1000-2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占10%,50人以下的小微型企业占6%。

所以,在制造业,中小型民营企业是云计算的实践先锋。

整体来说,50-200人规模的企业云计算部署的普及率最高,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50-200人规模的企业的业务发展处于高速增长期,业务结构变化快,而云计算本身的优势是最能满足这类企业弹性变化的需求。

第二,这类企业对成本的敏感性最高。这意味着企业对成本的诉求较高,尽可能少地投入人力财力。而云计算的运维服务和传统桌面端的服务不同,前者的优势在于能极大的降低人力成本。

第三,这类企业初具规模,人力资源和管理逻辑架构的复杂度不高,产品的交付基本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一般性的管理软件都能契合这类企业的需求。

(二)实现预期收益,保障预算追加的先决条件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在预算计划层面,先行实践企业整体呈现出加大投入的走势。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企业用户未来的云计算预算计划,57%的企业会加大投入云计算,41%的企业会保持投入云计算,只有2%的企业会缩减预算。

之所以,很大一部分企业用户会追加云计算的预算投入,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业务需求、更新快、部署简单,成本低。

64%的企业认为企业导入云计算产品可以提升企业的效益,58%的企业认为导入云计算产品可以提升企业的效率。

从使用周期来看。使用云计算产品1年以上的企业,75%的企业加大投入,25%的企业保持你投入;

使用云计算产品1-3年的企业,53%的企业加大投入,42%的企业保持投入;使用云计算产品3-5年企业,58%的企业加大投入,42%的;使用云计算产品5年以上的企业,55%的企业加大投入,45%的企业保持投入。

(三)预算的投入重点集中于系统升级、安全性方面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制造业用户云计算预算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云平台及应用的升级以及加强云安全,此外服务投入也是一项重要的预算支出。

企业对云计算预算的重点包括系统升级、提升安全性、促进业务转型等。但是企业用户,对包括服务、培训、人才队伍建设等在内的软性投入普遍重视度不足。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企业云计算预算投入,60%的企业预算投入分别在安全和升级改造上;58%的企业预算投入在扩大部署范围上,56%的企业投入在服务上;36%的企业预算投入在培训上。

所以,预算的投入重点集中于系统升级、安全性方面。

制造业云计算的实践

(一)“构建技术为基础的竞争优势”驱动用户的首次部署

根据国内企业云计算的实践情况,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将企业用户首次部署云产品/服务的目的划分为以下十个维度:

一是引进先进技术,构建技术优势;

二是采取跟随部署策略;

三是计算能力需求增大,云产品计算能力比较突出;

四是传统信息化产品交付速度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五是原有产品的服务水平与及时性无法满足需求;

六是原有IT系统的设备采购以及维护成本过高;

七是云产品可以降低运维复杂度;

八是满足了企业移动办公、异地办公的需求;

九是云产品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设施;

以及相关政策的要求。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6年最新数据显示:出于不同的云计算产品/服务导入的目的,构建技术优势的企业用户占63%,采取跟随部署战略的企业占51%,而提升计算能力的企业则占47%。也就是说,企业用户首次使用云计算产品/服务时,主要考虑到的是宏观层面企业所需要解决的硬性问题,而在细节化层面如IT运维成本或运维管理复杂度的降低等方面的考虑较少。

另外,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要求也是企业用户首次部署云计算时需要考察的一个问题。在2010年到2016年之间,国务院相关政策中六次提及了云计算的概念,如,2015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制造业用户希望能够借助云计算产品/服务的导入,推动自身的“生产力”发展,优化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生态链关系和地位”。

(二)缺乏“了解”阻碍了部分企业的云计算实践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2016年6月的数据显示:认识云计算并理清如何实现对业务的驱动是关键。

企业用户暂无引入云计算的原因,50%的企业认为,对云计算的了解不足,暂时无法做出相应的规划;认为企业自身的特点不适合云计算部署的方式占据30%。

之所以短期内没有云计算规划,主要有五方面原因。性能与稳定性问题、兼容性难以解决、数据、隐私等问题、短期内缺乏价值回报、其他。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对于云计算的部署,企业的CIO面临了一定的压力,32.7%的CIO要面临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涌现;15.3%的CIO要面临团队的管理与建设,仅有4.1%的CIO会考虑健康方面的原因。

