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比非会员还贵?美团外卖致歉!大数据杀熟不容小觑

原标题:会员比非会员还贵?美团外卖致歉!大数据杀熟不容小觑

【城宇互联】原创,推荐

时至年末,互联网巨头们道歉的声音开始此起彼伏。前几天,京东金融因为低俗营销内容被网友诟病,京东金融接二连三的道歉还没结束。今天,美团外卖又因为被质疑“会员配送费比非会员还贵”而站出来致歉。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团外卖有没有“杀熟”,为什么说大数据杀熟不容小觑?

会员配送费比非会员还贵

事情起因源于网友的一篇名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该文章指出“同一时间,同一商家,开通美团会员的用户配送费要高于普通用户。一部开通了美团外卖会员的手机,其附近外卖商户的配送费基本都要超出非会员配送费1-5元不等。”当文章作者与美团客服反馈该问题时,美团客服仅表示“愿意赔偿10元红包作为补偿”,这样的答复显然并未解决实质的问题。

文章一出舆论哗然,“美团被爆杀熟外卖会员”的话题也因此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用户纷纷掏出手机打开美团外卖测试,结果发现不同账号显示的配送费的确不同,微博评论中遭遇类似情况的网友大有人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美团外卖有没有通过大数据“杀熟”?

甩锅定位缓存,网评不顾吃相要改

对于不断发酵的微博和该事件,美团外卖发出回应。表示“联系了用户并现场调查分析,发现问题原因在于软件存在定位缓存,错误地使用了用户上一次的历史定位,与实际位置产生了偏差,导致配送费不准。”显然,美团外卖的回复只字未提大数据杀熟一事,而是将锅甩给了定位缓存这个看上去既高级又专业的术语。不过,这里仍然有许多疑问未解。

事实上,熟悉手机技术的朋友可能已经有所发现,美团外卖之所以出现上述这些问题,不排除技术因素导致,但已经涉嫌大数据杀熟。对此,就连新华网都发表评论称,“美团回应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吃饭的软件,吃相太难看!”看来,美团外卖这次事件已经不是个例,事件背后的确需要更为深入的思考,尤其大数据杀熟一事。

大数据杀熟不容小觑,需多管齐下

其实除了美团外卖,此前包括在线旅游平台、叫车软件等多个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也被爆出有大数据杀熟的情况。而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网友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大数据杀熟。显然,当互联网公司用户群体够多,得到的用户数据就更大,但此时企业如何运用这些数据,是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是惦记用户的钱包,谋求利益最大化,都值得商榷。

从市场经济学来看,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差别定价无可厚非。但是,同一时间,同一款产品,不同账号看到的定价却不同,这显然是将消费者蒙在了鼓里。消费者如果不重视大数据杀熟,那么往往可能不只要付出更多金钱和时间,还会被企业玩弄于鼓掌之中。当企业面对这种蝇头小利时,是否应该放下诱惑,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呢?

当然,企业之所以敢于通过大数据杀熟,正是因为自己已经在某个行业和领域达到了市场第一或者垄断性地位,大数据杀熟和算法遮蔽成为企业割用户韭菜的便利技术。

对于许多消费者,尤其互联网小白而言,大数据杀熟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间,不易发现自然就不易取证,维护自身权益成为一件难事。当今的大数据具有个性化、多样性和隐蔽性强等特征。依靠传统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很难做到有效监管。所以,要想阻止互联网巨头大数据杀熟,要想让消费者少被割韭菜,就得从监管体制和技术能力方面多下功夫。

一方面,需要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另一方面,需要提升监管的技术能力和手段,通过新技术和大数据价格监测体系等,来完善对大数据杀熟行为的监控和管理。同时,对于大数据的使用和管理,目前还没有太具有针对性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所以在判断标准与法律界定上还应提升,做到消费者和企业都有依据可循。

毋庸置疑,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再次显现。大数据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服务消费者,同时也可以很好的用来“杀熟”,但显然对于消费者而言更欢迎前者而非后者。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媒体开始发出声音,让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公之于众。一方面让消费者提起警惕,另一方面也从侧面敦促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显然,每个消费者和用户都不希望自己成为韭菜,被互联网巨头无情的收割。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12-22
会员比非会员还贵?美团外卖致歉!大数据杀熟不容小觑
其实除了美团外卖,此前包括在线旅游平台、叫车软件等多个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也被爆出有大数据杀熟的情况。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