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IoT开放平台能否终结各自为战,助AIoT迎来新一轮爆发?

华为AIoT开放平台能否终结各自为战,助AIoT迎来新一轮爆发?


近2018年岁尾,物联网(IoT)产业大事不断。几周前刚刚与京东宣布在AIoT展开战略合作,华为又发出了一张新的邀请函,暗示了或将与业界伙伴共建IoT开放平台,这种节奏与之前华为进军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AR/VR等先例有很多相像之处,是华为确认新的主攻方向后发起总攻前的常规操作。现在IoT产业呈现出百舸争流的态势,如果华为AIoT开放平台的建立,是否能够吹响AIoT产业协同的集结号?大家都在建平台、建生态,华为AIoT开放平台相较其他平台的独特优势在哪里?

IoT前景向好,但目前处于群雄四起、标准割裂的初级阶段

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未来IoT几乎无所不包,将涵盖整个物理世界。据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IoT设备数量将高达260亿件,IDC预测到2020年IoT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而由IoT衍生出的商业机会更是高达数万亿美元之巨。尤其是当IoT与AI技术形成合力之后,IoT更是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技术趋势代表,IoT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IoT产业成为了创业和创新集中的新兴产业。

但被大家一致看好的美好商业前景,实现起来其实颇多坎坷。目前IoT产业的发展却处在野蛮生长、标准割裂的状态,很多IoT设备虽然在物理上通过网络实现了联通,但在功能上却不能实现联动。很典型的例子是像电饭煲、冰箱、抽油烟机这类大家电产品,随着智能化的改造,冰箱、抽油烟机不单实现了联网,而且还拥有了硕大的交互屏幕,但问题是,如果真正在家里做饭的用户是不可能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下看着抽油烟机屏幕的菜谱做饭,用户只希望按一下键就得到香糯可口的米饭,至于用智能电饭煲下载各种煮米饭的最佳加热曲线,纯粹是脱离用户真实使用情景的工程师思维。现在具有智能物联功能的产品越来越多,但用户发现这些所谓的智能产品,一来连接繁琐,二来反而平添了诸多麻烦,所以买回家基本也就当作常规电器来使用,智能产品的实际连网率和智能功能使用率都相当低,而这种不佳体验也反过来抑制了用户对选购家用IoT产品的热情。

其实从供给端来看,造成IoT产业发展瓶颈的主要问题就是上游标准未定,这造成了硬件极度的碎片化,不同厂家解决方案各异,这也给基于IoT的软件应用开发造成了困扰。其实无论是PC还是像DVD播放机这样的家庭娱乐产品,当技术标准和解决方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那么注定都无法形成大规模普及,只有经过市场竞争和用户筛选之后,当技术标准趋近统一、建立协同创新生态之后,一个产业才会迎来真正的高速发展期。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IoT参与者,必然从各自为政,走向开放共赢,所以无论是从产业发展的规律,还是从用户体验改良的角度,都需要能够聚合产业创新力量的IoT开放平台出现,这是科技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华为IoT开放平台的出现,正是在这种行业背景之下出现的必然。

从设备的物理性连接到功能性联动,只能靠开放平台

在我看来,现在很多智能家居产品,其实只是从手动控制变成了电动控制,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动窗帘,用户花上千元装一个电动窗帘其实能获得的体验提升非常有限,用语言来控制空调开或者关,相比用手来按遥控器控制空调,其体验提升也微乎其微。其实大多数用户是想获得一站式的智能生活体验,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当你在楼下刷卡进入单元门时,家里的空调就能自动开始工作,当户外空气变差、而家里又有人的时候窗户可以自动关闭,而空气净化器可以自己开始默默工作,而当深夜疲倦即将入睡时,在你用语音选择光灯时,家里的多媒体系统应该自动进入静默。

但目前的现状是,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智能产品,在安装时联网方式五花八门,而且可能还要下载很多个App才能完成安装调试,很多设备之间的联动也大多停留在用语音来控制开关的简单阶段,而复杂的功能性联动基本上是宣传视频里做的特效效果,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这也造成了智能产品不够智能、体验反而不如普通产品的问题,所以要想真正获得用户的青睐,就必须从实际应用场景入手、从智能IoT的功能联动做起,通过切实的体验提升才能提升用户使用IoT产品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华为AIoT开放平台能否终结各自为战,助AIoT迎来新一轮爆发?