现在部分企业的CIO虽然对云计算有了解,也知道云计算导入到企业,对企业转型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问题来了,云计算导入企业后,能帮助企业解决真正的痛点需求,或者说如何帮助企业构建差异化的能力?如何帮助企业解决业务中遇到的困难?在这些具体的方面,企业的CIO并没有想明白、想通,这是一个表象。

所以一些研究机构去调研,企业CIO会说自己对云计算了解不够,不是本身不知道云计算,而是,如何把云计算和企业自身业务整合到一起,整合出价值,这就是CIO们的痛点。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缺乏“了解”阻碍了部分企业的云计算实践主要原因。

(三)兼容性、安全标准、迁移难度成为实践开头的难点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6月数据显示,企业首次规划部署云产品|服务遇到的问题,36%的企业认为与原信息系统有兼容性的问题;30%的企业认为,安全合规标准的问题,26%的企业认为是迁移难度大的问题。

所以,标准、与原有及其它系统的互联互通一直是云计算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顽疾。随着云平台与原有系统的并行使用,对企业的IT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云计算相关经验的匮乏使制造业用户在保障业务连续性方面面临诸多困扰。

(四)实施阶段,数据互联互通依然是困扰制造业用户的难题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 6 月数据显示,在规划部署之后,企业在具体的实施部署阶段同样会遭遇各类问题,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分阶段实施、安全技术不成熟、数据互联互通,分别占比 51%、38% 和 35%。

首先,站在全局角度来讲,ITSM 体系建设及 IT 组织能力上的不断成熟,使企业从中认识到:需要基于云产品,分阶段、分目标地实现企业各种需求,实现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业务进行协同作用。

其次,在企业首次规划部署云产品和服务阶段,实践参考和标准尤其是安全标准问题成为企业实践的开头难题。那么,随着企业开始进行下一步云计算实施,安全层面的标准成为了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看来,安全相关技术不成熟成为企业在实施阶段跨不过去的第一道坎。

再次,从企业规模来说,200 人以上规模的企业包括 2000 人以上的集团型企业,则看重如何与现有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以及如何处理现有系统与云应用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通过培训加强云计算实施的效果却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这类企业无法暂停其核心业务专门进行人员培训。相对来说,中大型企业关注到的更多的是如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在未来,这类企业将核心业务系统和数据部署在云端则成为主流。

总而言之,除了各行业用户普遍反馈的分阶段实施与安全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外,云平台与原系统对接困难,难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影响业务系统连续性已成为困扰制造业用户的难题。

(五)未授权的终端接入是制造业用户担忧的安全威胁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6月数据显示,企业用户担忧的主要安全威胁,46%的企业担忧数据库威胁,42%的企业担忧未授权入侵。很少有企业对云安全不存在担忧。

总而言之,与各行业用户一样,制造业用户对云安全十分关注。在具体云安全威胁方面,除了各行业普遍关注的数据库威胁外,制造业用户对未授权的终端接入带来的云安全威胁较为关注。

(六)云计算服务主要集中在SaaS领域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当下制造业用户在选择云计算服务时,侧重于选择SaaS应用层服务。

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制造企业用户选择云计算服务时,51%用户选择SaaS层,36%选择PaaS层,13%选择IaaS层。

(七)运维工作外包的部署模式更受青睐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从企业用户不同的运维思路、云架构的开放性等维度出发,对企业用户的云计算部署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如下:由第三方运维,开放的公有云;由第三方运维,排他的公有云;由第三方运维,被托管的私有云;由第三方运维,被管理的私有云;由企业自行运维的私有云。

以上的数据显示出,企业用户选择 SaaS 部署模式的比例分别占 29%,20%,22%。整体来看,企业自行运维私有云的 SaaS 部署模式占了 16%,剩下的基本上全是交给第三方运维的部署方式。这就说明:目前,在不同 SaaS 部署模式下,多数企业都希望将相关的运维工作委托给第三方完成。

所以,在不同部署模式下,交由第三方运维的部署模式较受制造业用户青睐。

企业用户进行 SaaS 应用部署,不同的部署模式,其背后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将前五大原因分别罗列如下:

