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背后的催收之亟

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43亿元,加上一季度的新增不良贷款1986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不良贷款已高达3229亿元。

后疫情时代,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背后的催收之亟

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虽然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遏制,但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巨大,逾期与不良资产余额的增长也仍未到达拐点。再加上自疫情爆发以来,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贷款展期等,这使得不少借款人、借款企业的当期偿债压力缓解,但未来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退出,商业银行的逾期与不良资产的恶化压力会加速显现,据专家预估,商业银行不良率或在2021年出现跳升,银行的资产质量管理将难上加难。因此,银行也需要加强控制逾期资产转为不良。

如今,为了扩大内需,提振消费,银行更是推出了众多个人消费类贷款,尤其是线上消费类贷款产品,这类贷款金额相对较小,户均贷款额未达五千元,但此类消费借贷的逾期情况也异常严峻,且笔数众多,分布区域广,处理起来相对复杂。

面对此类逾期,银行采用委外、司法的手段所需付出的成本均较高,加之日前银保监会下发文件明令禁止银行与有暴力催收史的机构合作。但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据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小额借款人逾期仅是因为忘记还款,属于M0~M1、M2阶段,通过电话催收提醒等即可取得较好的催回效果。

后疫情时代,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背后的催收之亟

但随着催收业务量的不断攀升,银行自建团队需要大量扩充人工坐席数才能保证较好的催回率,所需投入的人力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在当前银行不良率堪忧,营收缩减的态势下,降本发展非常必要。因此,诸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时下大热的金融科技以寻求更加合规、高效、低成本的催收,利用催收机器人对逾期时间短、逾期金额较小的借款人进行批量外呼催收。但不得不提的是,诸多银行在使用催收机器人后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则是忽略了系统的可用性。智能催收系统不同于其他智能产品,若脱离业务沉淀谈应用那只是一套“空架子”,在实际使用中,催收人员无法上手,系统也无法真正匹配业务需求,效果自然不佳。所以,在催收机器人的选择上,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多加考量。

那么,目前市面上有没有高可用性的催收机器人呢?对比了诸多产品,我们发现,专注于金融科技领域的有限元科技,其所自研的得助·智能催收(包括:晓得催收机器人、智能催收系统、智能质检等)已累计服务了数十家大型商业银行及持牌消费金融企业,经数年业务沉淀,过亿用户打磨,可谓更“懂”金融机构的催收业务需求,包括行业经验、语料话术、敏感词积累、催收策略等等,达到了高可用性标准,催收人员极易上手,因此也保证了催收效果的优良。

后疫情时代,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背后的催收之亟

晓得催收机器人结合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等技术,以数亿级别的催收录音文本作为语义识别和对话模型的数据基础,能够掌握比催收人员还多的催收话术,海量的语料都可以储备在外呼机器人的知识库中,也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设计非常多的语音交互流程,应对不同催收场景下的客户。晓得催收机器人具备上下文记忆、智能打断等功能,即便是多轮对话,也非常完整顺畅,运用真人语音,与真人拨打电话无异。并且,晓得催收机器人的话术可根据客户分群标准化设置,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和差异性,保证了催收话术的合规。

后疫情时代,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背后的催收之亟

一般情况下,一个晓得催收机器人一天的电话拨打量是800~1200余通,借助预测试外呼,未接通的电话自动回拨等能够有效提高电催联系率,促进回款率的提升,借助SCRM系统自动保存催收作业数据、建立报表体系,记录所有的催收作业数据,并每天生成多维度的报表体系和专项性分析报表。

同时,一个晓得催收机器人能够代替至少3名电催人员,一次性购买后也不需要再次缴纳其他费用,也不用按月发工资、缴社保等,达到了通过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了人工比例的效果,缩减了金融机构的人力、招聘、培训等成本。

后疫情时代,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背后的催收之亟

除晓得催收机器人外,得助·智能催收系统中的催收管理系统、智能质检等,能够应对多类型催收需求,协同大幅提升催收作业效率,增强贷后管理水平。更多产品信息请登录得助智能官网查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