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移动5G赋能智慧养老,助父母智享幸福晚年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每个人对于晚年生活的美好愿景。据统计,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平均每天有2万人步入老年,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超3亿人。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指出应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智慧养老在当今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已成为大势所趋。

智慧养老涵盖了远程监控、智能陪伴、便捷生活、医养结合等多个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使老年人生活更安全、更独立。自2019年6月我国宣布5G商用以来,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力智慧养老踏上新台阶,人们对于晚年生活的美好愿景正在进一步变为现实。

居家社区先行,智能监测保障生活安全

“未来中国老人90%是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9073的中国式养老模式对居家看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总经理魏明表示通过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更好地帮助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以广东移动推出的“移动看家”家庭安防服务为例,通过“移动看家”智能高清摄像头,子女可以远程观察到父母的居家生活情况,在5G网络低时延的优势下,做到实时高清画面传递,甚至连父母从药盒里取出几颗药都看得清楚;通过云平台存储功能,还可以随时查看回放,有时老人家健忘,通过回放可以帮助他们寻找物品、追溯生活轨迹;通过双向语音功能,子女在外也可以远程陪伴父母,提醒父母吃饭、吃药,随时随地和父母聊天;不仅如此,“移动看家”智能高清摄像头还搭载了AI智能识别系统,能24小时监测画面异动,发生父母跌倒等情况时,系统会发出警示消息,便于及时发现险情。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在全国多地以社区为单位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老人们被配上了智能手环,可以随时进行血压、心率等健康数据监测、生命体征探测、跌倒报警、远程GPS定位等。5G技术的发展,让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实时互联,数据采集和智能运算能力将大大提升,设备形态也将趋向多元化,未来的应用场景将更有想象空间。

居家和社区是智慧养老探索的前沿阵地。运营商也在加快布局智慧养老的家庭社区应用,发挥5G网络、千兆宽带优势,创新产品和服务,共同为智慧养老产业赋能。

养老机构探索,医养结合更进一步

养老机构为中国式居家社区养老进行了必不可少的补充。随着5G技术的普及,养老机构实现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的方式也迎来新局面。例如“5G智慧养老院”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远程实现医疗资源再分配。

据了解,佛山市正积极开启移动医疗新模式,建立5G智慧养老及医疗平台,实现医养资源上下贯通。去年,广东移动佛山分公司与广东泰成逸园医疗养老有限公司举办“5G智慧养老及医疗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佛山移动将以5G技术赋能智慧养老及医疗服务的产品研发和应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升级院内核心系统等,助力建立5G智慧养老及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出全新的医疗生态系统,推动当地医疗健康行业发展。同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高效便捷的智慧养老服务。

精神交流升级,智慧养老机器人蓄势待发

“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离不开功能强大、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智能设备。”今年全国两会上,魏明代表表示,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AI芯片、传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日渐成熟,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机器人的条件已经具备。

跟传统的机器人不同,智慧养老机器人可以借助5G网络,随时调用存放于云端服务器上的功能,实现语义识别、图形识别等更“烧脑”的操作。5G让前端的智慧养老机器人可以共用一个云端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依托5G网络的毫秒级低时延,机器人的响应速度也将会更快。

智慧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帮助承担安防、护理的功能,还可以动用“大脑”与老人聊天、答疑解惑、记住他们的喜好、提醒他们天气变化、吃饭吃药、参加活动、观看节目等等。实时、高质量的精神交流,让陪伴无处不在。

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让智慧养老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未来,广东移动将继续以5G网络赋能,结合迅速发展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深挖与智慧养老产业的有机结合点,助力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安全、便捷、高品质的晚年生活,让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