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压迫之下人们拯救宝物的十大义举

真理或许是一场战争中最大的牺牲品,但文化无疑是第二大受害者。你在阅读本文的同时,伊斯兰国的暴徒们正忙着糟蹋伊拉克的文化遗产,而叙利亚内战已彻底毁坏了6处世界文化遗址。然而,这一切是可以避免的。这世界上有许多勇敢之士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着我们最珍贵的宝藏。在这些勇士中,有一部分是“古迹卫士”式的专业人员。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只是一群普通人,眼看着文化破坏在身边蔓延开来,于是说道“至少不会发生在今天”。下面就是他们的故事。

10.毅然反抗伊斯兰国的叙利亚考古学家们

一边是由杀气腾腾的原教旨主义者组成的武装力量,他们的火力远超许多其他军事部队。另一边是由一群彬彬有礼、头发花白的学者们组成的小型队伍。然而,这群叙利亚考古学家们现已多次成功阻扰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破坏,从中救出了许多无价之宝。

这一切始于2012年。当时,阿萨德武装围攻马拉特城。桶形炸弹和叛乱者的炮弹轮番轰炸整个地区。马拉特(Maarat)的城市博物馆看似岌岌可危。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教授阿兹姆(Al-Azm)决心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面对“复仇者”攻击机的轰炸,他给出了考古学界的回应——一个由志愿者和学者们组成、人员混杂的小组,他称其为“叙利亚的古迹卫士们”。这一小组随后从土耳其出发,深入战争腹地。他们将古代的镶嵌画藏于混凝土之后,并在室内塞满了可以抵御榴散弹弹片的沙袋掩体,以此保护这些珍贵文物。

这项工作的危险系数超乎想象,伊斯兰国到来之后,情况更加糟糕。这一恐怖组织就像致力于毁灭文化的超级大反派,摧毁名胜、抢掠古迹是他们的“头等要务”之一。自2014年夏天起,以阿兹姆为首的那群机智的超级英雄们冒着遭到极刑处决的危险,在伊斯兰土地上的宝物们未被掠走之前为它们拍摄影像。这样一来,艺术经销商们就能在黑市上认出它们。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1500件无价之宝因类似的手段得以幸免。如果阿兹姆和他的团队可以仿效这一做法,他们极有可能以一己之力保住叙利亚的文化遗产。

9.保住文化生机的顿涅茨克普通民众

自2014年夏天起,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Donetsk)成为了这世上最惨烈的战乱所波及的中心地带。支持普金的叛乱分子和乌克兰政府军在这场血腥的对抗中僵持不下。至此,已有数千人丧命,成千上万居民出逃。但有这么一小群意志坚定的居民,他们不仅选择了留下——还成功地保住了当地文化的星星之火。

在顿涅茨克地区历史博物馆里,一群工作人员依旧每天持续打卡上班,以确保藏品免遭战争破坏。他们的工作绝不轻松。这座博物馆一再遭到炮击,百姓当街被杀。尽管险象环生,这一团队还是成功保住了150,000件藏品。他们甚至在当地的学校里办起了小型展览。

与此同时,顿涅茨克歌剧团的义演演员举办了两场表演和一次儿童芭蕾演出。此举旨在延续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活。在《多伦多环球邮报》的一次采访中,剧团负责人说道:“人们通过戏剧释放压力。我们正从心理层面上向他们施以援手。”

8.索马里土地上的最后一位考古学家

索马里自1991年起深陷持续内战的泥沼。战争使得这个国家法纪全无。死于这场不义之战和毁灭性饥荒的人口总数不下100万。不出所料,生存成为了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话题。但萨达·米尔(SadaMire)博士并不在此列。多年以来,她怀着想要保护当地珍贵的文物古迹、并为其编目入档的简单理想,穿梭于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

你几乎无法想象。萨达·米尔14岁时险些被一颗炸弹炸死。当时,她正在位于摩加迪沙(Mogadishu)的自家花园里浇水。战争使得她们身处的国家成为了人间炼狱,她的母亲只得偷偷地带着自己年少的女儿逃离这里。逃亡之路上盗贼肆虐,强奸犯横行。小米尔在瑞典获得了避难许可之后,决定把重返索马里及揭开索马里的历史当作终生使命。

索马里兰地处北方,是一个相对稳定,自行对外宣称独立的国家。尽管米尔博士最早选择了在索马里兰安营扎寨,但她曾多次跨过国境线,跑去了南方。在这一期间,她找到了十几处未经发现的古迹。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它们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候选级别的文物。米尔博士仅以她的专业知识和巨大勇气,凭一己之力为后人保住了古索马里的珍贵文化。

7.用生命挽救英国电视剧的《神秘博士》迷

我们对那些狂热粉丝口中的“他们愿意为了心爱的电视节目而死”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只有一个人真正地说到做到了。他就是菲利普·莫里斯(Phillip Morris)。近5年来,他跋涉到了世界上几个最为危险的地区,为找到英国广播公司丢失的《神秘博士》剧集搏上了性命。

这一奇怪的搜寻工作,始于2006年的尼日尔三角洲。当时莫里斯被武装游击队员的所劫持。他很绝望,为了免遭劫持者毒手,他尝试模仿汤姆·贝克(Tom Baker)的言行举止。此人年轻时在上世纪70年代的《神秘博士》剧集中饰演了博士一角。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方法奏效了。据莫里斯描述,假扮博士一角最终救了他一命。他最后被释放时,下定决心要回报《神秘博士》。

