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精神基因——一种指导企业持续创造的神秘力量

1.jpg

文/李海刚(语音及文字整理:子墨)

本节目由极客网出品。极客出品,必是精品!

大家好,欢迎来到极客说,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比较“玄”的话题--企业的精神基因,一种指导企业持续创造的神秘力量。

我们发现,凡是优秀的企业,背后都有一种神秘力量持续推动着他去发展,去创造。这种神秘的力量似乎从企业一创立就有了,尽管那时他还很小,但是因为了这种力量,这家企业注定会发展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管这种神秘的力量叫作:企业的精神基因。

“企业的精神基因”听起来是一个很深奥的概念,其实它一点也不深奥,因为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精神基因,只是很多企业并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简单来说,“企业的精神基因”其实就是创始人的创业初心。

可以说,企业从注册的那一刻起,它的精神基因就已经存在了。“企业精神基因”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是由创始人或者说创始团队带来的。所以,企业创始人的格局和视野,往往会决定这家企业能够走多远。这也是为什么创投机构(尤其是早期创投机构),在做投资决策时,特别看重创始人背景的核心原因。

要研究企业的精神基因,就不得不提到两家公司,一个是阿里,一个是华为。这两家公司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业态,一个是软得不能再软的互联网,一个是硬得不能再硬的设备制造,但他们都是优秀企业的代表,他们都有强大的企业精神基因。

我们先来看看阿里,各种各样的公开报道中,我们已经清晰地知道,阿里在创立的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改变世界”的大目标,以至于身在其中的很多当事人,都以为马云是疯子,或者说“他的脑袋坏掉了”。一个经典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两个在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同学,一个去了北京一家不错的公司,另一个来了杭州的湖畔花园,就是阿里最开始起步的地方。北京的同学问杭州的这同学工作是否顺利。杭州的同学说,我正在考虑换工作。因为我们老板有病,公司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老板还在做着改变世界的梦,还特别喜欢站在桌子上演讲。

好在,杭州的这位同学在阿里坚持下来了,20年过后,他的身家是北京这位同学身家的几十倍。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仅刚刚进入阿里的新人认为马云是疯子,外面的人看马云,甚至看所有阿里人似乎全是疯子。

一次,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员工和马云聊天,该员工说:马云,你就是一个疯子,你的公司根本没有商业模式,没有钱居然还在谈使命和愿景。马云说:你去我的公司看看。结果那位美国人在马云公司待了三天,那位美国人对马云说:我以为你是疯子,原来,你公司里还有100个疯子,他们的想法都和你一样。马云接下来很得意的说:我们公司有一百个疯子,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认为外边的这个世界疯了。

马云还说过,在阿里巴巴创立的前三年,我们没有商业模式,没有钱赚。我告诉我的团队,忘了收入吧,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长久的公司,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客户。在公司最初创立的一两年,我们最大的收入就是来自客户的感谢信。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由“疯子”创办,又没有商业模式的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马云常说,我对科技一无所知,对市场营销也一无所知,甚至对法律也一无所知。然而,就是这个一问三不知的人,创办了阿里,并让阿里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马云说,作为创始人他所做的一切,总结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让客户满意。类似的说法,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说过,任正非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华为的核心文化是奋斗者文化,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任正非和马云一样,都将客户的满意放在了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位置。可见,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在最底层的经营哲学层面有着惊人的相似。

然而,只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并不是企业成功的全部秘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客户为中心,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经营哲学中的共识。也就是说,无论大公司、小公司,成功的公司、失败的公司都会承认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并且很多已经倒闭,甚至投机性极强的骗子公司,也同样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所以,“以客户为中心”并不是驱动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仅仅是一个成功企业必备的外在表现形式。

除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哲学,任正非与马云还有另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疯!

