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携手网易:超越商业战略的竞争优势构建

如果沿时间线进行考据,年初那篇爆款文章《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和前不久的那篇《上海不相信互联网》,还真只能算是“上海互联网不行”话题的一个周期性回潮。

早在2008年年初举行的上海市政协某届会议上,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就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为什么像马云这样的人,没有在我们这儿(上海)成长?”

还有2013年,当行业媒体盛传阿里(苏宁)将收购PPTV时,人们就已经给上海互联网行业的乏善可陈扣上了三个帽子:“没有创业精神”、“本地人排外”和“创业成本太高”。

到了2015年形势好像更加严峻。彼时人们发现,随着阿里巴巴赴港上市,BAT都已经成为了市值百亿美元的平台级公司,上海系的互联网公司正在被行业第一梯队甩得越来越远——即便是携程凭借旅游领域的领先地位也实现的百亿体量,但似乎也很难在未来与平台级的互联网巨头们掰手腕。

所以从这几轮的话题反复来看,不难发现“上海互联网不行”这个话题,像极了从业者集体焦虑的周期性释放:有了上海这座流量巨头当主角,行业人所面临的传统市场阻碍、生存压力巨大、赛道选择失误和人才焦虑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不过与此同时,更有价值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当上海成为互联网从业者们惯用的焦虑宣泄口,这座城市真实的互联网实力是否被人们所低估?就在昨天,网易宣布和上海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建设上海总部和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成为上海市政府继小米、腾讯、阿里巴巴后引进的互联网巨头企业,这座印象里被“互联网抛弃”的城市,是否在以一种我们不熟悉的方式弯道超车?

1、

我们对上海的期望从来都不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起来的城市很多: 北京是中国的心脏,绝对的政治、文化和金融中心,深圳是包罗万象的创新孵化器,广州的空气都弥漫着外贸气息,杭州是互联网创业者的天堂,成都这几年也慢慢变成时尚之都了……

然集大成者,只有上海一个。

不论往昔“东方明珠”、“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的华美,还是今日中国首个自贸区、保税区,最大交通枢纽、深水港,最长地铁里程,持续领跑全国GDP的标签与成绩,让“领先”,成了上海百年来义不容辞的责任。以至于上海乃至全国人民都这么坚信着:任何新鲜事物,都应该在上海萌芽、优化、千拳归一路。

长板越长就越凸显短板的不和谐,互联网行业尤甚。北京有百度、小米、京东,深圳有腾讯、华为,杭州有阿里巴巴和网易,反观上海,似乎没有特别突出的互联网企业。

在多数人眼里,互联网企业=BAT,因而当人们谈论到上海没有好的互联网企业时,指的是没有BAT这样金光闪闪的公司,这也成了上海被诟病的起源。但仅以BAT论英雄本来就是有失偏颇的衡量标准。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逐鹿中原者众多,今天的BAT,到了明天未必还在第一梯队。

事实上,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信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共21家互联网企业入选百强名单,占据1/5,名列全国前三。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上升至162家,北京以67家独角兽位列第一。而上海名列第二,达到39家。坐拥阿里和网易的杭州紧随其后,以20家独角兽位列第三。

可见,上海仍然是互联网企业最青睐和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经做过公开回应,“大家都在讨论上海有没有BAT,阿里巴巴全球也就只有一个,感叹这个不如去发现和培养成长性好的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让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更多关注这些优秀企业。”

当进入互联网下半场,企业从野蛮生长进入到精细化比拼,赛道被重新定义到新零售、新消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时,上海累积下来的传统优势,如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先进的高端制造能力、精英人才的储备、深厚的国际资源、成熟的金融体系等都是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助燃器。

在政策红利方面,2017年,国务院批复了“上海2035”城市总规划,首次形成了“五个中心”的新定位,即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城市定位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上海进一步深化的核心功能。

这一新定位盖章认证了上海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最大受益者无疑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

2、

上海的求变,是大势所趋。

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手机网民规模为7.88亿,占比达98.3%。

互联网的高度渗透,意味着已经不可能再绕开互联网谈城市发展了,拥抱互联网已然成为一个必选项。

改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互联网入驻潮的爆发看似在这短短一个月,实则得益于深思熟虑的布局。

2017年倒数第二天,上海召开了十九大后的第一次上海市委全会,这也是李强出席的第一次上海市委全会。会上,李强明确了2018年需突出的四个着力点: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制度供给、扩大服务功能、创造品质生活。它们被视为构筑未来战略优势的路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以及“上海文化”这四大品牌则被嵌入其中,成为具体抓手。

其中“突出制度供给”值得玩味。上海长久以来被外界认为不利于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对制度不够变通。

对外界的质疑,李强毫不避讳,直面问题:“我们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最缺的是制度供给”。

在李强看来,突出制度供给的实质,就是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更强调制度供给的及时性——换个说法,就是必须学会抛弃旧观念、老办法。

这份决心从星巴克一事上可见一斑:

2017年12月6号早上7:00,上海南京西路,星巴克首家海外臻选烘焙工坊Roastery正式开业。上海力压纽约、洛杉矶成了拥有星巴克全球最大门店的城市。

曾当过浙江省工商局长的李强坦言,按传统观念,这个“咖啡烘焙工坊”是不可能通过审批的,作为典型的“二合一”企业,许多部门都可以拿出规定对其说不。“但它就是一个新模式,你不批,就会丧失一个重要机遇。”对在这个个案上的突破,李强显然是很满意。 “过去简单划一条线、政策一刀切,现在必须变革。”

突出制度供给,吸引成熟的互联网企业,培育一个能孵化BAT的土壤只是第一步。上海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几家的合作里,上海多次鼓励企业将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同上海的相关产业进行融合。上海向企业提供数据合作、应用市场等资源,企业弥补上海在互联网领域的短板,优势互补。

上海通过互联网来撬动传统行业和产业升级的意图显而易见。但具体要怎么落地呢?

