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的蓝海市场同时拥有资本与“消费降级”

近几年,随着疫情的冲击,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性价比”成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受这一现象的影响,各地的临期食品折扣店纷纷出现,吸引了广大消费者和市场的目光。不过,在各个临期食品折扣店的货架上,名牌商品数量较少,二线三线的商品占多数。概念炒作、资本介入,临期食品产业的大火依然需要市场的洗礼。

经济越不景气

临期食品店越受欢迎?

最近几年,临期食品商店的生意愈加红火。在网络上,关于“年轻人购买临期食物以减少浪费”的话题,在微博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一亿;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成立一年多以来,已经有将近十万名粉丝;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搜索临期食品,总点击量超过一千万;在线下,超市设立临期食品促销专区,还开设临期食品专营店。

受疫情影响,消费低迷,临期食品折扣商店在新的消费赛道上异军突起,迅速扩张,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桃蹊资本表示,尽管今年新消费领域的融资项目大幅减少,但是打折零售业却是逆势而上。从2021年至2022年,众多机构纷纷进入折扣零售领域,“性价比生意”正日益为国内消费者所青睐。

临期食品店,既能降低顾客购买所需物品的成本,又能为商家降低亏损、提高盈利,确实有其存在的意义。

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如何?艾媒咨询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临期食品在2021年的发展速度加快,其市场规模将达到318亿元,并且将继续保持6%的增长率。到2025年,中国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1亿元。

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面前,资金纷纷涌入。目前临期食品店的流量主要集中在嗨特购和好特卖等少数头部平台,而自营店铺则比较少见,由于个体经营的店铺难以获得低价、多样的货源,因此在供应链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而好卖、好食期等大型连锁超市,则是形成了规模效应。他们可以从供货商那里购买库存商品,以1-3折或更低的价格购买临期的商品,并以2-5折出售。这么一算,除去租金、人工、平台维护、物流等费用,利润高达30%-50%。

好特卖是最早进入这个行业的,其母公司上海芯果科技有限公司在两年内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现在,好特卖已经从上海扩展到了其它一线城市,北京的门店数量达到了75个。

“小象生活”于2020年在南京创立,其目标是“家用基础消费品折扣超市”。同年,上海出现了 Boom Boom Mart 繁荣集市。双方都完成了一千万元的融资。“苏宁小店”在今年一月份在鞍山开设了第一家折扣店,打出了“要贴100亿、200亿”的广告。

根据企查查的数据,目前国内企业名称、品牌、经营范围中含有“临期食品”字样的企业大约有113家,而企业名称中含有“临期食品”字样的企业仅有47家。在这些公司中,45个在2020年之后注册,仅2021年就有39家。

为什么临期食品商店会如此受欢迎,并且成为了市场新宠?

一方面,由于零食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了许多商品的滞销。

就拿休闲食品来说,随便在一个网络购物平台上搜索一下“零食”这个关键词,就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品牌。许多消费者称,一些产品仅仅是包装上的变化,内容并无差别。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比较容易受到价格的影响,而品牌的忠诚度就会降低。所以,如果有价格更优惠的零食产品,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顾客。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的缘故,大量的进口食物容易变成临时性的食物。进口食物的运输时间较长,大概有一到两个月,再加上清关、上架,三个多月就过去了。许多超市都会在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保质期内,停止销售,以确保食物的品质。也就是说,如果是一年保质期的进口食物,其有效销售期限仅为六个月。因此,临期食品商店里会有大批的进口食物。临期食品业的大量滞销,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反食品浪费法》在2021年正式实施后,不仅要倡导节粮、抵制浪费,更要靠法律来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临期食品店被视为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投资之路。

现在,大部分的临期折扣商店都是以东南亚的便宜零食来吸引顾客,小众的本土零食也能赚钱,但价格上却没有太大的优势。打着“东西好,花钱少”的广告,如此全方位的营销,临期食品折扣店迅速席卷各大社交平台。

临期食品折扣店好特卖在各个网络平台和网络上都很受欢迎,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好特卖”,就能找到上万条相关信息,所以,这间店铺又被冠以“零食店中的奥特莱斯”的称号。

临期食品主要消费群体是谁?