1、 采用「SaaS+第三方运维,被托管的私有云」

1) 根据企业自身动态变化的需求灵活调整系统资源,便于灵活适配、快速响应

2) 出于对运维成本、运维复杂度以及运维效果的综合考量

3) 打造自己专门的技术团队用于技术外包

4) 强化 IT 支撑业务的能力,提升业务敏捷度

5) 保障云应用的稳定与安全

2、 采用「SaaS+第三方运维,开放的共有云」

1) 强化 IT 支撑业务的能力,提升业务敏捷度

2) 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资源强化核心业务能力

3) 定价方式灵活,IT 成本支出更精细化

4) 通过试用来考察云计算产品/服务,为进一步应用云计算产品/服务提供参考

5) 根据企业自身动态变化的需求灵活调整系统资源,便于灵活适配、快速响应

(八)SaaS:贴近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关键环节

调研的最新数据显示:企业用户选择 SaaS 层排名前三的产品/服务中,生产制造执行管理占54%,财务管理占 52%,供应链管理占 50%,客户关系管理占 50%。

目前制造业用户在云端的SaaS应用需求主要围绕生产、运营环节展开。

(九)PaaS:当前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应用部署和运行支持平台

从当前PaaS层具体应用的部署情况可以初步看见,企业目前优先想解决针对具体应用上线和有效运行的问题。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Paas层包含的具体产品\服务主要有四个方面,73%的企业针对应用部署和运行支持平台。73%的企业针对维护管控集成平台;46%的企业针对软件开发工具环境;28%的企业针对应用测试服务。

PaaS层的应用,目前主要面向企业提供了针对应用的完整生命周期的支持,包括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等阶段,减少了企业在部署和管理应用的过程中所必须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缩减了针对基础设施的成本,也简化了以上工作的复杂度。

所以,从制造业用户采用PaaS层服务的情况来看,企业用户部署PaaS优先解决云计算应用落地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管控支持。

(十)IaaS:当前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提供数据存储/灾备服务

对于IaaS层的具体产品/服务,企业用户当前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提供数据存储/灾备服务。企业用户针对IaaS应用的部署模式相对较谨慎。

驱动当前IaaS应用部署模式的主要因素为,企业用户需要针对自身动态变化的需求灵活调整系统资源,灵活适配、快速响应。针对IaaS服务部署的相关咨询服务主要依赖厂商。

数据显示,IaaS层包含的具体产品/服务主要有五个方面:数据存储/灾备,资源托管服务,云虚拟主机、云服务器,环境配置服务,以及应用迁移服务。而选择数据存储/灾备的企业用户最多,比例高达58%。这一数据表明,数据的存储和灾备是企业用户选择IaaS产品/服务的首要目标。

另外,选择资源托管服务和云虚拟主机、云服务器的企业用户也有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1%和46%)。

 (十一)制造业用户获取咨询服务主要依靠厂商

制造业用户获取咨询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云解决方案供应商相应的服务,包括战略与建设规划咨询、云实施建议、业务架构咨询、云安全咨询等,占65%。

对公司内部的云规划具有明确的认知和定位,可自行处理,无需导入外部的咨询服务,占18%。选择第三方云咨询服务商处理,保障业务顺利过渡,占15%。未来取任何相关的建设咨询服务,1%。

目前,在进一步部署中,用户获取咨询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类内容:

SaaS层:排在前三位的是,云安全100%,云应用管理咨询75%,业务架构咨询50%。

PaaS层:排在前三位的是,云安全62%,云应用管理咨询52%,业务架构咨询50%。

IaaS层:排在前三位的是,云应用管理咨询70%,云安全35%,业务架构咨询30%。

这说明,制造企业企业用户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是与应用管理相关联的咨询服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就开始希望能得到更为宏观专业的问题解决方案。

制造业云计算的进一步实践

(一)打造云计算长期战略是制造业用户进一步实践的关键要素

数据显示,企业进一步部署云的主要考量,47%的企业会考虑云计算是公司长期战略中的重要部分,根据计划进行下一步。44%的企业会考虑,加强战略监控,提升实时决策支持;44%的企业会考虑借助云平台资源,推动业务进行拓展。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认为:企业在云计算的进一步实践中,提升实时决策能力成为关键要素,其中 IaaS 相对首次部署的比例在提升。在 SaaS 层,还是集中在企业实效性业务应用环节;在 PaaS 层,还是集中在应用部署和运行支持平台;在 IaaS 层,将调整到资源托管服务优先。而咨询服务未来将以应用管理咨询为主。

