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 Markets交易课堂:化繁为简!学会降低交易噪音干扰,人人都是投资高手!

投资是理性决策,但"心理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少市场老手常以"盘感"作为投资选择的一种指标;然而,感性的察觉还需要更多的理性验证。现实生活中,每日情绪、疲惫程度、时间早晚等感性因素,加上成千上万的新闻与情报,大至全球发生的大事件,小至国内经济议题,到底哪些才真正值得我们关注?

若能从这些信息中剔除噪音、掌握真正的重点、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并在长期保持高度自律的习惯下,成为投资高手绝对不是梦。为帮助读者提高判断的质量,CPT Markets分析师将利用本篇就噪音与隔绝过多信息做关键分享:

事实上,不论市场老手或新手,都可能受各种噪音和非理性行为干扰,进而做出错判。我们都曾听过在投资市场闯荡几十年的投资顾问在股市状况与一开始预期大不相符的情况下,出现不稳、动摇的情况;而投资新手更可能因为一个话题的释出或股市稍微出现波澜就大惊小怪。决策过程中受到越多噪音的干扰,最后的判断质量也就越低落。

根据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定义,噪音即人类在做决策时所受到完全不相干因素的干扰,进而造成的判断误差。噪音又分为:水平噪音(Level)、稳定模式噪音(Pattern)及情境噪音(occasion)。

水平噪音指的是不同个体平均判断的差异,如:有些分析师倾向看好市场,有些则倾向看坏;稳定模式噪音指的则是个体的偏好,如:有些分析师对基本面看得比较重、对技术面没那么在意;至于情境噪音,指的是跟个案不相干的暂时成分,亦即所下判断会随时间与场合有所改变,最常见的即针对同一件事,早上和下午的判断却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噪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更多,在金融市场更是如此。虽然在人类较为擅长的因果关系里,不太能察觉到噪音的存在,不过在统计世界里,噪音就无所不在。而行为金融学中提到的噪音理论也提到,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噪音投资者易忽视公司基本面信息,跑去关注与股票价值无关的噪音,最后在市场上毫无作为。最常见的就是散户在看到某则新闻后,即便对公司基本面未造成任何实际影响,仍会出现短期内来来回回的恐慌抛售非理性行为,从而造成严重亏损。

CPT Markets分析师指出,为了避免受到太多噪音干扰而致使亏损,首要任务就是保持简单规律的生活,让情绪与状态始终处于平稳,尽可能最小化感性面影响理性决策的机率。

此外,也可参考过去奥卡姆的威廉所提出的奥卡姆剃刀法则(简约法则)。该法则强调,化繁为简,只掌握自己能掌握的,越简单的事往往越接近真理。以投资股市来说,选股的方法千百种,包含了基本面、技术面、筹码面等,如果要全部纳入考虑,恐怕反而越看越混乱,倒不如只挑几个自身熟悉的指标观察,并排定优先顺序,就能大大减少各种噪音及相互矛盾的问题。

撇除上述提及的方法, CPT Markets分析师也就卡尼曼在"噪音"一书提出的决策保健作重点整理以供参考,共6大步骤:

判断目标以准确性为主,而非个人特质表现

尽管针对同一件事,不同个体的评断仍多少有落差,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可先把规则与判断程度定义清楚,降低因随意发挥造成的偏差。

采用统计思维,纳入外部观点

基于比起直接判断,人类更善于排序的特质,可纳入外部参考基准进行比较,如此一来就不易做出与平均差异太大的决策。

判断结构化

将判断拆解成几个部分,针对各项独立特质进行个别评分后做加总,而不累积到最后一口气做评分,从而避免过度追求连贯性的心理。

拒绝过早出现的直觉

不要第一时间用直觉下决定,这恐怕会导致后续所找到的证据都只为证明自己的直觉,容易造成错判。

综合多个独立判断

由于不同个体持有不同技能与观点,彼此所下的判断可发挥互补作用;因此拉高判断的样本数有助于减少噪音影响,拉高决策的准确性。

采取相对判断,而非绝对判断

如上述第2点,比起绝对值,人类较善于排序,因此在下决定时,以量表进行相对判断肯定优于绝对判断。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