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走向多元化 寒武纪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进入各个行业之后,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的很多改变。因为收集,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越来越完善。

  而当深度学习被应用到处理器芯片领域,AI芯片应运而生。AI芯片也被称为AI加速器或计算卡,即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而AI芯片在性能方面与传统芯片对比,在执行AI算法时,更快、更节能。

  2020年在登录科创板,有着“AI芯片第一股”之称的寒武纪,便是因为较早的布局AI领域,凭借着自身技术实力慢慢的闯出了一片天地。

  自2016年3月成立以来,寒武纪先后面向端、云、边三大场景分别推出了三种类型的芯片产品,包括:终端智能处理器IP:寒武纪1A、寒武纪1H、寒武纪IM系列处理器;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思元100及加速卡、思元270及加速卡、还有近期有消息称即将正式亮相的思元290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思元220及加速卡。

  基于以上芯片产品,寒武纪实现了终端、云端、边缘端一体的产品线覆盖,同时利用平台级基础系统软件Cambricon Neuware,连接三端产品,由点及面,实现其“云边端一体、端云融合”的发展战略。

  在芯片产品中,寒武纪1A处理器于2016年发布,是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IP。寒武纪1A不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人工智能任务上具备领先的通用性和效能比——能够做到传统四核通用CPU25倍以上的性能和50倍以上的能效。华为“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的开发,寒武纪1A便是其中的重要构成。

  寒武纪所显示出的不俗实力,使其一直是资本宠儿。公开资料显示,天使轮之后,成立4年的寒武纪接连经历了5轮融资,融资金额在40亿元以上。资本是敏锐,连续融资背后是对这家公司硬科技的认可。硬科技又是用什么来浇筑的?

  2017~2020年上半年,寒武纪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0.73%、205.18%、122.32%和318.10%,换言之,寒武纪的营收都用在了研发上。

  

  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有力地推进了寒武纪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2018年,寒武纪推出了国内首款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寒武纪MLU100,最后又推出MLU270、MLU220等创新产品。截至2020年6月30日,寒武纪累计申请的专利为1929项,按照专利地域可分为:境内专利申请1361项,境外专利申请430项,PCT专利申请138项;按照专利类型可分为:发明专利申请188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3项,外观专利申请24项。此外,寒武纪还新获得了软件著作权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2项。

  从整个市场的角度而言,芯片的赛道足够广阔,共存多家公司的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但寒武纪正在不断的优化收入结构,以更稳健的发展模式在这条赛道上奔跑着。

  2017-2018年,寒武纪99%的收入来自与华为合作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2019年新增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业务走向多元化。到了2020年上半年,前期的布局更是逐渐“开花结果”,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收入为997.51万元,主要系2020年公司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产品实现规模化销售;基础系统软件收入为1,000.80万元,同时,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收入为12.79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0.76万元。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11月刚刚推出的边缘端产品思元220在2020年上半年得以规模化应用,营收实现0的突破,贡献了997.51万元的收入,而基础系统软件部分也完成了0到1000万的营收增长。

  边缘端、云端、软件加上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寒武纪逐渐展现了更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也让其进一步摆脱了单一客户依赖及大客户流失的风险。同时,“云边端一体、端云融合”的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寒武纪下一步的生态型发展也更为清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