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创板加速人工智能落地 但AI独角兽仍不多寻 原因或与这些因素有关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吴凡)讯,7月9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多款AI前沿产品悉数亮相。

如果说过去讨论的AI还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那么近几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AI产品正逐步走向成熟,其中,去年推出的科创板无疑正在加速催化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突破和应用场景的落地。

在此届大会的投融资主题论坛上,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介绍,人工智能企业在科创板集聚发展,截至7月9日,科创板共有121家企业上市,其中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企业共有22家,占比18% ,总市值超过3200亿元。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尚未有体量较大、估值较高的AI独角兽登陆科创板。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此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AI公司不存在上科创板的障碍,但原因或在于部分AI公司存在外资股东,从退出便利性以及税费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科创板多方位支持AI公司

长久以来,科技类企业因为A股市场上市场制度的限制,在国内发行上市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

而科创板的设立为科技类企业登录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首先,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行业中,人工智能被归类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子领域,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企业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其他产业企业,都符合申报科创板的基本条件。

其次在制度设置上,人工智能公司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因此在未有成熟的产品落地之前,其营收可能处于亏损状态或收入尚未形成规模,而科创板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根据板块定位和科创企业特点,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为类似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此外,科创板的包容性还体现在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允许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分拆业务独立、符合条件的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

以被誉为“科创板AI第一股”的虹软科技为例,其提供的主要解决方案可以分为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以及其他 IoT 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虹软科技就选择了第四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3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3 亿元。

而在上市当天,公司开盘价为每股86.50元,较发行价上涨199.52%。截至当日收盘,虹软科技报69.10元/股,涨幅达139.27%。而截至7月9日收盘,虹软科技报价103.44元/股,总市值已飙升至420亿元。

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主题论坛上表示,下一步上交所更大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是坚守“硬科技”定位,增强包容性,优化审核机制,让更多人工智能企业登陆科创板;二是落实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改革,帮助已上市人工智能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密切联系政府相关部门,搭建服务平台。

AI独角兽的选择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在虹软科技所处的视觉人工智能赛道上,除虹软科技外,行业中国内企业主要有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以及依图科技等。 前述四家被外界称为AI视觉四大独角兽公司,此外,在此前一些机构的预测中,包括第四范式、地平线、Momenta等AI独角兽频频被划入科创板的大名单中,但截至目前,只有云从科技明确表态计划年底在科创板上市。

沈萌认为,部分AI公司存在外资股东,从退出便利性以及税费成本等方面的原因考虑。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则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可能是股东层面的选择,“外资股东更偏好在境外市场上市,方便未来减持的推出”。

但科创板已为外资的退出,做好了铺垫,即便是情况更为复杂的红筹企业。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红筹企业在设立发展中会进行多轮融资,投资者中不乏一些境外基金或投资机构入股,这其中就涉及到存量股份退出用汇问题。对此证监会于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中提到,“尚未境外上市红筹企业……应在申报前就存量股份减持等涉及用汇的事项形成方案,报中国证监会,由中国证监会征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若减持事宜能够获得政策支持,将利于推动一批红筹企业下定决心回归A股。事实上,随着上交所于今年6月进一步发布红筹政策,打通红筹企业A股上市最后一公里,包括华润微电子、中芯国际、格科微等公司正在拥抱科创板。不过王骥跃认为,“科创板已经有红筹了,但是还是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非常稳定的可复制模式”。

回归没有障碍

除了可能的外资股东选择偏好外,王骥跃认为,也有可能是一些AI公司大多还未盈利,甚至商业变现能力还比较差,只是单纯的技术较强,可能对于A股上市还有一些顾虑。

从营收角度看,2019年8月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的旷视科技披露的营收数据显示,公司的收入由2016年的6780万元增至2017年的3.13亿元,再增至2018年的14.3 亿元,2019年上半年则达到9.49 亿元。

但公司的净利润在报告期内持续亏损,截至2018年6月30日及2019年6月30日止的半年内,亏损分别为7.29亿元及52亿元,同比增加613.3%。招股书中称,亏损主要是由于旷视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持续的研发投资。

不过业绩的亏损并不构成AI公司选择科创板的实质性障碍,比如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其报告期内仍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但公司最终拿到科创板的入场券,并于近期发行上市。

截至目前,旷视科技仍未通过港交所的聆讯,“相比于港交所,国内对于合规性的审查是比较严格的,比如在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内控等方面,公司从去年报港交所至今还没有通过聆讯,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中信建投投行部总监韩勇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道。

也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对寒武纪估值仍有争议,从实际募资情况看,寒武纪的最终募资净额为24.98亿元,不及公司28.01亿元的计划募资。那么这是否也意味着类似的AI公司赴科创板上市会存在估值不及预期等方面的顾虑?

对此沈萌向记者表示,就寒武纪自身情况而言,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以不盈利标准IPO,市场对于这种估值体系还有待消化;另一方面寒武纪失去华为这个单一大客户,对未来的业绩预期有所保留,还有就是它的IPO与中芯国际、国盾量子等撞车,资金被分散。

王骥跃表示,AI公司在A股得到的估值会是全球最高的,如果在A股都拿不到高估值,到其他地方可能会更低。

韩勇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如果AI行业中的公司选择在A股上市,公司能够取得的估值、融资的便利性、包括上市后的资本运作等,肯定要比在香港强得多”。

韩勇认为,类似AI公司是否选择在国内上市,最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公司自身,并不意味着国内的市盈率、估值等方面对这些公司没有吸引力。

总体来看,AI公司并不存在上科创板的障碍,“障碍是没有的、路子是通的、交易所是欢迎的”,王骥跃称。

在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表示,人工智能企业,特别在疫情和5G的背景下上市的脚步会加快。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7-10
聚焦|科创板加速人工智能落地 但AI独角兽仍不多寻 原因或与这些因素有关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吴凡)讯,7月9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多款AI前沿产品悉数亮相...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