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盖饭,媒体人眼中的移动社交媒体竟是这样?

自去年十月网易高管大批离职之后,媒体一直在关注他们的动向,大家纷纷猜测,这些靠着做内容出身的人,会选择从哪里开始自己新的事业?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在平行媒体另谋他就还是展开内容创业,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令人惊讶的是,离职后的网易副总裁兼网站部总编辑陈峰选择了移动社交媒体。随着昨日陈峰的APP上线,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个移动社交媒体的诞生只需要两个月。陈锋甚至不是第一个出走做移动社交媒体的,去年,原新浪网副总编辑侯小强带着“毒药”上线,主打影视和书的评论阵地。

做内容起家的侯小强和陈峰选择内容创业并不令人惊讶,问题是,为什么是移动社交媒体?

无社交不媒体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权威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2015年1月至11月微博移动端用户研究报告》中,月度覆盖率移动应用TOP20的APP,社交类的应用占了三个,分别是微信、QQ和微博。

根据下图不难看出,在满足通讯、购物、听音乐和看视频之后,人们的首选是刷微博。

再将每日APP打开次数结合每个APP的停留时间,微博打开的时间最长,远超微信和QQ。根据微博上@数据化管理的统计,这样算下来,每天人们花费在微博上的时间能达到5.4小时。

5.4小时,每天。这个数据比其他任何理由都具有说服力,为什么要做移动社交媒体?因为这已然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注意,不是趋势,而是现实。

这样的数据是难以想象的,微博从2009年发展至今,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社交媒体,既满足人们日常的信息交流,同时又提供音乐、影视、游戏、电商等多方式的服务。在这个年代,与其说吃饭睡觉看手机成为习惯,不如说,吃饭睡觉刷微博才是真正的习惯。

当从手机上获取信息变成主流,当点开APP阅读代替了翻开一本书,能生产好的内容的移动媒体就能够生存,当人们不满足于只是单一的浏览信息和阅读内容的时候,社交,必然也成为主流。

这样的习惯背后是超出想象的用户数量。

而惯于做内容的人,不仅对媒体发展了如指掌,对用户也是最敏感的。特别是媒体人,大都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有特立独行的见解,有敢于较真的魄力。这类人是不会甘于为一个逐渐庞大的平台打工的。对他们而言,庞大的用户数量既是市场,也是现代人思想趋同的壁垒,打破壁垒,推陈出新,做更精品、更有趣的产品,才能体现他们的情怀。

这样一想,做内容的人会盯上这块沃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不仅仅是熟知内容操作的侯小强和陈峰,所有盯着这快沃土的人,想做移动社交媒体的时候,必须考虑更多。

做了,就会好吗?

2015年年底,新浪副总裁周晓鹏发布的内部邮件中曾提到,用户和内容这两个维度需要重视,同时要思考:用户怎么来?用户为何来?内容怎么来?聚合而来的信息如何处理?信息流如何分发?

这两个维度和五个问题,同样是准备在移动社交媒体创业的人需要回答的问题。

显然,早一步开始做毒药APP的侯小强,并没有思考清楚这几个问题。

毒药APP专做书和影视的评论,看起来目标是豆瓣,但模式却是复制早期微博的:拿几个大咖来做噱头,开放打赏功能,让有观点的人用观点吃饭。

虽然看起来毒药的定位很明确,但这种打造精英主义的平台来吸引大众的想法,本身就是矛盾的。目前来看,毒药的实际内容杂乱,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吸引忠实用户,更不用提源源不断的内容生产了。

陈峰虽然来势汹汹,两个月就做出平台和内容来,比之毒药,昨天上线的GetFun整体风格更稳定,但还是不免让人想起微博早期的时候,那时候,微博的内容就是大量的整合,搬运豆瓣、知乎、天涯的帖子,目前来看,一定要给GetFun一个很高的评价,那也仅仅是,它让我看到了早期微博的影子,如此而已。

如果只拿微博当成一个移动社交媒体来看,它的发展模式是可以复制的,从吸纳少数“精英”到吸引大众聚合,用优质用户生产优质内容,用平台滋养自媒体平台,这种模式是可行的。但是微博当时没有同概念、同体量的竞争对手,加上政治观念逐渐开放,微博可以说是顺势而生。

想拿移动社交媒体创业,仅仅复制微博的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无垂直不盈利

回答周晓鹏提出的那几个问题(用户怎么来?用户为何来?内容怎么来?聚合而来的信息如何处理?信息流如何分发?)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确定移动社交媒体的定位和发展规划的过程。

每个通过移动社交媒体创业的人,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击败微博,赶超豆瓣的人,那现实问题也必须考虑清楚了:

现在进入市场肯定只能走市场细分一条路,那靠着既定的市场细分,能不能获得一定量级的忠实用户?这些用户数据能不能帮助你在创业中实现基本的盈利?

在这个年代,不谈盈利的平台都是耍流氓。媒体都会习惯性的推崇内容为王,移动社交媒体也不例外,但只有内容,肯定是不行的。

不信你看豆瓣,一直都在做内容,如果仅仅是以内容为王,那豆瓣应该所向披靡才对。可实际上呢?2010年开始,业内对豆瓣普遍不看好:冗杂的长尾APP长队,简单粗暴的豆瓣APP,过晚进入电商领域,浪费有价值的大量数据……对互联网商业化进程反应慢,浪费好内容,业内人对豆瓣的评价。

实际上,以商业利益为驱动的平台,反而能够深度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在做内容的同时,不断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为用户提供垂直的服务。

我们只是简单的看到,微博突然开始卖版权音乐了,微博突然开通打赏功能了,微博突然开始可以做微博推广了……广告、搜索、共享流量、开放API等这类传统盈利模式,都比不过以用户为中心的打磨垂直平台的思路。

后来者可能很容易想到照搬模式,而忽略了思路。

2012年开始,豆瓣尝试做垂直内容,豆瓣阅读出版数字作品,豆瓣电影在线选座购票,豆瓣集市和豆瓣东西等。做垂直化的豆瓣简直像个新手,在盲目而缓慢的商业化中丧失自己的核心特色。

想要依靠移动社交媒体创业的人,首先恭喜你,这确实是个移动社交媒体的时代;再然后,很同情你,你需要在很长时间里同大企业进行同台PK;最后,也祝福你,尽快找对自己的细分市场,垂直化经营,早日实现以小博大。

本文系百略网(www.ibailve.com)原创,首发于百略网(微信ID:wwwbailve),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及本文链接。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1-08
毒药+盖饭,媒体人眼中的移动社交媒体竟是这样?
自去年十月网易高管大批离职之后,媒体一直在关注他们的动向,大家纷纷猜测,这些靠着做内容出身的人,会选择从哪里开始自己新的事业?对于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