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 2023观察:华为厚植ICT人才成长“黑土地”,驱动数智化转型跑出“加速度”

9月24日专稿(蒋均牧)“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最近的讲话振聋发聩。

席卷全球的数智化转型浪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远超以往的价值与改变,同时也催生出海量的ICT人才需求。如何培养出更多的ICT人才,跨越新时代人才供需的“鸿沟”,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核心议题。

正因如此,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期间举办的华为ICT学院年会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作为ICT人才成长“黑土地”的积极打造者,2013年至今,华为在全球已与2600多所高校共建了ICT学院,教师数量超过1.1万人,每年培养学生20万人。

此次年会上,华为与来自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技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育模式,并宣布了两件大事——开启“第八届ICT大赛”中国区报名通道和预发布《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软件工程》系列教材。

那么这些举措传递出哪些信号,又将给整个ICT人才生态发展提供怎样的臂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弥合ICT人才缺口:校企合作是最佳途径

近年来,全球数智化进程不断加快,已有170多个国家发布数字战略、50多个国家发布AI战略;数字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占GDP比重持续攀升。

在推动数智化转型的诸多要素中,ICT人才对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乃至国家而言皆至关重要。一方面,ICT行业与数智化紧密相关,ICT新型基础设施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石,对推进“数字中国”等国家数字战略以及千行百业的转型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另一方面,ICT行业发展、生态进化离不开人才,ICT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需要具备ICT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岗位,而技能结构转型的窗口期正在缩短。

在这样的背景下,ICT人才缺口问题也变得愈发显著起来。根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的预测,到2025年,全国将面临高达2000万的ICT人才缺口,整体供需缺口呈持续扩大的趋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人才供给不足情况突出。

同时,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培训成本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地区间的不平衡、跨界思维的缺乏等问题,成为横亘在ICT人才培养之路上的一道道裂谷。

解决ICT人才缺口问题,高校显然是个重要的切入点。然而,传统高校人才培育模式往往存在着诸如重理论轻实践、重概念轻能力、重传授轻应用,以及课程体系与行业脱节、相关师资力量不足等短板,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由此闯入了大众视野。以华为为代表,越来越多高科技企业开始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以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人才。

华为ICT人才伙伴发展部部长孙刚在年会上表示:“校企合作是ICT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不仅能把企业的真实需求和实践经验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还能反向支持企业创新,推动科学研究,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良好格局。”

ICT大赛报名启动:为高校生提供成长平台

年会上,“第八届华为ICT大赛”中国区报名的启动仪式点燃了极大的热情。ICT大赛既是华为ICT人才生态宏大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亦成为全世界高校学生普遍向往的国际化竞技与交流舞台。

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ICT大赛影响力日盛,不仅覆盖的参赛国家、报名人数不断增加,还被正式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榜单。“第七届华为ICT大赛”共吸引了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所院校、12万余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国家赛、区域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6支队伍、429名大学生选手于华为深圳坂田基地现场参加了全球总决赛。

C114了解到,“第八届华为ICT大赛”以“联接、荣耀、未来”为主题,旨在促进平等优质教育,推进全球平衡发展,促进全球数字包容,让更多人从数字经济中获益,打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今年的主题赛事将包含实践赛和创新赛两个部分。其中,实践赛将围绕网络、云和计算三个赛道,考察参赛学生的ICT理论知识储备、上机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赛制上分为国家、区域、全球三级,国家赛考察方式为理论考试,区域决赛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全球总决赛为实验考试、参赛队由区域决赛队晋级产生。

创新赛则需要学生从生活中的真实需求入手,结合行业应用场景,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鲲鹏、鸿蒙等技术,提出具有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的作品。比赛采用作品演示加答辩的方式进行,重点考察作品创新性、系统复杂性/技术复合性、商业价值/社会效益、功能完备性及参赛团队答辩表现。

从这些安排不难发现,通过大赛,高校学生有望同时提升ICT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运用新技术、新平台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也为他们未来的ICT从业生涯指明了前路,加速其成长。

在赛程方面,本届大赛也为参赛者们提供了充分竞争和交流的机会。中国区的省赛部分将今年10月至12月期间陆续开展,并在年底前决出省赛冠军。决赛阶段的比赛将在2024年3月进行,并在当月内选拔出全国冠军。这些获胜者也将代表中国参加明年5月进行的全球总决赛。

新教材预发布:助力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高校ICT人才培育中,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具备特定行业背景、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与市场脱节,无疑将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软件工程》系列教材的预发布即针对于此。

该教材采用了“1+1+1+1”的编写方式,软盟、华为、高校作者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主要参与方,将各自在产业、教育学术、ICT产业和教材出版领域的优势充分结合,并融入了自主软件技术和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开创性地开发了面向未来技术演进与行业发展的软件工程系列教材。

C114获悉,早在2021年,软盟就开始与华为建立了关于支持教材建设的专项合作,并在软盟成员单位中,遴选优秀教师进行10本教材的论证和编写工作。历时两年的编写,该教程即将走进校园,为高校学生带来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最佳实践。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宝国表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作为华为的合作伙伴,将通过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等课题研究为等方式,推动华为的基础软件、云、计算等一批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专业,提升高校ICT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相信,华为的技术进校园,是为全球ICT人才培养肩负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卢苇表示:“未来ICT人才需求缺口的70%将集中云、大、物、智等新兴产业,特别是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软件人才是软件人才的基石。作为ICT行业的领导者,华为在这些领域都积累着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参与不仅有助于开源软件人才的培养,更将加速我们高校课程体系改革,让教育和产业得到更好的融合。”

可以说,该教材为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提供了新的助力,同时也是华为将多年来在ICT产业中积累的技术、经验贡献出来,积极培养更多优秀ICT人才的又一明证。

《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软件工程》系列教材将在2023年内正式走进校园,并在今后2~3年内发行50多万套,成为超过100家软件学院联盟高校的选用教材。

正如那句脍炙人口的电影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作为把握数智化机遇的重要抓手,ICT人才的培养不仅关乎行业发展,更关乎国家大计。

从华为ICT学院年会上可以看到,华为所推行的种种举措直击关键。通过抓住高校这个核心环节,将人才供需两端紧密链接起来,并以ICT赛事等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大量接触前沿技术、实操项目的机会,有望改变以往ICT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局面,为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是时候行动起来,与华为一起厚植ICT人才成长“黑土地”,驱动数智化转型跑出“加速度”!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9-24
HC 2023观察:华为厚植ICT人才成长“黑土地”,驱动数智化转型跑出“加速度”
HC 2023观察:华为厚植ICT人才成长“黑土地”,驱动数智化转型跑出“加速度”,C114讯 9月24日专稿(蒋均牧)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最近的讲话振聋发聩。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