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的地方保护到底是不是垄断?

在本系列上一篇文章《傲慢的奔驰其实是个急功近利的小贩!》中,笔者简单介绍了奔驰4S店糟糕的购车体验,很多网友表示共鸣,文章认同率高达76.53%。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笔者的感受并非主流。其中一位网友这样评论:

“整篇中心总结:我去家乐福买水,娃哈哈的导购比农夫山泉的导购热情,由此可见农夫山泉公司是个急功近利傲慢的公司。”

不得不说,上述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国消费者的感受和态度。中国消费者早已习惯了国外厂商的不公平待遇和双重标准。表面上看,富起来的中国人,变得更加大度了,没什么不好,但事实上,这正是国人维权意识淡薄的真实写照,非常可悲。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笔者之所以感觉奔驰傲慢,并不是因为4S店导购不热情,而是在这些热情面孔背后所隐藏的一整套运作逻辑。而支撑这套“表面客套,实际傲慢”逻辑的核心杠杆,正是那是个大家心知肚明,却又讳莫如深的东西:地方保(垄)护(断)!

车企垄断是每个国家都很敏感,又很难根治的难题,在中国也不例外。由于历史、监管、地方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原因,中国市场的车企垄断问题自内地市场开放以来就一直存在。尽管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但仍然没能解决根本问题。原因千千万,但说到底是车企不愿放弃垄断,不愿放弃高利润。只要利润空间足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较量就不会停止。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指南》),向全社会征求汽车行业反垄断意见。这是我国《反垄断法》颁布近9年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起草的第一份针对特定行业的反垄断执法指南,核心用意在于规范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工商总局反垄断的执法工作,引导企业合规与配合执法调查。本以为这个为期20余天的《意见》会引发市场热议,但事实恰恰相反,不仅国内汽车业的反应平淡,媒体报道中对草案提出异议或担忧的声音也难以寻觅。

分析人士指出,这样的结果其实不难预测,车企业的集体回避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不过,这并不是说中国车业反垄断话题没热度。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行业机构关注车业反垄断问题,尤其涉及国际巨头的大案、要案。比如,奔驰在华的垄断问题就一直热度不减,甚至有媒体会派专职记者跟踪报道。

事实上,奔驰在华垄断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几年,奔驰多次被媒体爆出遭遇监管部分反垄断约谈,甚至收到高额罚单。影响最大的一次莫过于2015年4月发生的“奔驰纵向垄断事件”。那一次,奔驰被江苏省物价局罚了3.5亿元,理由是:因限制经销商折扣幅度等涉嫌垄断行为。对此,奔驰公司还发声明称:奔驰公司完全尊重、诚恳接受处罚决定,并将立即遵照执行,与此同时,通过全面自查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不得不说,奔驰的认错态度还是相当不错的。或许也正是由于奔驰明智的决策,其在华的生意丝毫没有受到被罚的影响。最新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奔驰在华销量高达21.52万辆,同比大增34%,半年销量已超2013年奔驰在华销量总和。显然,国人对奔驰汽车品质的认可正在逐年攀升。而与此同时,由于关注奔驰的人越来越多,各大媒体对其涉嫌垄断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年升温。可以说,奔驰要想在华持续高速发展,必须直面、并彻底解决垄断问题。认错并承诺整改,只是一个开始,所有中国消费者都在看着奔驰的诚意。

近日,奔驰旗舰车型新一代E级车正式上市,强大的动力配置和炫酷的科技创新瞬间刷爆了朋友圈,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伴随着购车咨询量的增加,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再次成为车友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就是:奔驰的地方保护到底是不是垄断?

众所周知,奔驰4S店有一个死规定,不允许异地购车。像笔者这种在北京摇不到号的,就不能在北京买奔驰了,要么换其它品牌,要么回户籍所在地买。如果购车者非得坚持在北京买,4S店通常会让购车者全款购车(不能分期),然后再转籍。所谓转籍就是先想办法在北京借一个指标,把车挂到这个指标主名下,然后在过户到购车者的名下。这样一来,购车者不仅需要多花出大几千元的转籍费,更重要的是车还没开,就瞬间变成二手车了。总之,异地购买奔驰限制得很死,购车者毫无谈判余地。

不少购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奔驰这种地方保护涉嫌垄断。理由是《指南》已对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进行全面厘定,包括纵向垄断与横向垄断:汽车供应商一旦实施固定转售价和限定最低转售价;限制销售地域和客户;通过保修条款对售后维修服务和配件流通施加间接的纵向限制;限制经销商和维修商的销售与服务能力等行为;二手车限迁行为和限制交易市场开具发票等;以上都将视为违法行为,因此奔驰4S店限制异地购车行的行径已经违反《指南》中的规定,构成巨大垄断嫌疑。

不过,也有分析者指出,《指南》提到“如果由于协议一方的压力或激励,建议价、指导价或最高价被多数或全部经销商所执行,在实质效果上等同于固定转售价或限定最低转售价时,可能被认定违法”。但奔驰现在只有建议价和指导价,并不会明文要求经销商不得降价或加价,也不会明文规定奖励本地销售,经销商由于异地上牌困难而适度地拒绝异地销售并不算垄断。

尽管业界对垄断的认定还存在争议,但奔驰的地方保护已经在事实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如果认定车企地方保护和客户限制违法,无疑更加利于消费者购车。首先,如果没有地方保护,市场将迎来充分竞争,经销商折扣会增加,服务质量也会更好。其次,由于没有了地域限制,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经销商,大幅提高购车体验。第三,打破跨区销售限制有利于汽车电商业的发展,用户将可以更方便地从汽车电商买到更优惠的汽车。第四,消除区域限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强卖装饰、保险等强买强卖行业,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总之,如果车企业没有地方保护,消费者将有机会得到更大的实惠。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除车企的地方保护仍长路漫漫。表面的规则好规范,但桌子底下的“潜规则”很难彻底清除。比如,尽管车企不会明文奖励本地销售,但如果经销商违反“共识”,厂商可以让经销商提不到车。所以,在高利润驱使下,车企和经销商总能统一战线,单靠一个《指南》很难在实质上保护消费者权益,要想真正杜绝车企垄断,中国监管部门需要下狠招、出严令。不好的消息是,汽车行业“潜规则”众多,而好消息是,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中国监管部门正逐渐加大力度规范汽车市场。未来可期,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奔驰的地方保护到底是不是垄断?你怎么看?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ar_fromgeek_com参与讨论。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8-25
奔驰的地方保护到底是不是垄断?
车企垄断是每个国家都很敏感,又很难根治的难题,在中国也不例外。由于历史、监管、地方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原因,中国市场的车企垄断问题自内地市场开放以来就一直存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