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免费的病,商业化的痛

图片来源:poco 柠檬草min

前段时间,在为启动商业化的SaaS公司,做客户付费意愿的调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相比“付费意愿”,商业化的更大困难,来自于用户“不付费习惯”,也就是免费习惯。

SaaS公司,特别是大公司商业化受阻的根本原因,是跳不出“免费习惯”,这个自己做的局。

免费之殇

去年下半年,运营了13年的办公协作平台-今目标,宣布停服。

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免费;可以说,从开始决定免费起,结局就已经注定。

要知道,在2009年,那时还没有企业微信,也没有钉钉,更没有飞书,竞争不像现在这样激烈,所以今目标也不是一开始就免费的。实际上,每用户每年近200元的定价,近5000元的采用服务定价,现在看也不算很低了。但在我接手时,就已经有了数百家客户,很铁的那种。

再后来,有了稳定的营收,又融了一大笔钱。于是管理层就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免费,而且是彻底免费。

免费的效果的确是惊人的,客户数量很快就达到数十万家。然后随着客户数量快速增长,公司经营也走入困境。虽然后来恢复全面收费,但为时已晚,因为免费花光了所有的钱。

如果有钱时仍坚持收费,结局会不会更好?这也很难说。

但在我们现在公司创业初期,内部也有人建议,用免费模式拓展市场,但被管理层否决了。事实证明,在没有免费情况下,公司一年后也实现了盈利。

所有的DAU,几乎都是成本

去年下半年,钉钉宣布不再考核DAU了。这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代表着商业化思路的一系列重要转变。

仔细想想,这么高的DAU是怎么来的?它们有什么价值?

肯定有人说,是因为用户数众多,DAU才会高,这难道不是好事吗?其实真不是。

你如果分析过大量SaaS用户使用数据后就会发现,真正用户的使用数据反而更低,因为大部分业务都是用后即离。所以,绝大部分的DAU都是免费用户产生的。

其实DAU的高低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DAU背后,对应着巨大的成本浪费。有多大呢?

比如说获客成本CAC为什么居高不下?因为它是把免费客户的市场和销售成本,都分摊到付费客户的头上,那就太恐怖了。同样,运营和服务成本也是这样被推高的。

不仅如此,对于ToB云业务来说,这等于是昂贵的设施资源,被大量不能产生收益的免费用户所消耗。

没有雄厚的家底,一般公司还真不敢这么玩儿。这种情况下谈商业化,其实没有意义。

免费的假象

免费会带来很多假象,虽然它们并非事实。但有时假象也可以带来些许安慰和成就感,甚至可以当作向投资人的献礼。

但假象毕竟是假象,它们需要被认清:

假象一:用户是真心喜欢你的产品,否则也不会有数千万、乃至数亿的用户注册。

不怀疑其中有真正的用户,但还是存在巨大成本和转化效率问题。这就像是翻动整个沙山,以期找到几粒金子。

假象二:我的产品确实解决了客户的痛点,否则他们也不会这样赞扬我们。

中国有句谚语:褒贬才是买主。只有付费的用户,才愿意对产品提出中肯的建议,使他们花的钱更物有所值。

免费用户中很难有深度使用者,如果不加甄别采用他们的建议,那对于产品管理,无异于一场灾难。这就是为什么在分析产品反馈时,需要标注来源,是付费还是免费用户。

假象三:商业化准备已经完成,收费随时都可以。

实际上,但凡寄希望于免费的SaaS厂商,离着商业化准备完成,都还有很大距离。这也是一些SaaS公司,一面宣称推行收费,一面又觉得缺少底气的原因。

付费意愿挡箭牌

SaaS行业总是喜欢给国内客户带上“缺少付费意愿”的帽子。其实这事得分为两说:值不值得付费和应不应该付费。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好产品就应该付费。

其实这个逻辑在商业上有个很大的漏洞:所谓“好”产品,是站在厂商的角度而言的;而客户对此可能根本“无感”,或者不认同也是他们认为的“好”。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付费调查早就表明:SaaS付费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通过使用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达成了其业务成果(Business Outcomes),也就是实现价值。

至于应不应该付费,不应该是个问题。在医院,你什么时候见过病人与医生在讨价还价?

退一步讲,即使国内客户付费意识不强,那也是有些厂商给“惯”出来的。现在只是到了为此买单的时候了。

那为什么还要免费?

免费随有这么多问题,但也并非一无是处。SaaS这种“先尝后买”的生意模式,就应该给潜在客户尝试的机会,当然是免费的。

实际上,绝大多数SaaS都采用过免费试用模式。但是,免费只是一个吸引客户购买的策略,而不能当成一个正经的业务方式。

一个软件做得再烂,也不会免费。那为什么SaaS厂商这么热衷于免费呢?有两个主要的误区:

羊毛出在猪身上

在消费领域这完全可行;在ToB领域,这个逻辑在商业上就不成立。可能一直到公司倒闭,也没见到狗来买单。

为了面子

的确,互联网公司的面子就是用户规模;但是对于SaaS企业来说,付费客户规模才是拿得出手的面子。而免费客户越多,只能说商业化进程会更加困难。

国内公司动辄就有数百万、上千万家客户,数字听着着实让人恐怖。看看全球成功的SaaS公司客户规模,比如说Zoom,红到那个份儿上,迄今全球客户数也不过就二十来万家。

要命的是,盲目攀比用户数,可能会对公司整个商业化策略,给出错误的导向。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商业化进程也会受阻。

写在最后

SaaS商业化的最大难点,并不只是把产品卖出去那么简单;而是在整个客户生命周期中,持续给客户提供价值。否则客户就可能离你而去,大部分收入就无法得到,商业化也就无疾而终了。

这需要产品、销售和客户成功的复杂协作能力,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商业化准备。所以商业化重点,并不是资源的准备,而是能力的准备。

而这一切的外部基础,就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客户;而免费而来的,很少能产生这样的客户。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3-03-25
SaaS免费的病,商业化的痛
SaaS免费的病,商业化的痛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