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云陈慧菱: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

根据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2018年)》显示,从总量上来看,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占GDP比重持续上升。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比重达到32.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为55%。

随着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解决企业实际运营中产生的问题。近日,京东云市场传播部高级总监陈慧菱向记者称,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为“整个国家都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前进。”此外,陈慧菱认为数字化将会对营销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国内数字经济潜力大

“尽管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例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60%以上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陈慧菱向记者谈到,“所以我觉得国内的数字化浪潮已经来了,企业应该积极的走上往数字化转型的道路,抓住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机会点。”

陈慧菱向记者介绍称,数字化转型会覆盖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只是开个网店或是做个社交媒体运营而已。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制定营销战略,它甚至可以优化生产决策。“举例来说:企业为了推广业务,往往有很多的员工差旅,事后会需要员工填写差旅费用报销单,贴发票,然后交给财务或行政核对,整个过程既耗时又费力,还可能出错,耗费巨大人力。如果改用数字无纸化解决方案来取代传统报销模式,就可以让公司节省很多人力成本。”

陈慧菱曾经就职于一家生产3C电子设备的公司,在某款新品投产前,产品经理希望其所在的部门提供一组消费者对电子产品颜色的偏好程度数据,来指导生产。陈慧菱使用了社交网站的精准投放,让该款电子产品的目标受众来投票选择喜爱的颜色,并将结果提供给生产部门。“统计结果排名靠前的颜色卖得不错。这个案例讲的是透过外部一手数据收集,达到对产品决策的影响。未来产品不应该是从内部及第三方调研做出来,而应该从整体用户体验,敏捷高效的来着手。如果不依赖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持,传统方式真做不到。”陈慧菱向记者谈到。

转型难度大

“尽管46%的高管认为他们超过一半的销售额将在五年内依靠数字化,但只有极少的人相信他们有合适的技术、团队、流程来实现数字转型。实际执行中,数字化转型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比如,理想的转型方式是自下而上慢慢优化,而实际却需要从顶部引导。”陈慧菱向记者谈到,尽管数字化转型已经是一种趋势,但是人才短缺与转型成本高将会是企业转型路上的两大阻碍。

“对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而言,成本绝对会是一个问题”,陈慧菱称,由于数字化转型反应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做数字化转型初期,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看到收入的迅速提升。“数字化转型成功后,会增加企业的营收、效率、竞争力等,但它的挑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投入。”

陈慧菱认为,另一个造成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的原因是人才的短缺。人才会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我曾在几家500强企业就职过,这些大公司比较容易聚集到数字经济方面的人才。我现在就职于京东云,云计算本身就是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比较难获得优秀的人才来搭建必要的IT或数字化业务架构等系统,公有云可以助力初创或中小型企业,让他们把精力放在核心商业模式与竞争力上,而不是把财力或资源投入不擅长的数字化领域,使用云计算服务,可以降低缺乏人才所带来的问题,并让企业从开始就站在数字化的起跑点上。”

MarTech 方兴未艾

陈慧菱称,作为一个营销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她非常看好MarTech(Marketing Technology),“在国内一般讲MarTech都是精准投放、用户洞察等,其实MarTech领域非常广的。”

陈慧菱称,大多数营销人员对技术方面的认知程度不高,“例如做一个大型推广战役,从最初的计划到最后O2O的执行,社交媒体的推广以及线上内容规划与投放,需要使用到不同的技术。但是普通营销团队很难包办所有的事情。”

引入MarTech后,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带来营销自动化,“从最初的流量以及最后的留单,可以说是MarTech的基本应用。例如在线上举办一个活动(如在线演讲),会有访客注册,注册之后会有一定的商机转化。中间的过程都可以由MarTech来实现。”

陈慧菱认为,Martech 还能够提升营销活动的效率,判断投放的准确度。“现在很多流量都是无效的,很多运营数字也存在流量浮夸的情况,但对大多企业来说,想辨别却并不容易,因为它需要有可以判断的解决方案,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这种能力,又负担不起高额的定制化服务,这时云平台上的MarTech就显得尤为重要。”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