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杨杰:全网数据视频流量占比70%,5G+超高清释放融合潜力

11月3日消息(九九)在昨日举行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视频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视频服务在稳定民心、助力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5G云直播、远程医疗、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涌现。据统计,2020年前两季度用户流媒体使用时长环比提高约25%,视频在全网数据流量占比已接近70%。

杨杰介绍,随着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民生,其高速率、广覆盖、低时延的特性带来视频服务体验和传播“双突破”。一是体验沉浸式突破,5G支持4K、8K内容的多路并行传输,将带来多触点、多通道、上下文场景感知超前体验;二是手段智能化突破,5G结合计算摄影、内容动态编码压缩等智能处理技术,将覆盖制作发布全环节,推动视频内容质和量全面提升。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产业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近50%。

推动5G+超高清“四大升级”

杨杰强调,面向视频领域,中国移动将以5G+计划为基础,一方面建设好信息“高速”,构筑涵盖数据采、传、存、处、用全环节的高品质新型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运营好信息“高铁”,不断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信息服务,推动5G+超高清“四大升级”,为产业发展创造新价值。

一是推动5G+超高清基础设施升级。面向超高清高效传输分发需求,加快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截至10月底,累计开通5G基站超38万个,其中广东超5万,地市以上城区100%具备千兆接入能力,数据中心投产装机能力达100万架,CDN下沉节点总容量达357Tbps;未来,将以云网、云数、云智、云边“四融”为核心,持续探索5G视频专网能力,夯实超高清发展基础。

二是推动5G+超高清视频直播升级。中国移动一直以来都在着力探索超高清、大并发、极端复杂场景下的直播实践。2018年与央视合作完成全球首个50帧原画无线侧超高并发商业直播;2019年支撑保障70周年国庆大阅兵,首次实现多视角、真4K无线直播;年初,与人民网合作实现全国2千万大学生共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5月份,完成珠峰5G+4K+VR直播,创下了全球极寒极高环境下的超高清直播记录。

三是推动5G+超高清融合应用升级。在个人市场,率先推出“新看法”“新听法”“新玩法”“新拍法”及“新用法”五新应用,不断为用户带来沉浸式娱乐新体验。在家庭市场,目前中国移动大屏用户占比已超70%,广东4K大屏用户量超1100万;同时推出大小屏互动家庭应用、提供基于超高清智能摄像头的家庭安防解决方案,在广东打造精准扶贫平台、在线问诊平台等50余款超高清生活应用。在政企市场,基于云视讯、千里眼通用视频能力,持续加速超高清在工业、医疗、教育等场景的落地,如井下超高清助力山西阳煤安全生产、5G+4K保障北京协和医院全球首例远程眼底手术等示范应用。在新兴市场,布局“三大球”赛事超高清直播,打造国内首部4K全流程网剧,提供文博沉浸式体验;在广东,粤享5G平台汇聚超1000家内容合作方和超8000小时特色超高清内容。

四是推动5G+超高清产业赋能升级。中国移动持续推动超高清产业生态建设,牵头成立5G多媒体创新联盟等多家产业联盟,持续强化产业协作;实施“5G+超高清创新发展”计划和“双百亿”计划,不断加大资本投入;以智慧中台AaaS服务体系为核心,持续加强5G+超高清视频能力开放。

释放5G与超高清融合潜力

杨杰表示:“面向未来,我们相信5G及后续技术与超高清的加速交融将释放巨大潜力。”一是超高清与新一代交互设备结合将催生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超级计算平台,推动以超高清视频+感知智能为核心的人机交互新范式,引发生产、生活方式的系统变革。二是超高清与机器视觉结合将推动超高清为主的“视联网”诞生,16K/32K等超越人眼极限的视频技术将极大释放机器潜能,实现基于视频的全量信息分析,开创“所见即服务”(What You See as a Service)的新模式。

面向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需要产业各界的紧密协作和共同努力,对此杨杰提出三点倡议:

一是共推基础设施突破创新。共同推进5G专网、数据中心、边缘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网络承载能力,为超高清产业发展构架大动脉。

二是共推内容应用突破创新。建立跨行业的合作交流平台,深入开展5G+超高清在行业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使超高清视频成为建设美好数字生活的加速器。

三是共推技术生态突破创新。共同加强在超高清传输、存储、成像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加快核心系统芯片和下一代视觉设备领域的研究开发,为超高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