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um观察:运营商计费市场起死回生 2017年将收入将达到260亿美元

11月27日消息(艾斯)尽管面临着来自监管和商业模式的持续壁垒,但是运营商计费市场已经由五年前的停滞状态转为重新焕发生机。通过应用程序商店、在线PC游戏、与OTT订阅服务捆绑销售,以及越来越多的机顶盒、游戏机和其他家庭娱乐设备出现,运营商计费市场找到了新的生存契机。

来自Ovum的最新预测估计,全球运营商计费收入将从2012-2014年的低于180亿美元大关到今年增长至260亿美元,到2022年则将达到455亿美元。来自直接运营商计费(direct carrier billing)的收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笨重的前身——高级SMS,它将以比移动运营商核心收入来源(数据、语音和短信)更快的速度增长,到2023年将会产生比短信更多的收入。

但是这些数字指的是总交易价值。Ovum数字媒体首席分析师Guillermo Escofet表示,随着移动运营商降低计费率从而开拓OTT和电子商务领域的新机遇,运营商计费收入在移动运营商收入中的占比正在下降。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这一比例将从2012年的近22%到2022年跌至13%。

什么在推动运营商计费增长?

·应用程序商店。Google Play、中国独立(应用程序)商店和苹果App Store是运营商计费收入最大的贡献者,占据了现在的五分之二,这一数字到2022年预计将增至接近50%。在苹果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苹果CEO Tim Cook表示这是有史以来该公司付费账户增长最多的一个季度。随着苹果加速推出运营商计费连接,现在已有17个国家的29家运营商(两年前这一数字为0)提供该服务,付费iOS用户数量也因此呈现激增。

·捆绑消费。运营商和OTT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OTT服务与电信订阅服务捆绑在一起从而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计费收入份额,到2022年预计将达到15%。音乐捆绑服务(如Spotify和Apple Music等)占据了捆绑收入中的大部分,目前已经达到了音乐订阅收入份额的峰值——从2015年的31%高点降至今天的24%。但是其在绝对收入方面仍在继续增长。另外,其他捆绑业务的增长(特别是Netflix等OTT高端视频业务)也开始加快。

·视频和其他媒体垂直领域。OTT高端视频服务提供商与运营商(包括移动运营商、固定宽带电信运营商和付费电视运营商)之间合作关系的激增,使视频成为运营商计费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根据Ovum估计,到2022年超过10%的高端视频收入将由运营商进行计费。音乐在运营商计费收入中占比最高,五年内的增长接近19%。同时,长期以来作为运营商计费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视频游戏,与应用程序商店、PC游戏网站和游戏机一起共同占据运营商计费市场16%的份额。

未来的挑战是什么?

·挖掘更广泛的电子商务机会。运营商计费已经确保了其在数字媒体领域的利益,但这只是在更广泛的实体商品和服务市场的边缘进行修补。目前仅有日本和韩国两个国家的运营商计费在电子商务市场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在欧盟,新的《支付服务指令》(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为运营商计费扩展到更多领域创建了一个法律框架,这些领域包括票务、出租车费用和自动售货机等,但是欧洲很多地方利用此前指令的法律灰色地带,早已将运营商计费延伸到这些领域。同时,在新兴市场上,通话计费生活(airtime-billed life)和医疗保险政策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机会。不过,总的来说,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逾越的商业模式和监管壁垒意味着,运营商计费不大可能成为实体商品支付领域的一个重要竞争者。

·商业模式障碍。市场蚕食、坏账担忧、极高的通话积分和过高的计费率,都是阻碍运营商计费发展的障碍。这些障碍在新兴市场尤为明显,因为在这些市场绝大部分移动用户是预付费用户且预算紧张,所以运营商担心原本应该用在高利率润的电话服务上的通话积分,可能会被用在低利润率的app内购买。而且,苹果、谷歌和索尼等公司所要求的计费率,对许多新兴市场运营商来说并非商业可行的,因为他们在通话积分上支付了代理费和税费。同时,后付费用户中的坏账风险是全球各个市场的一个主要障碍,特别是在将运营商计费延伸到实体商品方面。

·监管障碍。在大多数市场地区,法律在关于运营商计费可以如何使用方面往往模糊不清,再或者是设置了严格的使用限制。几乎在全球所有市场,运营商计费都被禁止用于实体商品交易,除非它拥有电子货币经营许可牌照。在许多国家,运营商计费能否用于非移动终端(例如游戏机)都是不清楚的,有些甚至不清楚运营商计费能否用于电话服务以外的任何其他服务。法律解释留有很大的空间,甚至每个运营商都有自己的理解。

【C114备注:欢迎转载,允许直接复制粘贴,但必须保留文章来源及完整性。】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