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京东对抗亚马逊,谷歌打得是什么算盘?

6月18日,京东集团宣布将接受谷歌5.5亿美元的投资。而谷歌将获得约2710万股新发售的京东A类普通股,发售价为每股20.29美元,等值为每ADS(美国存托股票)40.58美元,此价格为前10个交易日的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

拉京东对抗亚马逊,谷歌打得是什么算盘?

京东与谷歌的合作,令不少人感到意外,有一种“打破次元壁”的感受。不过,如果仔细梳理过往资料不难发现,双方此次合作是各取所需。

一方面,京东受线上流量红利枯竭的影响,已经连续三个季度GMV同比增速出现下滑,亟需新的流量“补血”。另一方面,近年来亚马逊不断扩张业务边界,已经对谷歌形成了实质性的威胁,今年3月亚马逊市值超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为了抵御亚马逊的进攻,谷歌在零售领域也加快布局。

更主动的京东:无法根治的流量焦虑症

根据媒体报道,本次谷歌将通过认购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投资京东,价格为每股20.29美元,等值为每ADS(美国存托股票)40.58美元。截至6月15日收盘,京东每ADS报收43.59美元。照此计算,本次谷歌入股京东不仅没有溢价,反而折价6.9%。难怪有网友调侃称,京东618期间不仅商品打折,自己的股价也打折,这个价格卖给谷歌可谓是“良心价”。

拉京东对抗亚马逊,谷歌打得是什么算盘?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提出过一个有关融资的“啄食顺序”原则:内源融资优于外源融资,间接融资优于直接融资,债权融资优于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最昂贵的融资方式,越是好公司越珍爱自己的股票。

从本次投资的股价来看,谷歌显然是更强势的一方。在这次合作的背后,可以看到京东对于缺乏流量的极度焦虑,以及对于谷歌流量加持的迫切渴望。

事实上,京东的“流量焦虑症”不是一天两天了。自2015年开始,京东为了买到流量,推出庞大的“京X计划”。比如与腾讯签订“京腾计划”、与百度签订“京度计划”、与今日头条签订“京条计划”、与奇虎360签订“京奇计划”……可以说,哪里有流量,京东就去哪里买。

然而互联网流量红利消褪已是大势所趋。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同比增长仅5%,网民规模已经逐渐接近“天花板”。

同样地,尽管京东想方设法购买流量,但是反映在财报上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过去四个季度,京东单季GMV同比增速不断下滑,从2017年Q2的42.9%下滑至2018年Q1的33.1%。与此同时,京东活跃用户数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截至今年一季度,过去12个月京东活跃用户数达3.018亿,同比增长27.6%。这个增速是京东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

拉京东对抗亚马逊,谷歌打得是什么算盘?

  (京东GMV同比增速出现下滑。)

或许是深知国内流量红利已经“见顶”,今年以来京东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此次京东接受谷歌投资,显然看中的就是谷歌的流量入口。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独创性,又失去成长性,那将很快被资本市场所抛弃。像京东这样严重依赖资本来实现快速扩张的企业,必须不断地讲“新故事”,不断地拓新领域,才能维持资本的推动。当然,京东的心里也非常清楚,在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希望得到谷歌这样的公司的核心技术支持,那是太天真了。

谷歌的算盘:投资一批“亚马逊”特攻队?

与京东相比,谷歌的心态就要“淡定”很多。如今,谷歌已经成为全球一级市场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之一,2017年其交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一。过去9年谷歌共投资了323家公司,其中最多的为消费领域,项目数量达到115个,占比35%。对于谷歌来说,耗资5.5亿美元入股京东,是利用投资进行跨界布局的又一案例。

本次投资后,谷歌将持有京东0.93%股权。而这个占比在京东一众股东中并不算高。截止2018年2月28日,刘强东、腾讯旗下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沃尔玛分别持有京东集团股权占比为15.5%、18%、10.1%。而本次谷歌购买的股份全部为京东A类股票,也就是说谷歌在投票权方面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路透社认为,谷歌此举是为了扩大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以及应对亚马逊等对手的竞争。除了京东之外,有传闻谷歌正在考虑投资印度的电商网站Flipkart。而就在6月初,谷歌与家乐福达成一项协议,将通过网络渠道在法国共同销售杂货。家乐福表示,这是首次通过这家互联网巨头的平台推销生鲜食品。

拉京东对抗亚马逊,谷歌打得是什么算盘?

事实上,近年来亚马逊的商业版图从电子商务扩展至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这令谷歌感受到了危机。早在2014年,Google 执行董事长Eric Schmidt坦言,谷歌的主要对手不是必应(Bing)或者雅虎,而是亚马逊。谷歌担忧,人们喜欢在购物时直接前往亚马逊官网,而不是用 Google 搜索。

无论是投资京东还是家乐福,都是谷歌尝试刺入亚马逊腹地的“先锋队”。不过,从目前的合作模式来看,谷歌依然保持着自身作为流量平台的独立身份,而不会过多地参与电商及零售公司的运营。而事实上,搜索流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赋能”这些公司,还依然是个问号。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