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单车“江湖”,OFO公司似乎始终没离开过“多事之秋”,这两天, OFO身上添了一道新“伤痕”:疑似内部员工自爆贪腐内幕。
在行业交流平台脉脉上,这位实名认证为“ofo共享单车员工V”的网友曝光OFO的内幕:“一个区域运营一个月可以贪几万,一个学校的运营都能贪几万十几万的。”
有网友不仅进一步曝光具体贪腐手段“区域所要招聘的修车师傅,摆车师傅都是自己招聘,自己给师傅结算工资,每个月多给公司报五六个师傅就能拿两三万”,还对出现这种贪腐现象的缘由进行了归结“况且公司也不会查。区域经理只要的是业绩”。在接下来的网友热议声中,有网友甚至称,“做过一天兼职就知道”,“不相信公司领导不知道”……
这条爆料的真实度不妨留给OFO,但“管中窥豹”,细数OFO身上的“伤疤”——无论从机械锁漏洞饱受诟病,到间接导致上海男孩被撞身亡;还是从频玩“强闯泰安”惹上大事,到到红包车出现BUG遭疑强刷人气;再到近来的新品智能锁“换芯”却未换“智商”,创始人戴威传闻被架空……不难窥见一斑:OFO管理层面存在或大或小的BUG。随着OFO的渐行渐远,初创团队的不够老道所曝露出来的管理短板越发明显。从这个角度出发,默许“被架空”,最终让位于更加老辣的资本,对于OFO而言,其实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