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扩张与个人不良贷款风险难平衡,催收仍是银行发力重点

如今,国内疫情已经缓解,进入后疫情时代,但预料中的报复性消费却未如期而至,从能够体现消费意愿的居民短期贷款来看,央行数据显示,1-4月居民短期贷款仅新增1771亿元,5月居民短期贷款才逐步有所恢复,当月增加2381 亿元,但增长仍然较为有限。因此,部分银行开始“加码”,下调个人信用贷款利率、信用卡分期利率等,以期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相关业务的影响,推动用户消费。

不过,在部分银行拼抢个人信用消费市场的同时,不少银行也放缓了脚步。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自疫情发生以来,个人贷款逾期现象较为突出,据相关从业者透露:“我们现在除了个人经营贷还在继续拓展,个人消费贷款、个人房屋抵押贷款等业务,虽然正常程序还是可以申请,但会采取大幅降低通过率或是延迟批复等措施。我们现在基本不会针对这些业务进行主动获客,主要还是考虑到受疫情影响,后续用户还款能力下降,风险不可控。”目前,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拼抢个人信用消费市场的银行,也同样是将风险放在首位,业务也多是针对优质客户。

就如今的情形可见,银行一方面,想加大展业力度以完成业绩指标,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担心风险不受控制,出现不良资产,似已陷入两难境地。

那么,如何在扩大业务规模与个人不良贷款风险中进行平衡?此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监管部门将“疏通不良资产核销、批量转让及抵债资产处置等政策堵点,指导银行采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处置。”这意味着,监管开始探路银行的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但目前,根据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显示,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仍在试点中。

基于此,金融机构目前仍需做好逾期预提醒以及早期催收的相关的工作,避免资产转入不良,但针对个人贷款数额小、数量大,需要耗费贷款机构大量的人力物力,催收存在各种现实困难,依靠机构自身能力清收,压力很大。并且,银保监会已经明令禁止金融机构与有暴力催收史的机构合作,委外催收处境尴尬。因此,催收的智能化升级已是必须,通过更精准的客户细分、数字化为主的全渠道策略、定制化信息沟通以及运营模式重构,满足客户的催收偏好,优化催收成效,帮助银行降本增效。

但智能催收系统不同于其他智能产品,若脱离业务沉淀谈应用只是一套“空架子”,在实际使用中,催收人员无法上手,系统也无法真正匹配业务需求。

对比市面上诸多催收系统,有限元科技自研的得助·智能催收,确经数年业务沉淀,过亿用户打磨,可谓更“懂”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

业务扩张与个人不良贷款风险难平衡,催收仍是银行发力重点

得助·智能催收包含晓得·催收机器人、智能催收一体化平台、智能质检三大模块,智能催收一体化平台通过智能识别欠款客户信息,为客户进行标签,然后通过制定策略、案件分类、规则派案等自动分配催收方式,大大提高了催收业务开展效率。对于低账龄欠款人,晓得·催收机器人进行智能外呼电话提醒或催收。同时,得助智能的语音技术已非常成熟,无论从语音合成、语音识别、以及语义理解等方面都达到了行业内的高水准。相关的技术与业务专家也在真实业务场景下进行了多次优化人机交互体验,从开放接口、分析数据、研究策略、配置流程、提炼话术、精准优化、实时监控等全方位不断迭代,以提升客户体验,实现金融机构的催收业务目标。对于需要人工进行跟进的业务,得助·智能质检通过智能模型、全量质检、实时质检等进一步确保了催收的合规。

业务扩张与个人不良贷款风险难平衡,催收仍是银行发力重点

截止目前,得助·智能催收已累计服务数十家大型商业银行及持牌消费金融企业,具有完备的行业经验、语料话术、敏感词积累、催收策略等等,达到了高可用性标准,催收人员极易上手,因此也保证了催收效果的优良。更多得助智能催收产品信息请登陆得助智能官网查看,产品咨询请拨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