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中心联盟主办的“2017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年会”(简称2017数促会)将盛大启幕,年会广邀大数据行业专家,从年度成果分享、权威白皮书发布、行业发展实践等重要篇章展开大数据行业年度盛宴,以主题演讲、深度对话、等精彩形式开启大数据产业发展新篇章。
作为活动的最大亮点之一,2017数促会将发布业界首个《大数据平台选型建设指南》指导性白皮书。
企业大数据平台需求量暴涨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为168亿元,增速达到45%;预计2017-2020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同时,大部分企业均已意识到数据分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成立了数据分析相关部门。企业应用大数据所带来的主要效果包括实现智能决策、提升运营效率和改善风险管理。其中应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决策的企业占比最高(55.8%),其次为提升了运营效率(48.2%)以及更好的管理风险(25.7%)。而随着企业数据规模增长,他们对大数据平台建设愈加看重。
大数据平台是一个集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查询检索、分析挖掘、应用接口等为一体的综合体系。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表的《2017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更倾向本地部署大数据平台。64.9% 的企业选择本地部署大数据平台,其中倾向选择自建大数据平台的企业占比达到 48.6%。在而自建大数据平台的企业中,31.0%的企业用于大数据平台的服务器数量在100台以上,相比2015年显著提高。
平台选型建设急需指导文件
面对这样庞大的需求,企业在选择大数据平台时的需求定位、建设标准、产品类型方面,却一直缺少指导性标准。这种空白,让不少企业陷入了误区,花费了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到头来却可能搭建或者购买了一个不适合自身业务的大数据平台。
比如,很多企业认为利用传统数据库就完全可以建立大数据平台,或者把大数据平台等同于Hadoop技术,建设过程中出现技术选择失误,产品选型失败,盲目迷信大数据能力,上述这些都是经常出现的大数据建设典型误区。
为了让广大企业对大数据平台建设更加了解,避免走“弯路”。“2017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年会”将发布业界首个《大数据平台选型建设指南》,旨在帮助我国企业提升在大数据使用方面的判断标准。据悉,该《指南》从企业大数据平台需求定位开始进行拆解,对企业数据情况、功能场景、大数据应用状态、研发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帮助企业梳理自身的需求。对于想自建大数据平台的企业,《指南》也提出了“因事制宜”的建设方案,包括选择何种云平台或者技术路线。在产品选型方面,《指南》基于数据中心联盟大数据产品能力评测,提出了全面评估大数据产品能力的技术指标,也将诸多大数据建设典型误区、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案例收录其中。
除了《大数据平台选型建设指南》的发布之外,“2017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年会”将广邀来自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阿里巴巴、腾讯、阳光保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网信通产业集团、铁科院、中兴、浪潮、中软国际等产业链各关键环节最具代表性的顶级企业家与行业领袖。大数据产业巨匠精英共聚一堂,在对话中碰撞前沿思想。
11月7日,北京广电国际酒店,“2017大数据发展促进委员会年会”诚邀行业企业,一起见证大数据产业的荣耀时刻。
大会最新议程
联系方式:李政隆 15210716962 lizhenglong@ritt.cn
参会注册链接:http://www.epnovo.com/forum/2017bigdata/h5_reg/reg.html
- 华为:5G-A+AI撬动新一轮价值转移 AI-Centric网络构筑数智时代底座
- 工信部:我国信息通信业站上新起点、迈入新阶段、取得新成效
- 赵厚麟:我国通信事业变化惊人 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 标准基本完成,技术突破不断:50G PON开启万兆光网商用浪潮
- 中国电信张德智:50G-PON产业加速成熟,支撑万兆应用创新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通信网将向智能体通信网演进 带来三大方式转变
- 江西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1.42万亿元 计划到2027年累计建成20万5G基站
- 5G-A×AI双剑合璧:中国移动全球通升级,“五大尊享”开启高端通信新时代
- F5G-A万兆全光园区成AI时代标配 华为举办园区网络“以光惠算”先锋行动发布会
- 上海通信业以高质量发展成就 共庆517世界电信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