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设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信息化已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自然资源部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印发的《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中,将整体国土空间信息化工作纳入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中,通过“一网、一图、一平台”的基础建设,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并构建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支撑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监督实施体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各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信息化覆盖空间规划全流程为先导,逐步形成数据管理精准化、规划编制科学化、规划监管透明化、监测预警实时化、决策服务一体化的智慧型国土空间规划。
2 目标任务
以政策、目标和需求为导向,按照国家、省相关标准,结合地方现状,充分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政府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划编制单位、规划评估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等,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督、评估和预警全周期提供技术支撑,提供规划一张蓝图、规划分析评价、成果报批审查、监测评估预警、规划公众服务、指标模型运维管理等业务应用,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开展长期监测、定期和不定期评估、及时预警,为逐步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和自适应的智慧规划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 建设思路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管理需求,以信息化创新驱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为主线,按照“以标准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集成为重点、以协同为前提、以应用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紧紧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路线与架构,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规划编制更科学、规划实施更智能、规划管理更直观、空间管控更精准、规划评估更实时、政务服务更完善。
4 总体设计
4.1 总体架构
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总体框架是以软硬件设施为基础,基于微服务架构,采用分层思想设计,形成用户层、应用服务层、平台服务层、数据资源层、基础设施层等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架构,以国家电子政务网、自然资源专网、互联网为纽带,以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为保障,以监测数据多级动态更新联动为主线,以国土空间规划数据体系建设及管理、规划全流程管理为目的,为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应用提供信息化支撑和服务。
图 1总体架构
4.2 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架构模式,其中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服务器安装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B/S架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应用程序在服务器端发布之后,能通过IE浏览器进行访问,客户端不用进行特别的安装,维护工作仅发生在服务器端。
系统采用RESTful API接口设计标准及规范,方便不同的前端设备与后端进行通信,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套互联网应用程序API设计理论。REST本身没有创造新的技术,组件或服务,隐藏在背后的理念就是使用Web的现有特征和能力,更好的使用现有的Web标准中一些准则和约束。
图 2体系架构设计
5 信息化建设
5.1 制定项目标准规范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涵盖了数据整理、系统建设、应用服务等多个方面,按照标准先行的原则,针对本项目进行标准规范的制定,参照国家已有的相关标准,结合地方需求,梳理现状数据、规划管控数据、管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数据标准及管理制度,规范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建库、质检、汇交及共享;制订系统运行、服务接口与安全等技术标准,规范系统建设,整体保障本项目的实施建设。
5.2 构建数据资源体系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覆盖国土空间规划所需数据资源整理和相关过程中涉及的指标模型库建设两个方面。
一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标准、数据质检规范、数据汇交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在现有数据中心网络、计算、存储等基础设施资源和现有数据成果的基础上,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并形成动态更新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审查、用途管制、监测预警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建立完善指标库与模型库,将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交通分析等一系列由规划专业领域的经验累积判断,转变成可量化、可计算的指标体系和规则模型,为国土空间规划应用提供信息化支撑,从而提升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规划审批的高效性和监测预警的实时性。
5.3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建设市县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数据基底,以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加强规划实施监管为总体目标,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融合应用,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全过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5.3.1 “一张图”应用
“一张图”应用模块服务于数据资源管理工作,以一张底图为基础叠加规划成果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过程的“一张图”浏览应用。
5.3.2 国土空间分析评价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基于自然资源环境、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等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底板,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风险评估成果为基础,借助各类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相关算法、模型,开展分析评价和评估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分析和应用,辅助规划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客观分析和决策。
5.3.3 规划成果审查管理
规划成果审查管理模块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查过程,建立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查与管理应用,提供规划成果报批、规划成果质检、规划辅助审查和规划成果管理等功能,借助自动化辅助审查工具,以任务为导向,辅助规划审查人员对审查要点进行逐一判读,并对审查各阶段的规划编制成果进行管理和利用。
5.3.4 规划实施监督
为综合兼顾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管理的统筹,需要定期对规划实施的成果进行长期监测、定期评估和及时预警,利用监测评估预警的结果支撑主管部门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责任主体进行绩效考核。
规划实施监督模块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工作,通过构建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评估模型、实施及专项评估模型,形成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对国土空间规划各管控边界、约束性指标等管控要求的动态监管,以信息化手段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工作,支撑责任部门监督落实主体责任,辅助管理者有效决策。
5.3.5 指标模型管理
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设计,实现后台灵活配置,前端联动展示,保障业务逻辑的快速调整下,不影响前台的展示效果及用户体验。指标模型管理服务于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支持国土空间规划指标模型管理、菜单管理、角色权限管理等,通过后台的可视化配置和管理,满足各类业务调整需求。
5.3.6 规划公众服务
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服务,通过规划信息线上公开、邀请公众主动参与、发放在线调查问卷等信息化手段,科学引导公众参与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形成公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编制和反馈问题的渠道。
5.4 系统对接
预留纵向上与上下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对接的接口,支持规划成果的报批、汇交等,保证成果最终导入部级系统,实现纵向互联贯通,规划顺利传导。
预留横向上与各相关业务部门信息系统对接的接口,提供合规审查和其他规划信息服务功能,实现接口调用、数据推送、信息调用、服务共享等。
预留与本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对接的接口,实现有效调用国土基础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服务,同时将系统产生的数据纳入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6 主要成果
(一) 文字成果
(1)XX市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标准;
(2)XX市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质量检查细则;
(3)XX市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数据汇交规范 ;
(4)XX市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共享交换规范;
(5)XX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服务接口规范;
(6)XX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范。
(二) 数据库
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含指标库、模型库)。
(三) 系统程序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