总而言之,制造业用户进一步实践云计算除了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的外部因素外,基于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成为制造业用户加强云端部署的主要动力。

(二)进一步实践中,IaaS相对首次部署的比例明显提升

企业进行云产品进一步部署时,35% 的企业会选择 SaaS 层产品及服务,32% 的企业会选择 PaaS 层产品及服务,而 23% 的企业会选择 IaaS 层产品及服务,其中选择 IaaS 层的企业比例明显提高。

同时进一步实践和初次实践对比,SaaS层下降16%,PaaS层下降4%,而IaaS层提升20%。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从企业用户不同的运维思路、云架构的开放性等维度出发,对企业用户的云产品进一步部署模式进行了如下细分:

部署在第三方托管运维、开放的公有云上;

部署在第三方托管运维、排他的公有云上;

部署在第三方托管运维、被托管的私有云上;

部署在第三方托管运维、被管理的私有云上;

部署在企业自行运维的私有云上。

数据显示,选用第一种进一步部署模式,即部署在第三方托管运维、开放的公有云上的企业用户最多,比例为 31%。选择第三方托管运维、排他的公有云的企业占 28%,选择第三方托管运维、被托管的私有云的企业占 19%。而只有 7% 的企业用户将云应用部署在企业自行运维的私有云上。

可以看出,进一步实践过程中,相对首次部署的情况,制造业用户明显体现出了对IaaS部署规划的重视。同时,云服务的运维企业用户依然期望交由第三方来解决。

(三)企业通讯服务成为下一步SaaS层部署的焦点

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企业在进行 SaaS 层进一步部署时选择的服务中,企业通讯服务占 58%,财务管理占 51%,工业设计管理49%,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47%,供应链管理占 44%。

企业在进行 SaaS 层进一步部署时选择的服务中和初次实践对比,企业通信服务上升12%,财务管理下降1%,工业设计管理上升18%,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上升3%,供应链管理下降6%。

在当前企业治理格局下,企业非常重视通讯的效率,希望实现随时沟通,而企业通讯服务水平的提升则能够大幅度降低综合成本,并且更好地实现企业协同。而人力资源也是企业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可以看出,工业设计能力作为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进一步的实践规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提升内外部沟通效率也是企业进一步部署的重点。

(四)用户依然强调PaaS的应用部署支撑能力

根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PaaS 层进一步部署包含的具体产品/服务主要有四个方面,83% 的企业针对应用部署和运行支持平台。69% 的企业针对维护管控集成平台;57% 的企业针对软件开发工具环境;37% 的企业针对应用测试服务。

企业在进行 PaaS 层进一步部署时选择的服务中和初次实践对比,应用部署和运行支持平台上升10%。维护管控集成平台下降4%;软件开发工具环境上升11%;应用测试服务上升9%。

PaaS 层的应用,目前主要面向企业提供了针对应用的完整生命周期的支持,包括设计、开发、测试和部署等阶段,减少了企业在部署和管理应用的过程中所必须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缩减了针对基础设施的成本,也简化了以上工作的复杂度。

进一步实践计划中,制造业用户在继续加强云计算应用的支撑与管理能力的同时,开始逐步尝试基于云平台进行开发,在现有部署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扩容,增加相关功能。

(五)环境配置服务成为最受期待的IaaS服务

数据显示,IaaS 层包含的具体产品/服务主要有五个方面:资源托管服务,数据存储/灾备,云虚拟主机、云服务器,环境配置服务,以及应用迁移服务。而不同于初次部署,进一步实践中选择资源托管服务的企业用户最多,比例高达 63%。

由此可见,随着制造业用户云计算应用覆盖面的扩大与应用深度的增加,拉动了IaaS服务需求的增长,其中保障快速部署与运维质量的服务最受青睐。

下面是报告的部分截图,本文摘自《2016云计算中国市场实践专题研报告》,要想了解更多详情请电话咨询:18600161217。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