熟悉华为的人都知道,在过去20多年里,华为几乎每年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然而神奇的是,每次危机都会成为华为的转机,华为在不断的危机中,持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NO.1。而让华为不断转危为安的,是华为独特的行为方式,这种独特的行为方式被很多管理专家总结为:运动式改革,或运动式创新。

百人突击,千人出海,万人轮岗,集体辞职……等等大规模组织机构调整和改革,在华为是家常便饭,其中任何一项变革,放在其它公司,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比如,2007年底,任正非要求,在华为工作即将满十年的华为员工,在明年元旦后陆续要先办理辞职手续,然后重新竞聘上岗。这就是著名的“华为万人集体辞职”事件。在外界一片质疑声中,华为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组织机构调整。这波“逆天”操作让华为整体竞争活力,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再如,2016年华为让2000余名研发专家集体转型去一线做销售,外界同样质疑不断,做技术的怎么能做好销售呢?但华为不管这些,依旧我行我素。事实证明华为的决策是对的,华为有能力将技术专家改造为成功的销售大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华为销售额屡创新高,华为2017年总营收6036亿元人民币,2018年7212亿,2019年超8500亿。在2019年年底的誓师大会上,华为又喊出三年1000亿,五年1500亿的口号。

更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誓师大会现场一片沸腾,2000名华为干部挥舞着拳头喊口号的样子,像极了宗教崇拜!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组织机构调整和改革,这种运动式的改革和运动式作战方式,只有在华为才能发生。而主导这一切的,正是华为里最大的疯子:任正非。

回看阿里和华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内部有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力量驱动着他们持续发展,持续创造。这种力量,超越一切具体的战术,超越一切具体的管理理论,这种力量可以让一家小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种力量可以让一家危机中的企业,不断找到转机;这种力量也可以一家传统企业,持续与时俱进,持续创造面向未来的伟大产品。这种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的精神基因”。

“企业的精神基因”可以驱动企业不断变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商业环境。无论外部环境多么困难,在企业精神基因驱动下,企业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尽管“企业的精神基因”看起来很玄妙,但它并不复杂。“企业的精神基因”最开始的形态都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并没有固定的生存套路,也没有具体的性格特征,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不仅可以指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还能在不断发展地过程中,让企业不断创造出自己独有的个性。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的精神基因”要想发挥作用,仅有创始人是远远不够的。古语有云:单丝不成线,孤林难成林!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精神基因”需要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成为他们日常工作和思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阿里只有马云一个疯子是做不成事的,马云要带着大家一起疯,公司要有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这样的疯子,阿里才能成为阿里。

在阿里,有一个被称作“闻味官”的岗位,顾名思义,“闻味官”就是要闻一闻来应聘的新人,与阿里人是否是一路人。阿里首席“闻味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彭蕾,她既是阿里18罗汉之一,也是阿里最资深的副总裁之一,她长期掌管阿里的市场、行政、金融等多个核心部门,影响力仅次于马云。在她搭建的人事招聘环节当中,要求专门安排一个熟悉阿里核心价值观的老员工担任“闻味官”。通常情况下,在阿里工作5年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成为“闻味官”,他们要从应聘者的闲谈中,快速了解对方的个性和价值观,并判断对方是否适合在阿里工作。

“闻味官”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在面试中有一票否决权。也就是说你的能力再突出,如果得不到“闻味官”的认可,也很难拿到阿里的offer。阿里的“闻味官”制度始建于2009年,经过十年的发展,闻味官的面试已经成为了阿里巴巴价值观考核的重要方面。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也证明了“闻味官”的重要性。

曾经有一个离职的阿里员,就发贴说过自己的经历。面试的时候,“闻味官”认为他身上没有阿里人的味道,就投了否决票。但用人部门却认为他的简历和资历太“硬核”了,没有理由做不好这份工作,因此就硬是把他留了下来。然而,不到半年,他就主动离职了。因为,他完全无法适应阿里的作节奏,完全融入不到这个大集体里面去!

所以,结论就清晰了,“企业的精神基因”要想发挥作用,在选人、用人方面要下大功夫。只有一群有同样理想的人在一起,才能持续创造属于他们共同的愿景!

好了,总结我们今天的话题,我们发现:

凡是优秀的企业,背后都有一种神秘力量持续推动着他去发展,去创造,这种神秘的力量就是“企业的精神基因”;

“企业的精神基因”往往是由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带来的,但它要想真正发挥作用,持续推动企业发展,就需要找到一批拥有同样基因的合作伙伴。一群人做一件事,才能做成事。

物以类聚,人发群分,只有找到了对的人,企业才能持续发展。而找对人的关键要看三点,这三点也是“企业精神基因”的核心,那就是著名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好了,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完)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