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卡,能让掉队的中国联通逆袭吗?

去年12月,同事推荐我办了一张蚂蚁宝卡,这是支付宝与中国联通联合推出的专属号卡产品,双方通过打通用户体系,对支付宝上的联通用户提供流量赠送、专属套餐、专属靓号等服务,引入了芝麻信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按时履约行为将有助于改善信用。

那个时候,我开始留意这个有点“互联网玩法”的传统运营商。

联通频频与互联网巨头结盟

最近这几个月,联通动作甚是频繁,与“BAT”为首的国内各大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适用不同消费群体的定制型号卡产品,在套餐资费以及流量定价上确实打破了移动、电信的做法(见下图),用“割肉”的方式降低流量价格来刺激流量消费,以扩大用户群,这种另类的打法与互联网热点“BAT”合作也受到了不少年轻用户群体的青睐。

联通与各互联网公司联合推出的专属电话卡(整理:宗栗)

做了个简单梳理:

2016年10月,联通与腾讯联手推出“腾讯王卡”,19元售价,腾讯应用免流量。

2016年11月,联通联合支付宝推出“蚂蚁宝卡”,提供低价资费套餐,赠送流量。

2017年1月至今,相继推出百度神卡、京东强卡、今日头条懂我卡、滴滴橙卡、哔哩哔哩卡、淘宝畅淘卡、招行招卡、映客映卡、钉钉卡……

按照这个合作逻辑,若发展顺利,可能后期的当当X卡、网易X卡、天猫X卡、知乎X卡、美团X卡……也会相继推出(纯属个人猜想)

据C114报道,在本月(5月9号)中国联通深圳召开的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获悉,联通与腾讯合作推广大小王卡,半年时间就已经增加了2000万用户,和阿里的合作也带来了300 万用户。联通的“联合造卡”行动初见成效,互联网合作伙伴的先填线上渠道优势弥补了实体渠道的不足。

近年业绩惨淡,联通掉队,奋力追赶

据中国联通2016年年报显示,其全年营业收入为2742亿元,同比下降1.0%;净利润为6.3亿元,同比暴跌94.1%。即使排除2015年铁塔出售带来的净收益,跌幅也高达82.6%,这个成绩创下了中国联通上市15年以来的最差纪录。

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4G用户量,中国移动都一家独大,中国联通惨烈掉队,就连略有优势的联通宽带业务在2016年也被中国移动超过。中国联通面临着移动、固网双重经营压力。

在2016全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示:

“中国联通这几年确实不太好过,去年(2016)业绩惨淡是有原因的,3G时代的WCDMA有优势,但是4G出来后,中国联通犹豫了一下,最终造成了过去三年时间内的艰难。从2014年开始,中国联通便进入了负增长时期,2016年更是业绩最差的一年。”

王晓初指出,目前联通移动网络利用率不足20%,光纤入屋网络利用率约37%,中国联通网络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同时,作为“弱势”运营商,中国联通的心态较为开放,在将自己的传统业务向互联网方向整合,与互联网公司推出定制化流量产品获取了新用户的同时,以低增量成本促进4G用户发展能力和收入提升。联通必须寻求新的模式,以打破自己运营商领域的尴尬地位。所以才有上诉提到与个互联网平台的“联合造卡”活动。

为什么BAT愿意与联通合作

实际上,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卡只是中国联通逆袭战略的一部分,近几个月时间里,联通与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先后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在手机应用、终端定制、反电信诈骗、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作全方位通信服务及资源支持。

2016年11月2日,中国联通与百度公司在山东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公布的合作内容显示:双方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基础业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与百度主要在手机百度、百度糯米、百度地图、度秘等项目与百度进行深入合作。

2016年11月3日,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联通青岛大会上提到,腾讯和联通主要在反电信诈骗、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已经展开合作,并且在反电信诈骗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016年11月12日,中国联通和阿里巴巴在杭州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公开的内容显示,在基础通信服务、移动互联网及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在三大运营商中,无论是营业额、利润、用户等规模都垫底的联通,BAT究竟看上了中国联通什么?