艾媒信息发布《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中,26-35岁人群占48%。据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表示,他们会购买临期食物。一瓶不到3元的依云水,一瓶不到10元的星巴克。便宜、实用,让临期食品折扣店成为了一家“网红店”。

临期食品店的这种定位,在年轻的消费者中也有一定的反响。年轻一代虽然向往精致的生活,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必须省吃俭用,因此临期食品店就成了两者兼得的选择。

年轻人也喜欢在网上分享他们的临期食品折扣店的购物经历,成为临期食品折扣商店的“自来水”。比如豆瓣上的年轻人消费群体,就有一个“抠门小分队”的话题小组,经常会有人分享在临期食品商店里“囤货”经验。一些网络 KOL也会在网上“种草”,给他们推荐临期商品折扣店的商品。

平价的临期食品折扣商店,深受一线城市年轻人的喜爱。临期食品店根据顾客的定位特点,选择的地点也很有讲究,比如好特卖,就是选择在写字楼、地铁站、商圈等地点,目标就是白领和年轻人。

在城市青年追求的精致生活的背后,是高昂的生活费和超支的月薪。临期食品折扣店仅以原价3-4折的低价,以低价购买进口产品,正好适合“穷精致”的年轻人。“比拼多多便宜”、“四舍五入等于零”、“打工人的福音”,来临期食品折扣店买东西的年轻人,都想着用最便宜的价格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

我们可以看出,从提倡“月光族”和“买买买”的消费观,到高呼消费降级,并开始有计划地储蓄。受疫情的影响,年轻人对花钱的态度明显有所收敛。此次疫情过后,年轻人的消费意识更加理性。而这种理性,不但有助于青年以更为从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且对于今后的消费,也必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能否真正实现“零食自由”?



临期食品折扣店在市场上大热之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商人为了谋取私利,将过期食品的保质期伪造成临期食品;部分消费者对临期食物的选择缺乏知识和经验,一次采购了大批的临期食物,但在保质期内吃不完,反而造成了食物的浪费。

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临期食品,可以买吗?》等5个科普短片,从选购、制作、食用、储藏等多个方面对食品的安全常识进行讲解,并提醒顾客按需选购临期食品,切勿囤积,以防过期变质,造成食品浪费;临期食物购买后,在有效期内食用是最好的。如食物已过期,有膨胀,有异味,霉变等,应扔掉。

在临期食品的定义上,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制度也有了清晰的规定。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明确规定,食品经营者必须将临期食品,分别单独销售,并标注清楚。北京工商总局还对各种食品的“临界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罐头、糖果、饼干等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食品,其临界期也比较长,在过期之前45天。而酸奶、糕点、面包等,都是保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食物,临界期只有5天。

事实上,在商业超市的零售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潜规则,即“允售期”。这是指在保质期的三分之一之内可以售卖,如果超过了允售期,很有可能会被退货。

在保质期内,商家会确保食物的口感和味道与描述的一致。超出此时限,只是商家没有“保证”,而非变质。因此,临期食物是可以吃的,但是在临期的界限上,却是非常灵活的。

但有些商家会在食品包装上加上“赏味期”,而不是“生产日期”,以此来混淆商品是否过期。这些问题也使得临期食品的采购变成了一个“开盲盒”的过程,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一个大坑。

除食品安全问题外,临期食品供应的不稳定问题也日益突出。因为市场的火爆,导致了对临期产品的需求激增,供不应求。以前是处理临期产品的源头追着临期食品仓库跑,现在反过来了,是做临期食品批发的仓库追着源头跑。但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完善,人们对食物进货量的预测也越来越精确,产生临期食品短缺的可能性也越来越低。

事实上,在临期食品商店里,大多数是二三线的产品,他们因为难以支撑传统渠道的上架管理费用,只能在临期商店里销售。另外,一些经营不善的商家,因为无法给供货商付款,所以就用货来抵债,而那些商品,最后都被送到了临期食品折扣店。

“剩什么卖什么”可以说是临期食品折扣店的特色,但由于供不应求,又倾向于低端,这对消费者的消费体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喜欢购买名牌产品,但是在临时商店里是否能买到,全靠运气。这不仅会使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变差,也会让他们降低再去临期食品商店的欲望。

如何解决上游的供给问题,以及对下游用户的获得与营销,是这个蓝海行业火热的背后,冷静的思考。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