从实现路径的角度来看,要实现IoT产品的越品牌、跨品类功能物理连接和功能联动,单靠某一家设备或者电商企业,都难以实现,只有HUAWEI Hilink这样的跨平台技术标准和开放平台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难题,才能从底层体验解决IoT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或许会有朋友提出疑问,如果采用全封闭平台、自成一派不也有助于功能联动的实现吗?但这在现实中并不可行,因为它剥夺了用户自由选择的权力。很多朋友选家电时各个品类都有钟爱的品牌或者型号,比如空调选格力,烟机灶具选老板,洗衣机选海尔,而电视选索尼,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没有哪一家能够在所有产品领域实现绝对控制,所以建立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生态和平台,在现阶段并不适用于IoT行业的高速发展。

开放平台已经有很多,华为AIoT开放平台有哪些优势?

IoT产业足够庞大,大到没有哪一家能够形成事实上的统治力,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IoT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阶段会很接近,会形成一个个的联盟和生态,未来IoT之争,主要也将是不同生态之间的战争,在竞争中不断碰撞、融合,从而加速IoT产业的成熟。

在建立不同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无可避免会有主导权之争。有希望获得IoT生态主导权的主要由互联网公司、电商公司、家电公司、上游技术公司等几类公司构成,我认为它们彼此都有优劣势。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在洞悉产业动向、把握消费者心理、市场推广等方面比较擅长,但小米目前选择的是自有产业链模式,从智能手机逐渐拓展产品边界,所以它自然会侵入到传统净水器、空调、冰箱等厂商的领地,小米主导的技术标准很难获得相关领域厂商的支持,甚至会让这部分企业如临大敌般抵制,而且小米作为互联网公司其实很难抑制数据变现的冲动,小米手机推广P2P理财暴雷事件已经暴露了数据变现的潜在风险,而在家庭中数据无疑更为敏感,所以互联网公司如何在IoT设备获取数据和利用数据房面,还将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电商具有天然的销售渠道优势,而且电商利用大数据可以进行精确的用户消费画像,这些大数据可以成为指导厂商研发和生产的指挥棒,但电商的问题是在传统领域技术和专利积累相对薄弱,有做技术赋能的意愿,而且也有意识地在推动IoT开放平台建设,但还需要时间和案例来打动更多的合作伙伴。

家电企业在技术和专利积累上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大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和生产能力,但它们往往自成一派,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各持己见,所以也需要电商或者技术类公司的支持和协助。


华为AIoT开放平台能否终结各自为战,助AIoT迎来新一轮爆发?


而华为为代表的技术赋能型公司,其AIoT的商业模式在于提供解决方案和芯片支持,具有跨越品牌、跨越品类连接各家的能力和机会,而且华为明确提出不涉足合作伙伴的商业领域,所以更容易吸引合作伙伴、共建开放生态。在华为IoT的1+8+X战略中,1代表以手机为核心,8是指平板电脑、PC、电视、车机这四个屏幕相对较大的设备,外加音箱、耳机、眼镜和手表这四个屏幕较小甚至没有屏幕的设备,而X则是像空调、冰箱这样的泛IoT产品。华为主要依靠1+8设备、卖技术解决方案和芯片盈利,商业边界清晰,所以对于电商和家电企业而言,华为是可以共生共赢的伙伴。相比互联网公司,华为在产品概念包装和宣传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而且华为并没有像阿里或者腾旭那样拥有完整的内容体系,所以华为在IoT生态上也需要伙伴弥补短板。

其实我相对看好的是像电商+华为+传统家电品牌这样的生态联盟和开放平台,因为这种组合能形成生态互补。华为智选,就是华为与传统品类里排名居前的公司携手打造的黑科技产品。像华为智选欧普读写台灯上市之后就屡屡卖断货,而向美的扫地机器人、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则可以在HUAWEI HiLink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一个App聚合所有服务,这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对IoT产品卓越品质和极致体验的追求,让合作伙伴业绩得到销量提升和品牌提升的双重收益。

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出现零星泡沫再正常不过。但像智能音箱这样市场空间相对有限,但却需要完善生态去支撑的IoT产品,出现上百个品牌几百个产品是短期的、非理性现象,数百家智能音箱未来一两年内可能只会剩下数十家,当AIoT逐步走向成熟,必然诞生相对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各自为政、单兵作战、野蛮生长的模式,必然被协同创新、生态共赢所取代。而像华为AIoT这样的开放平台,将承担起聚合创新资源、集合众智的作用,成为AIoT生态建设的重要纽带。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2-22
华为AIoT开放平台能否终结各自为战,助AIoT迎来新一轮爆发?
几周前刚刚与京东宣布在AIoT展开战略合作,华为又发出了一张新的邀请函,暗示了或将与业界伙伴共建IoT开放平台。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