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8,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40年的时间里,商品经济经历了裂变式的发展,商品选择的增多,服务水平的提升,让国民消费水准不断升级。与此同时,零售业的大发展也成就了一个个崭新的企业,他们在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同时,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变革。而苏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抢占消费升级风口,苏宁完善线下生态布局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心中所真正期待的“消费”场景已经逐渐演变为一个品质生活圈,一个综合体,而不单单只是“买东西”。因此,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越来越热衷的选择。与此同时,单纯的线上电商平台在用户体验、服务水平、信息沟通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让消费者的目光逐渐从线上回归线下。
(图:苏宁的智能货柜可刷脸支付购物)
为此,苏宁全力推进线下门店布局,构建了一张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智慧零售星象图”。在距离消费者500米的办公区、酒店内,有苏宁布局的无人货架;3公里内有无人店、苏宁极物店、苏宁小店、苏宁易购精选店等;3公里外则是强调场景与体验的苏宁生活广场、苏宁云店、苏宁影城等。时至今日,购物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商品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涵盖文化和娱乐的生活方式,而苏宁的线下生态布局则根据用户需求的品质为他们提供全新升级的服务。
(图: 苏宁智慧零售星象图)
构建全新互联网零售场景,用户体验带动消费升级
2017年,苏宁创新性地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商品、用户、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将采购、销售、服务等流程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苏宁的智慧零售模式也成为互联网科技推动下零售业升级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解读场景互联)
场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零售业将实现全渠道资源的整合重塑,为消费者打造便捷全面且有品质的消费享受。为此,苏宁利用业态资源,推动线下门店的场景互联网化,以科技来构建场景,链接消费者的一切需求。如在南京新街口的苏宁极物店内,消费者可以购买涵盖手机、电脑、家电、家居日百、咖啡饮品等多种产品,不仅可以体验智能机器人服务,还可以通过使用刷脸支付、颜值测试机等体验智慧零售;在深入社区的苏宁小店内,不仅有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生鲜、零食、早餐等多样产品,而且还有休息区,苏宁文创融入的影视剧等文娱元素让消费者在购物之余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针对母婴群体,苏宁还打造了众多苏宁红孩子店,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游玩学习,更有专业的育儿师传授育儿秘籍,实现共同成长。
(图:苏宁极物)
与此同时,在零售业整体呈现双线融合发展的趋势下,苏宁也在进一步巩固物流产业,强化平台与消费者的产品输送纽带。其中,苏宁打造了汇聚全球智慧物流技术的行业标杆项目苏宁云仓。苏宁云仓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约2000万件商品在这里能够实现从入库、补货、拣选、分拨到出库全流程的智能化作业,日处理包裹最高达到181万件,拣选效率每人每小时可达1200件,单个订单最快可以实现30分钟内出库。如在今年618期间,消费者通过苏宁超市或者苏宁小店下单,苏宁物流配送员第一时间就把新鲜的商品送货上门,据统计,该服务平均时效为34分钟
。
(图:苏宁AVG机器人在送货)
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趋势下,苏宁依旧认为“人”才是零售业发展的核心,所以始终以服务作为企业的唯一产品的,并且不断深化服务理念。对于消费者而言,不论商业经济如何发展,谁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品质化产品与服务,带来优越的消费体验,谁就更受青睐。
- 魏建军五一假期试驾全新高山:第三排也能当老板位,上市倒计时!
- 英伟达RTX PRO 6000显卡现身Geekbench,颠覆性能震撼来袭,CUDA核心爆表,ECC显存领先业界
- 工信部发力工业领域数据集建设,打造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新篇章
- 特斯拉:颠覆传统视觉处理方案,打造人人都能拥有的智能驾驶未来
- 新能源车市场崛起:中国占全球份额超六成,增量贡献度达八成
- 苹果CEO库克致敬巴菲特:一生之幸,得与股神共事
- 微软必应逆袭成功,市场份额升至12.2%,谷歌地位受挑战降至79.1%。
- 股神巴菲特宣布年底告别江湖,接班人揭秘:神秘投资者露面
- 抖音回应于东来“退圈”事件:下架侵权视频,维护版权新风向
- 苹果因关税政策额外增加9亿美元成本,库克回应:挑战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