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当天股价破发令人尴尬:投资者应庆幸没被小米割韭菜?

每日热读 2018-07-09 18:41:00

原标题:上市当天股价破发令人尴尬:投资者应庆幸没被小米割韭菜?

小米公司今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刷爆不少人社交媒体。然而小米的股价却没给雷军面子,开盘价16.6港元,较发行价17港元下跌2.35%,惨遭破发,当天市值约为3759亿港币,这与雷军公开信中扬言的小米估值543亿美元(约合4200亿港币)也存在不小差距。

雷军对此表示: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价格才是,破发未必不好,要定价厚道,而且能应对今天市场的波动,让投资人心里踏实,因此港股最终定价17港元,并且对估值543亿美金的小米十分满意。从长时间来看,一家好的公司肯定会是一个好的股票;但一个好的股票未必是一家好公司。

雷军端出的心灵鸡汤,味道看似不错,却难掩上市当天没能实现开门红,算不得好兆头,也令人尴尬。上市当日股价破发通常被理解为估值过高导致市场冷遇有关,尽管小米市值已比此前预估的打了不少折扣,但小米的定价相当于2018年市盈率39.6倍,而苹果及腾讯的市盈率只有16倍和36倍,显然存在不小的泡沫。

然而分析小米IPO前后,各种真假难辨的打压小米股价的言论观点满天飞,此外还面临早期融资机构的减持压力,然而小米财报暴露出的业务情况,也让外界质疑小米的转型之路,可能与雷军说的那样是一家纯正的互联网公司不一致,也增加了市场的观望情绪。

笔者从小米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一季度的营收构成上看,虽然占比逐年下跌,但小米最主营业务仍然是硬件,智能手机分别占据了其营收的80.4%、71.3%、70.3%、67.53%,显然还是一家硬件销售驱动型公司。

至于雷军念兹在兹的互联网服务,包括以手机APP和智能电视流量变现为主的广告收入,运营线上游戏所获得的分成收入,付费内容订阅收入(音乐、文学、视频)、在线直播收入和互联网金融收入等,对小米营收的贡献比例在近三年始终没有超过10%,2017年还同比下滑到8.6%。

若对比主要竞争对手苹果和三星,二者PE均为6-20之间,小米欲提升估值,只能向高PE的互联网行业靠拢,只能先证明自己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创收并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即摆脱单纯硬件厂商的身份。

当然小米也在不断试错转型,近3年时间相继拿下了券商、银行、保险经纪、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商业保理等多块金融牌照,但这些转型方向更偏向于互联网金融,与主营业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为了赚更多钱似乎跑偏了。

与天猫京东相比,小米目前还称不上电商平台,流量成本和稳定性是核心问题。电商平台需要有低成本甚至负成本的流量,一般来自于某种自发的正反馈,如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而小米互联网服务的客户主要来自于购买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用户,也就是发烧友,主要基于硬件销售带来的流量,流量成本很高,也很不稳定。

试想小米一年推不出爆款新机留住用户,流量就要面临大幅下滑危机,此外手机新技术、消费者喜好更新很快,需要年复一年的持续在研发、营销和供应链优化高投入,这些成本几乎不可能节省,甚至还要不断加大投入,正反馈不强。

如果小米的主营业务手机品类销售额降低,但小米之家的其他产品的销售还能高速增长,用户也还在增长,说明小米已经成为货真价实的平台,是代表“高性价比”的电商平台,是一个真正超越了手机的品牌。

小米算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现象级股票。虽暂未能首吃CDR螃蟹,但纵观小米引入的7家基石投资者却主要以“国家队”为主。包括中投中财娱乐认购1.92亿美元、中国移动认购1亿美元、高通认购1亿美元、国开行旗下私募股权认购6600万美元,保利集团认购3200万美元,顺丰集团认购3000万美元,招商集团认购2800万美元等等,可以看出国家队的加持。

CDR暂未上路,时下境内投资者对于独角兽回归或通过CDR上市通常带有怀疑情绪,再加上小米上市赶上了全球股市低迷,中美贸易大战等诸多利空因素,这反而让小米股市泡沫尽可能的减少,而对此前看好小米的狂热投资者来浇了盆冷水,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小米股价跌下神坛,投资者被割韭菜的几率或许能为此降低不少。(完)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标签上市 小米
  • 每日热读
    邮箱:caoceng@fromgeek.com
    分享本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