就以今天刚和上海市政府达成合作的网易为例,结合上海政策落地的具体抓手“四大品牌”,以点见面地剖析一下上海是怎么通过互联网和传统产业融合,盘活上海经济建设这盘大棋,实现“优势再造”的。

3、

上海服务:

刚到上海工作后不久的一个周末,李强前往地铁站调研城市安全工作,在现场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安全是‘1’,其他工作是‘0’,没有安全,后面的‘0’再多也没用。”

这句话后来被反复强调,意思很明确:上海作为一个超一线城市,需要同时兼顾两件最重要的事——持续发展、有序运行。前者是“0”,后者是“1”。没有“0”,城市看不到未来;而没有“1”,连今天都无从谈起。

丁磊在吴晓波《十年二十人》访谈节目中,曾表示过最在意的是网易能不能真正地变成一个更加长远的企业。不盲目追风口,稳扎稳打。

不论是解决“1”的底线性问题,还是实现“0“的无限增长,都需要互联网前沿技术和思维。

上海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早在2016年,上海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提到,互联网+需要在民生、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领域加速渗透,以实现智慧民生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引进阿里、蚂蚁金服正是贴合了上海“智慧城市”的发展需求,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而与网易在云计算、大数据风控和智能机器人的合作,将推动科创产品和相关产业的对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双向延伸。

上海智慧城市的实现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发挥集群效应,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上海制造:

近年来,如何提振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成为举国上下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上海也不例外。

“上海制造”着重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高端制造是“上海制造”的灵魂,注重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制造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

代表数字经济的互联网如网易、阿里巴巴等能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其在消费市场的经验,可以帮助制造业在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下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很多制造企业而言,网易等互联网企业重要的价值在于其需求洞察和营销服务。例如,以网易严选为代表的品质电商能够借助自身业务的消费者行为,加上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帮助,比较完整地勾勒出用户画像,帮助制造企业对产品趋势进行判断;在营销服务方面,线上的营销渠道和即时营销手法,也能够帮助制造企业快速推广产品和提供服务。

上海购物:

“上海购物”重在满足需求、引领需求、创造需求。

2018年上半年,上海是全国人均消费支出最多的地区。消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海经济发展的能力。随着消费升级的深化,更多人群的消费会由价格驱动转向品质驱动。

需求提升了,但供给端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

上海政府懂得和互联网强强联合会事半功倍,通过引入网易考拉等跨境电商企业,既能扩大进口高品质消费品,丰富国内消费选择、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优化消费结构推动消费升级,又能通过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倒逼地方企业降低成本、改进工艺、创新技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地区进出口贸易结构平衡。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进口博览会,将为上海购物打造更加响亮的名片。

上海文化:

“上海文化”强调集聚力、辐射力和在国际标识度。

最近,中国选手在雅加达亚运会上夺得亚运会电竞首金的新闻,将电竞行业带到了大众面前。

上海一直走在电竞文化的前沿。早在本世纪初电竞这个概念刚提出时,几乎所有全国的赛事都在上海举行。

2017年底,上海市政府颁发的“文创50条”明确了上海加快“全球电竞之都”建设的发展路径, 2018年的市委常会上再次将加快打造全球电竞之都与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并列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三大举措。

电竞产业作为科技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传媒产业的集合体,正跃升为数字内容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规模预计突破880亿,用户规模将达到4.3亿人。

上海想要打造完整的游戏电竞产业生态圈,使其成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新的增长点,最好的路径是与在游戏领域高度成熟的腾讯、网易合作,借助其在电竞动漫、游戏、虚拟现实等重点领域的品牌建设和衍生品市场开发能力。

更重要的是,从上海辐射开来,电竞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受众,电竞文化的建立也将进一步拓宽 “上海文化”的辐射范围。而网易向来以精品自研和长线运营能力见长,与上海的精品文化无缝契合,其游戏全球化的不俗成绩和布局的进一步深化也将有助于提升双方在国际上影响力。

对上海来讲,发力互联网,不仅是为了培育下一个BAT, 更多的是抓住互联网的生产力价值,全面推动各个产业升级,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全产业升级打基础。

那对企业而言,入驻上海能获得什么呢?除了众所周知的人才、经济实力等优势以及近两年的政策红利,上海手握两大筹码:成熟的应用场景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对于前端科技和新兴模式而言,能否同传统产业以及更广泛的城市管理、运行、服务功能嫁接、融合,对其发展前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金融中心,无疑在传统产业、城市管理、运行和服务方面都已经建立起成熟完善的机制,适宜高新科技快速嫁接和落地。

另一个筹码是营商环境。李强曾系统阐释过自己对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 “定位是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平台是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政企关系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各类优秀企业来沪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总而言之,当我们以“从0到1”为标准去衡量“上海是否足够互联网”,答案总会让人失望。因为当互联网开放的本质,遇上传统经济的繁荣,创业者们显然更愿意将“试验场”搬到更适宜生存的地方,等待固化的市场格局出现空隙——但互联网并不能永远只是“0到1”,远离试验场并不妨碍上海出现在创业者、互联网公司们的成长轨迹中。

一项技术、服务或者创意是否成熟,是否能真正让我们的生活进入新世代,必然需要接受严苛的市场检验。而这个设置成检验考场的城市,必然需要拥有足够多的样本、足够深度的评判阈值、足够扎实的行业支撑,才能给出最权威的答案。

而以这个标准来看,全中国可能没有比“上海”更加合适的城市了。或者说上海的互联网故事,这时候才刚刚写下开头。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