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智能硬件1月4日,苹果公司近日麻烦缠身。1月4日,苹果股价暴跌9.96%,市值一天蒸发741亿美元,创下6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此前,苹果罕见地下调了第一财季营收预估,承认销售下滑,库克承认的原因包括iPhone在华销售不理想。
同日,路透社刊文剖析了苹果新款iPhone在华销量下滑的原因,并主要归结为四点:一是二手iPhone销售冲击,二是宏观经济下滑影响,三是旧款iPhone技术升级(而不是购买新设备),四是国产手机的冲击,中国消费者更多转向华为等国产手机。
路透社给出的原因与苹果CEO库克声称的原因大相径庭,库克稍早前发布邮件称有四大因素影响了苹果业绩,包括新机型推出时间晚、美元走强、供应紧张、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其中在中国,库克表示苹果在中国的零售店和渠道合作伙伴客流量正在下降,他指出,“iPhone的收入低于预期,主要是在大中华区,这是导致我们的收入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对比路透社和库克本人的原因剖析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将iPhone在华销量下滑主要归结为外部原因,而对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只字不提。实际上就极客网观察,新款iPhone在产品创新层面的不足,以及居高不下的价格,才是其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具体销售数据方面,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18年伊始,苹果在中国智能机市场的份额还有15%,但是到了第三季度已降至大约9%,排名第五。而在全球销量层面,华为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超越苹果,将后者挤到第三的位置。有调研机构预测,华为手机全年出货量也有望超越苹果。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来看苹果居高不下的价格使得它在高于800美元的价格区间份额独占鳌头,占比达79%;在600-800美元区间也以61%的价格位居第一;400-600美元区间仅次于三星位居第二。某种程度上苹果的定价策略不适合跑量。另有数据表明,华为的高端手机售价只有苹果手机的70%,2018年国内份额从20%升至23%,对三星和iPhone冲击显著。
尽管将下跌全部归结外部因素,但库克似乎对iPhone回暖充满信心,他说,“我们不能改变宏观经济状况,但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来改善我们的业绩。其中一项举措是让在我们的门店中购买手机变得更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为购买提供资金,并帮助将数据从当前手机传输到新手机上。这不仅对环境有益,对客户也有好处,因为他们的现有手机可以作为购买新手机的补贴。此外,开发者也能从中受益,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安装基础。”
从中可见,库克似乎还只是意识到iPhone在华销量下滑的部分原因,开始考虑通过变相补贴降价的方式冲量,但这显然无法改变苹果手机产品力下滑的根本问题。过去一年,包括华为、荣耀、OPPO、vivo在内的国产手机,在以更低价格销售手机的前提下,也不断在全面屏、AI、摄像等层面提升产品力,它们攀升的销量已经截流了不少iPhone潜在用户。
总之,也许是过分自信,也许是固有偏见,极客网认为,不管是路透社还是库克本人都没有清晰意识到iPhone在华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因此所作的刺激措施极有可能是徒劳。11月份,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三星在中国销售的手机只有70万台,只占中国市场的0.7%。苹果若不正视问题,重回创新驱动,难免不会步三星的后尘。
- 美政府强逼苹果本土造iPhone,库克居然打起了“太极”
- 鸿雁鸿米系列全屋智能接入米家App,打造智能生活新篇章
- 小米新款智能音箱:对话、远程备车功能惊艳,实用又亲民,仅售199元!
- Synaptics推出全新IoT Wi-Fi 7 SoC:集蓝牙、Zigbee于一身,引领智能家居新潮流
- 小米洗碗机智能制造苏州项目:打造智能制造新标杆,推动苏州制造业升级
- 小米米家保温杯Ti 2新推出350ml版,价格亲民,实用又时尚
- 小米新款智能嵌入式洗碗机上架:3439.2元起,让洗碗变得更轻松
- 海信小墨E5Q Pro电视震撼登场:千级分区U+Mini LED光晕控,300Hz高刷,3699元起,画质新标杆!
- 小米米家净水器S1(1600G)大通量来袭,国补价仅1919.2元,用水更省心!
- 2025科技日揭秘:空调界的未来战士,2款神秘新品7月震撼登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