对于民营BAT与国有运营商合作事情上,大佬们肯定有他们的精算盘,笔者不过分揣测,此处仅提供几种可探讨的方式:

1、混改,BAT有望入股联通

由于经营情况不善,中国联通被列为第一批央企混改对象。2016年10月9日,中国联通发布公告称,正在研究和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

(混改: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加入民间/非官方的资本,使得国企变成多方持股,但还是国家控股主导的企业,来参与市场竞争)

业界猜测,以BAT为首的互联网民营企业资本将会有极大的机会进入中国联通,并成为重要股东,联通可能会引入BAT三家互联网巨头中的一家或几家。对于BAT来说,这是本届政府最重要的一次混改试验,难得的机会。

但是,中国联通则回应称,联通和BA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更多是业务合作,甚至联通和多地政府也签署过战略合作协议,这跟混改是两码事。目前,混改的最终实施方案仍有待监管部门批准,具体改革实施方案也仍在讨论,还存在不确定性。

2、为BAT提供“通道”

联通怎么说也是国内三大运营商之一,其强项是通信网络,俗称为“管道”,其4G网络因技术的先进性目前综合指标名列前茅,而且还有覆盖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光纤宽带。联通将提供IDC、ICT、终端定制、渠道等全方位通信服务及资源支持。BAT的数据在联通网络跑起来自然通畅,双方自业务上起到相互促进作用。同时,这样的合作对于BAT和联通双方都有拓展用户、增强粘性与竞争力的作用。

2016年11月3日,在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高峰论坛上,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在现场也谈到双方合作诉求以及未来发展:

我首先还是非常看好联通在未来的发展。人们对于带宽的需求我觉得是几乎没有止境的,过去之所以觉得已经够快够好了,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各种各样新的应用。比如像搜索的话,现在大多数人在用文字形式输入进行搜索,以后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会用语音的形式进行搜索,会用图像、拍一张照片去搜索,这样对带宽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烈。

3、开放心态

联通作为“弱势”运营商,在业务合作、资本层面的积极探索,也显示了积极变革的态度,自3G时代以来,就保着开放共赢的心态,在产业链上也算是有一定口碑的运营商,合作伙伴相应也愿意跟他打交道。

略有转机之势

虽然联通2016年各项数据垫底,但前景也并非那么悲观,中国联通在2017年第一季度似乎有反弹之势。

除了与阿里、腾讯合作带来了超过过2000万用户以外,中国联通也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在去年利润暴跌94%之后,终于利润开始回转。

数据显示,联通今年第一季度收入690.05亿元,同比下滑1.9%;净利润8.62亿元,同比增长79.3%,联通移动出账用户达到2.66265亿户,4G用户达到1.22726亿户。

通过以上这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联通虽然与移动还有较大差距,但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与转型,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据中国联通高层介绍,过去三大运营商业务都是自生自灭,没有想到互联网的触点带来新业务。未来中国联通将改变策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聚焦的力度将会更大,希望用少的资金撬动大的市场。

基于此,联通加强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并试图在资本层面引进民营资本,增强企业活力。互联网企业的用户资源、创新活力等对于联通会有不错的帮助。当然,电信行业的竞争是品牌、服务、技术等全方位的竞争,联通能否扭转不利的市场局面,还有待于市场检验。

5G市场,新一轮战争

根据工信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的工作部署以及三大运营商的5G商用计划,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

在2016年年报中,三大运营商都提到在今年将缩减资本开支和减少基站建设。这与运营商对资本开支进行优化调整、积极拓展新业务,尤其是为5G建设储备资金不无关系。

从3G到4G是解决人与人沟通的问题,而5G则将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5G网络将拥有“多地址技术”,在每平方公里可连接100万个以上的物体,比移动网络时代接入量提高百倍。可以预见,5G网将极大地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运营商的“管道”之争将掀起新一轮高潮!

持续领先的中国移动,正大刀阔斧地推进 5G 大战拉开序幕。从2016年启动 5G 外场试验,2018 年 5G 预商用试验,2019 年商用化规模试验,到 2020 年力争实现 5 G 网络规模商用。

电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杰表示,已做好准备,只要 5G 技术及市场成熟,就开始建设工作。同时,他还向运营商抛出“橄榄枝”,称不排除合作建设 5G。

4G时代一直掉队的中国联通,使出新招抢先与BAT等互联网巨头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合作,如果合作顺利推进,借助BAT巨大的体量以及互联网先天的优势,联通逆袭也不无可能。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现得也很坚决,在他看来 5G 是扳回一局的关键机会,5G 时代绝不会再犯 4G 时候的错,放缓投资“更主要是为 5G 发展准备资金”。

5G的到来否改写三大运营商的格局,拭目以待!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