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言信息服务产业正在崛起

  随着数字化生存时代到来,过去30年间信息爆炸增长1000倍,跨语言的信息流极大影响了跨境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物流。翻译行业已经超越语言服务的范畴,已经形成了跨语言信息转换、跨语言信息挖掘以及语言数据分析利用等多种形态的跨语言信息处理产业,迫切需要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提升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基石。

  基于此背景,由吾守尔·斯拉木院士主持,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神语联”)具体承担的“跨语言信息服务产业战略研究”项目启动。历时一年半,经历多次调研、研讨,以科技全面助力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推动中文成为全球中间语言为目标,编撰研究报告近20万字。近日,该结题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多位语言行业、翻译领域重量级评审专家线上、线下同步与会,完成集中评审工作。

  发布研究报告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语言作为信息、文化及价值观的载体,突破语言沟通障碍,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支撑,还是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基础设施。”会上,传神语联创始人董事长何恩培从产业发展背景、现状、规划、政策建议等多个方面对《跨语言信息服务产业战略研究报告》作详细汇报。

  他分析指出,语言服务行业已具备产业化转型能力。面对当前行业现状,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采用产业化、市场化等经济手段来推动跨语言信息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会上,20余名来自行业、高校的顶尖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及建议。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阐述了其对于语言行业的深刻洞察,“我们正处于‘超语时代’,即在多种语言符号中获取信息,不仅是语言文字,还包括图表、视频、体态语、甚至表情包等各种符号。”他认为,信息爆炸下的多重呈现,正呼唤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发挥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推进作用,助力中国未来成为超语时代的信息处理中心,加强国际话语权。

  武汉大学文学院赵世举教授总结了该报告的5大关键词:从“跨语言”切入,以“信息服务”为载体,以“平台搭建”为抓手,着重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现“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他指出,新形势下,“数字经济”与“人机共译”已成为发展跨语言信息服务产业的核心关键点。

  传神语联网平台探索产业赋能,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人+机器,不仅是局限在机器翻译这个环节,更是在全流程上运用科技进行生产力重塑。”在会上,语联网研究院院长何征宇分享了AI技术在翻译行业的创新实践。语联网在产能智能化组织调度、机器翻译以及人机共译等三大关键核心NLP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展,为产业升级迭代提供了“养料”。建立了人工智能多语言处理算法体系,实现了算法、算力、数据及应用反馈的闭环。

  通过传神语联的落地尝试,已逐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技术与资源整合协同,辐射带动整个产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升级改造,将进一步促进行业从一个“现代小作坊”到“高新科技产业链”的产业化。技术有效地将以人主导的翻译作业流程,转变成由AI主导,整个作业流程效率提升10-30倍,成本也大幅度下降。这种效率提升必将对各行各业带来实质性变革。

  吾守尔院士建议“适当”超前建设的跨语言基础设施

  吾守尔·斯拉木院士总结强调,跨语言信息服务产业本身具有极强基础服务属性,其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是数字化时代新基建之一,属于应该“适当”超前建设的基础设施。应协同启动跨语信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层战略设计工作,对产业发展进行系统支持和指导,让经贸和文化交流沟通没有语言障碍,此次跨语言信息服务产业战略研究无疑是一次有益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吾守尔·斯拉木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无论是“走出去”战略,还是“引进来”战略,都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建设,它既是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 也是硬实力的构成要素。通过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将语言信息服务纳入数字经济底层技术支撑,让语言服务成为如水电般的社会基础服务,提高我国各产业的国际化能力,大力发展面向全球服务的跨语言信息处理产业,全面助力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