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产业园区发展破局之道

数据赋能:产业园区发展破局之道

摘要:隐私计算确保数据安全共享,助力园区为企业业务增值

我国的产业园区可谓冰火两重天。头部产业园区紧抓科创机遇,成为独角兽们的孵化器,名利双收,但仍有许多传统模式下的产业园区陷于招商难、入驻企业体验差的“双输”局面。

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的双重打击下,产业园区必须寻求突围之路。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近日在第九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园区的功能就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不仅要将企业“物理集聚”,更要实现“化学集聚”效应突破。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资源或许将成为这种“化学集聚”的催化剂。

产业园区玩转数据资源

2021年初,香港科技园(HKSTP)宣布推出全港首个供商业及学术机构进行生物科技研发的生物样本库和生物医学信息平台,旨在促进科研合作及商业化进程。生物样本库收集和储存高质量的生物样本,以作研发用途。生物医学信息平台则是一个云端生物科技数据共享平台,协助加快相关技术研究和测试。

这两个项目的开放可以说给园区内的企业送上了“福利”。众所周知,生物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数据,但生物医学数据却是安全级别最高的数据类别之一。一直以来,香港的生物样本库和病理实验室都位处医院和大学,并不开放给私营生物科技公司用于研发。私营公司碍于经济条件,也难以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和专属生物样本库。

香港科技园生物样本库恰好帮助本地研究人员和私营生物科技公司应对这些挑战,加快研发工作;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和共同创新的机会。相似地,香港科技园生物医学信息平台为一个云端平台,共享生物医药数据,促成企业和学术界交流协作。该平台提供数据目录,供研究人员搜索资料及开展机构内部或机构之间的合作项目。他们无需从平台下载数据集,即可视像化、开发和分析平台上的数据。

数据资源不仅集聚了园区内的企业,长远来看还有助于提升区域产业实力。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表示,科学园内约有 150 家生物科技公司专注研发各种创新技术,生物样本库和生物医学信息平台为业界提供支持,加快生物科技企业研发步伐,促进相互合作,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商业成果。他相信,这些项目还将推动香港成为区域内全面的医学数据集中地,并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区域生物科技中心地位。

产业园区“以数据聚企业”的探索也在中国内地展开。2019年11月20日,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开启了建设征程。该项目探索临港新片区内工业数据之间以及与全国数据的互联互通,并逐步探索贸易数据、金融数据在区内和国内的互联互通。

当然,对于以往只擅长“物理集聚”的园区来说,要实现“化学集聚”这样质的飞跃并非易事。于是许多园区先从自身开启“化学反应”,集聚和打通园区数据,“智慧园区”的概念应运而生,“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更成为园区运营新“标配”。

以临港“一网通办”为例,据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介绍,临港大数据已与上海四个大数据中心对接,采集、整理企业全生命周期数据,优化营商环境。此外,临港还通过事权数据在各管理部门间的开放共享,打造了政务一体化平台,目标实现临港事权100%线上办理。

而中国园区界的“大佬”——苏州工业园区也做出了表率。2019年12月19日,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数据资源门户平台正式启用。门户为园区的公共数据资源打造了一个“超市”,实现了公共数据分门别类“上架”,让园区各业务部门获取公共数据资源像购物一样方便。至2020年末,有近20个局委办通过门户发起了近80余次数据共享申请,实现近500个数据资源的共享。

先拿自己“练手”,再去赋能企业;先打通园区数据,再融合产业数据,正是当前许多园区迈向“化学集聚”的务实路径。

隐私计算释放数据价值为业务增值

从香港科技园的前沿案例可以得到的重要启示是,产业园区的角色定位已经从提供基础环境和配套服务,转向了提供业务价值:数据正是当下助力许多企业业务增值的动力之一。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埃森哲联合发布的《2020年智慧园区白皮书》指出,通过园区平台的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将有效促进园区内生态链建设与共赢,创新业务模式,带来新业务收益。

尽管没有企业会拒绝业务增值的机会,但在面对数据资源时,许多企业却有一丝惶恐。随着法规趋严和安全意识增强,数据分享的悖论愈加显现。数据带来了便利和价值,也伴随着滥用和隐私安全风险。如何合法合规地采集与共享数据,是摆在园区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香港科技园对此的做法同样颇具参考价值,其生物医学信息平台应用了隐私计算技术来保障数据安全流动与共享。平台具备严谨的授权和身份验证机制,数据拥有者可完全掌控其数据集的存取权限,并设有数据追溯功能。

隐私计算通过软件算法和硬件环境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所有者可在不直接共享原数据的前提下让使用方得到数据计算产生的结果,使用方也能从更多来源的数据计算中获得更准确的计算结果。在产业园区场景中,隐私计算不仅能助力打通园区自身数据,更能在合法合规、安全高效的前提下通过产业数据赋能为园区企业业务增值。

目前,隐私计算还在金融、医疗等各种场景实现落地,成为科技界与创投圈的热点,并催生了一批专注于隐私计算的专业团队和企业。据了解,香港科技园生物医学信息平台的核心技术就来自国内隐私计算企业翼方健数。

数据赋能:产业园区发展破局之道

香港科技园生物医学信息平台

在香港科技园生物医学信息平台上,可以发现有超过100个研究项目同时进行,从中既展现出园区在“化学集聚”上的鲜明特色,也可以窥见隐私计算的独特价值。

首先,隐私计算满足了企业的合规诉求。随着《数据安全法》即将生效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数据安全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企业在采集、共享、利用数据时必然将合法合规作为前提。隐私计算在形而上学层面就以分享数据价值而非明文数据本身为前提,通过技术确保共享安全性以及访问灵活性,让企业从一开始就在理论上与合规性风险绝缘。

比如,香港科技园生物医学信息平台就根据国际数据安全及治理标准而建,包括美国的《健康保险私隐和责任法案》(HIPAA 1996)中所要求的创建标准,以确保病人的敏感健康数据不会在未经其同意或知悉下披露。

其次,隐私计算的技术可靠性已获广泛认同。尽管隐私计算听来是新名词,但其涉及的相关技术,如多方安全计算、同态加密、联邦学习、TEE等,都已在密码学、人工智能、芯片等各自领域得到验证。近年来随着算力提升、算法优化以及区块链等分布式技术的广泛应用,隐私计算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共享时的性能表现和适配性有目共睹。

数据赋能:产业园区发展破局之道

NHS明确在全英范围的病例数据共享项目中部署隐私计算(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

图片来源:NHS官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隐私计算还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和国家级政府项目的背书。2020年10月,全球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将隐私增强计算列为2021年前沿战略科技趋势之一。2021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也在其数据共享计划中把隐私计算用于全国病例数据的安全共享之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