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消息(九九)国务院日前发布《“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下文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遥感、视频识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
《规划》提出,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法治水平、科技信息化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规划》部署了七方面重点任务,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治理模式;二是夯实应急法治基础,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态;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织密灾害事故的防控网络;四是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高急难险重任务的处置能力;五是强化灾害应对准备,凝聚同舟共济的保障合力;六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增进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七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围绕上述重点任务,《规划》安排了五类共十七项重点工程。
其中,关于强化风险监测预警预报方面,要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遥感、视频识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优化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应急卫星观测星座,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广泛部署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微型化感知终端,高危行业安全监测监控实行全国联网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区域联网。完善综合风险预警制度,增强风险早期识别能力,发展精细化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体系,优化地震长中短临和震后趋势预测业务,提高安全风险预警公共服务水平。建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标准体系,优化发布方式,拓展发布渠道和发布语种,提升发布覆盖率、精准度和时效性,强化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特定时间的精准发布能力。
《规划》还提出,要强化信息支撑保障。广泛吸引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集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数字技术在灾害事故应对中的运用,全面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提高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绿色节能型高密度数据中心,推进应急管理云计算平台建设,完善多数据中心统一调度和重要业务应急保障功能。
系统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建立符合大数据发展规律的应急数据治理体系,完善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灾情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灾后评估和社会动员等功能。升级气象核心业务支撑高性能计算机资源池,搭建气象数据平台和大数据智能应用处理系统。推进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在关键软硬件和技术装备中的规模应用,对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数据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设新一代智能运维体系和具备纵深防御能力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 中国移动5亿米软跳纤产品集采,中天宽带等十家中标
- 中国联通唐永博:构建“平台-成长-共生”三维人才发展体系
- 瞄准硅光产业布局,广立微收购LUCEDA 100% 股权
- 中国联通苗守野:预计未来两三年资本开支相对平稳
- 中国信通院:脑机接口已成全球科技竞争新赛道 临近应用落地窗口期
- 国盾量子2025H1营收大增至1.21亿元 净亏损2379万元
- 中国联通二季度5G网络用户净增968.8万户 累计达到2.14亿户
- 中国联通2025年上半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5.1%
- 从洪灾抢通到村超狂欢:中国移动用5G-A架起民生“数字桥梁”
- 华为Wi-Fi 7 Advanced:变“联网工具”为“智能体” 开启智能无线新时代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