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博物馆视野下的乡村手艺

茶米为食、麻丝为衣、竹陶为用、林泉为居,代表了东方物质文明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以中国传统物质文化、设计思想为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为了中国手工艺文化的承继、活化和再生,重建东方设计学体系和文化生产系统,传播中国美学价值和文化精神,中国美院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于2011年开始动工兴建“民艺博物馆”。目标是建立集收藏、展示、研究、教学、传习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的大学民艺研究博物馆。在民艺馆即将开馆之际,本报记者专访杭间,邀请他为读者们全方位解读民艺博物馆。

对于这所筹备多时的民艺馆即将向大众揭开神秘的面纱,杭间难掩激动之情,他不无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中国美院民艺馆是目前中国有独立馆舍的最大体量的民艺博物馆”。

本次开馆首展全院上下都十分重视,“天工开物——江南乡村民艺的世界”的展名由许江院长亲自确定。“天工开物”一词我们经常使用,而这背后的故事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以儒家为根基的中国传统社会并不看重手工艺,将手工艺者排在“下九流”之列,《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在序言中写道:“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因此此书完成后在中国的历史中湮没,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由罗振玉先生从日本购回的。

杭间说起此书却十分推崇,“其实,这本书是中国中古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百科全书’。我上大学时候同学间有这么一句话,假如我们经历鲁滨逊漂流,有这一本书就可以在荒岛生存了。”可见百姓的生活创造是多么充满智慧。

展馆、展品看点多多

本次展览以“江南乡村工艺”为切入点,洞见中国传统的“器物之美”。江南的民艺具有独特的品质,水乡的温润养成了江浙手艺人沉静和平和的性格,创造出巧夺鬼斧的寻常器用。展览中的100把椅子、100扇窗格、100件器具将带领观众拨开历史云雾,感受传统中国人的智慧与审美。“这些椅子、窗格、器具基本来自浙江东南沿海的宁波。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港口城市,所以‘宁式家具’是很有特点的,既保留明式风格又有西式风格的影响。”杭间补充道,“展览的展品都经过精心选择,每一把椅子的使用功能、情境、对象都不一样,既有老人、小孩关于伦理的,又有男性、女性关于性别的,还有插秧用的关于功能的,非常丰富。有些座椅还根据皇帝内经的中医学说设计制作,暗合人体的经络走向,这与我们熟悉的西方人体工程学是不同的。展品每一件都有故事,典型的如‘十里红妆’,这是妇女的嫁妆,跟她的身世、经济基础、在夫家的地位都有关系,从一件物品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使用者的身份和生活。”日用皆道,是美学,也是寻常的真理。

民艺馆的建筑由来自东京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亲自操刀,中国美院与隈研吾的这次合作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建筑如何惊艳留到读者朋友们自己参观时再体验。杭间与记者分享了一些这次合作的小插曲。“我们之前一直在与隈研吾‘斗争’”,杭间开玩笑地说,“隈研吾追求建筑的通透感,不愿在巨大落地玻璃上贴膜,但是我们作为博物馆对光线的要求是很严格的,阳光的照射会对物品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呀,隈老先生对不起啦,这膜一定要贴,否则这就不是博物馆。既要把紫外线隔绝到最低,又不能破坏建筑的通透,因此对于贴哪种程度的膜,我们都经过不断测试。”其实提出不同的方案都是为了让民艺馆可以更好更完美。

他也向记者透露,隈研吾非常看重20日的开馆仪式,会应邀出席,“因为这是他在亚洲最大的建筑,也是他最满意的建筑。”由于资金并不多,隈研吾此次设计几乎没要设计费,他只是为了在这片由王澍设计的曾获过“普利兹克奖”的校园中完成自己的作品。两位设计师的作品在同一个校园里遥相呼应,这也是建筑大师间的惺惺相惜吧。

对文化开放包容

才能成为文化强国

“民艺”一词由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提出,民艺馆建筑又由日本设计师隈研吾设计,有观众会不禁疑问,为何采用了那么多日本的元素呢?

杭间解释道“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后受日本影响比较多,也正是在五四运动后中国才开始重视民艺。虽然历史上日本等国家的手工艺是受中国影响,但是他们当代的系统研究和梳理比我们早,这点必须正视,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当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将以道宣为宗祖的南山律宗带至日本。日本很虚心地接受鉴真的建议,发展出自己的佛教制度,京都、奈良的佛教寺庙的图纸都是鉴真带去的。现在隈研吾以他的东方视角为我们建设,日本设计师为中国设计民艺馆,这是为广大中国人民服务。在文化上我们不要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只有我们能包容地吸收全世界最好的文化,我们才能做文化强国。”

转变思维才能把

民艺产业做活

对于如何将民艺“活化”,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研究民艺的杭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民艺是生活的艺术,“我们一直强调‘生活的艺术’一定要是可以消费的。日本的传统工艺很好,让人忍不住要去买一些。可是《留住手艺》的作者盐野米松却说日本的传统工艺现在不行了。为什么呢,以前‘人间国宝(日本由国家认定的传统艺人)’制作的‘无形文化财(由‘人间国宝’制作的器物)’,消费者购买是可以使用的,比如衣服可以穿,穿破了再买。而今天这些器物作为工艺品,是挂起来做收藏展示的,就失去了良性的循环。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生活的艺术,是可以循环的、消费的、使用的,可以不断再生。”

刚刚担任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杭间对杭州本土的民艺活化也有独到见解,“杭州是联合国命名的‘工艺美术之都’,传统留给我们很好的技术、材料,一定要用现代观念转换,让更广大消费者喜欢,带动产业循环,产业才能越来越大。我们平常盯着手机、出行要开车、使用先进的电子产品,这是一代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要真正静下来一针一线绣花,有多少年轻人可以做到?但是要活化,必须要让年轻人喜欢,不能一直仅靠国家去保护,要交给市场。中国美院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尝试,也有很好的效果。美院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校,社会服务的意识很强,像世博会、南宋御街的改造、地铁的设计等等,学校都在参与城市建设,所以高校既有研究、又有实践同时培养了更多年轻人,做出产品,不断发展。”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9-21
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博物馆视野下的乡村手艺
茶米为食、麻丝为衣、竹陶为用、林泉为居,代表了东方物质文明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以中国传统物质文化、设计思想为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