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医美登上全球资本舞台,十年后市场规模或过万亿
笔者有位大学同学,曾一直为自己天生的单眼皮而苦恼,觉得单眼皮显得眼睛小而无神。不过这位同学最近去拉了双眼皮,还发了朋友圈,照片中的她一改以前单眼皮小眼睛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双拉过双眼皮后炯炯有神的眼睛,她还自信配文“钱没白花”。
相信除了笔者朋友之外,很多人都有过医学美容的经历。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在意和追求外表的美丽,甚至在电梯、餐厅等公众场所,会经常有人开玩笑地讲:“整形了吗?变漂亮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医美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医美企业也迎来了机遇。
5月2日,新氧上市,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是一家中国企业,这意味着国内医美市场无论从规模,还是在规范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医美市场的成熟,社会对整形的偏见正在逐渐瓦解,公众也开始逐渐建立对整形的客观认知。
变化一:从不接受整形到关注整形
曾经在辽宁卫视的一档节目上,当聊到整形相关话题时,大部分在场嘉宾表示不能接受整形,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必要做后天整形。有的人说整形后笑起来会很僵硬,甚至睡觉都闭不上眼睛。大家普遍认为通过人工、药物获得的短期美貌不长久,并且日后还可能遭受反噬,得不偿失。有这样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不了解。
但如今,大家对整形的看法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关注整形相关内容。笔者几个女大学同学,就时不时会往闺蜜群里分享新氧微信公众号的推文,文章主要都是一些关于美容整形的内容,然后几个女孩一起聊得不亦乐乎,话题也基本都是“我就知道那个谁肯定整了”、“这个明星垫了下巴”、“要是我整形整哪里比较好”之类。
上大学的时候,这些女同学甚至还觉得整形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但现在也都开始关注整形内容了。在新氧的公众号文章下方评论中,有的人还表示:“新氧是我堆成海的公众号里,少数几个日推总会看一篇的公众号。”
新氧科技招股书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新氧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和特定的媒体平台传播的丰富媒体内容,平均每月有超过2.4亿的观看量,这类观看用户是对医美有着广泛兴趣的人群。而新氧新媒体如此受欢迎的背后,一方面是因为广大用户能够通过新氧的案例分析,认识到整形的基础知识,并学会理性地选择整形方案;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大众对于整形的认知在发生改变,至少说明了他们已经开始关注,甚至是分享整形信息。
变化二:从不理解整形到宽容整形
长期以来,不少用户并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本身颜值就不低,但还是要冒着风险在脸上动刀,尤其是那些从事演艺事业的男女明星。更常见的是,不少用户常常活动于微博等社交平台,当看到微博上很多关于明星整形的帖子时,也会在帖子下方唏嘘什么“网红脸”“假脸”“人工脸”等等。
但现在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某些娱乐明星的热搜下,我们会看到一些用户认为“明星如果不能整形都显得不专业”,这往往出于他们对明星颜值的高要求。这些声音认为影视演员这个职业需要较高的颜值,如果先天性条件不那么好,选择去整形优化自己的外貌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说某些情况下整容已经成为明星的必经之路。
的确,这其中的变化颇有意思,原来人们对于明星的整容嫌弃,甚至是鄙夷。但如今,当大众将明星们的颜值设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时,却开始对他们苛刻起来,不好看的人似乎不适合当明星,甚至有些用户反而觉得明星应该整成他们喜欢的样子。
变化三:从秘而不宣到分享整形过程
过去,在邻里亲友异样眼光的压力下,整形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件秘而不宣的事情。很多人在接受整形手术之后,都不愿意承认,甚至是在整形之后的恢复期想方设法逃避周围的人。长时间以来,在大家的潜意识里,整形就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
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越来越多的人对整形经历持有公开和分享的态度。比如新氧平台有一个功能是“美丽日记”,就是让消费者记录自己整形手术之后第一天、第十天……半年后的变化,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如此一来,有过同一部位相似整形经验的人便能在别人的日记中找到共鸣。
这种变化不难理解。众多小白消费者有欲望开启医美消费,但是医美不同于普通美容,它会产生创口,术后会肿胀、渗血……。什么样的情况是正常的?什么样的情况有毁容风险,需要及时修复?消费者在术前、中期,会有各种担心、恐惧、疑问。而术后过了恢复期,多数消费者又有诉说和表现欲。于是,消费全程伴有内容交流的需求。
“用户感兴趣的是个体,是故事。”新氧创始人金星曾公开表示。
目前新氧上已经积累200万篇由消费者撰写的日记。经纬中国合伙人王华东表示:“新氧的核心逻辑是社区的价值,因为医美消费是一个重度的决策的过程,社区的价值减少了消费者对陌生领域的认知难度,能够让消费者做消费决策的时候不要被误导,真实性的点评和美丽日记可以给到用户真实的建议和决策参考。”
观念变迁背后,三重因素共同作用
从不接受到关注,从不理解到宽容,从秘而不宣到经验分享,整形社会观念变化背后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来,现在的医学美容技术更加精湛成熟,后天变美成为可能。明星和网红成为医美普及的代言人,「瘦脸针、玻尿酸、美白针、光子嫩肤」等词语在2010年后从港台,蔓延到大陆,医美在百姓日常交流中出现频次持续增加。
二来,医学美容的运作更加市场化,价格更加亲民;1999年前后,中国医美正式商业化和市场化,民间资本开始建设独立医美机构,而不再选择承包医院科室的方式。现在中国有近万家医美机构,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民营。2013年,医美平台兴起,后经逐鹿后,新氧成为其中的领军企业。平台上信息的全面、真实和多样性,帮助优秀服务商脱颖而出,建立品牌,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三来,中国人均GDP突破5000美金,老百姓手头越发富余,90后成消费中坚力量、00后开始成年,独生一代更为关注自我的内心宿求,微整形需求快速崛起。
正是这三方面的原因使得公众逐渐瓦解对整形的偏见。不得不说,从业企业,既是这种改变的受益者,亦是推动者。
根据Frost & Sullivan2018年10月的市场报告,2018年中国医美服务行业总收入规模达到1,217亿元人民币(约合177亿美元),自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6%,预计行业收入规模到2023年将达到3,601亿元人民币(约合524亿美元)。
“新氧上市可以加速医美消费在中国市场的渗透。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其中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新氧上市会让新氧上积累的内容为更多人知道,从而让更多了了解医美这件事。” 联合丽格集团董事、总经理慕安表示。
“如果再过十年,医美市场规模也许会过万亿。要知道中国今天化妆品行业的产值每年也不过几千亿。如果医美行业过万亿,就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在医美上花的钱,比他们在化妆品和保养品上花的钱还要多。那个时候医美行业的消费者也会进入到高度成熟的状态,他们对医美的了解会非常深了。”金星在近期的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本文首发旷创投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