由于热衷于削减开支,英国广播公司清除了100多集《神秘博士》,这在当时轰动一时。于是,莫里斯出发前往一些处于极端环境下的地区,找寻这些丢失的剧集。他在叙利亚差点被炮弹炸得粉身碎骨;他在非洲地区又遭遇了军阀和民兵组织;他甚至重返被绑之地搜罗剧集。他于2013年将9份丢失剧集成功归档。随后,他再次消失,继续踏上了搜寻之旅。他的举动使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电视界的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而这一称呼,他绝对受之无愧。

6.从苏联审查制度之下拯救音乐

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成为苏联领导人之后,他的第一批举措之一就是为每个苏联家庭建造私人公寓。在此之前,俄罗斯家庭一直居住在公共大楼中。在那里,房间、厕所、厨房都是共用的。赫鲁晓夫的这项法令旨在改善俄罗斯人的居住质量。而它最终掀起了一场声音革命。

在斯大林(Stalin)时期,人们没有一点隐私。如果你在那时欣赏政见不同的音乐,就会立马人尽皆知。你甚至来不及说出“压迫”这个词,就立马被扔进了最近的集中营。而新式的赫鲁晓夫型公寓则为你随心所欲地欣赏音乐提供了空间——只要你能找得到音乐资源。X光收集活动就是在这一时期流行了起来。

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只有黑胶唱片。遗憾的是,这些唱片十分稀有,都是专供上层阶级享受的。收集者们——翻遍医院的垃圾桶寻找废弃X光胶片的俄罗斯年轻一代——意识到,一张旧的X光胶片就能刻录黑胶唱片。由于此类刻录行为本属违法,所以他们索性在黑胶唱片上刻上了自己想听的歌曲。而他们想听的正是美国摇滚。

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发现端倪之前,成百的X光唱片流入了俄罗斯人的住处。人们悄悄地欣赏这些违禁音乐,并把它们传递下去。他们一个个地从被列为禁忌的美国文化中获得了启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也开始收集俄罗斯民谣歌手们被禁播的音乐。纵使面对的是苏联的审查制度,他们也要将传统传承下去。与当局政见不同的作曲家尤利·基姆(Yuliy Kim)后来将颠覆性思想的广泛传播归功于这些秘密唱片。它们为苏联这一大国的最终倾覆铺平了道路。

5.从弗兰克(Franco)的炮弹之下救出艺术珍品

1936年7月17日,弗朗西斯科·弗兰克(Francisco Franco)将军在摩洛哥(Morocco)发动了政变。此地当时由西班牙控制。这一政变标志着西班牙内战的开始。骚乱、集中营、严刑拷打、罗马式的竞技场处决在战争中屡见不鲜。交战双方几乎马上开始了对当地的抢掠与对文化的摧毁,与纳粹无异。左翼分子烧毁了教堂,弗兰克的手下炸掉了美术馆。于是乎,艺术瑰宝委员会(Committee for Artistic Treasures)奋起反抗。

这一委员会被称为“一种艺术的红十字会”,主要由平民百姓构成。这些百姓受共和国政府特许,尽其所能抢救一切财产。战争杀戮空前惨烈,但该委员会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地将西班牙的宝贵遗产存储在一处被他们征用的大教堂中。

他们胸怀大同之志,不仅仅只抢救那些受共和国政府认可的珍宝。他们同样将弗兰克珍爱的教堂艺术品带离了目标建筑,移至了安全地带。战火烧到马德里(Madrid)的时候,该委员会带走了这些艺术瑰宝,直入战争腹地。他们首先将这些宝贝安全地转移到了巴伦西亚(Valencia),之后又带去了加泰罗尼亚(Caralonia),最后送达日内瓦(Geneva)。珍品在那里受到国际联盟的庇护。多亏了这些普通百姓的努力,成千出自诸如戈雅(Goya)、毕加索(Picasso)、提香(Titian)之手的天才之作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4.救下国宝级肖像画的那些“张三李四”

只要你对美国历史有一丁点儿了解,你一定会对蓝斯多恩(Lansdowne)肖像有所了解。这是一幅由吉尔伯特·斯图亚特(Gilbert Stuart)所作的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画像,大概是迄今为止最能代表总统形象的一幅画作了。它差点在英国人火烧白宫时藏身火海,多亏第一夫人多莉·麦迪逊(Dolley Madison)眼疾手快才免遭厄运。但关于这一系列事件,有个更为激动人心的故事版本——这幅肖像画是由两个毫不起眼的“张三李四”救下的。

感谢在麦迪逊总统家工作的奴隶保罗·詹宁斯(Paul Jennings),我们才听到了这一故事版本。保罗在1865年记录英军对华盛顿的那次袭击时声称,多莉麦迪逊在拯救那幅画像上的功劳是言过其实的。根据詹宁斯对该事件的回顾,多莉当时忙着抢救那些银器,根本顾不上什么画作。这一伟大使命反倒落在了两个普通人肩上——约翰·苏萨(John Sioussat)和托马斯·麦格劳(Thomas Mc Graw)

苏萨和麦格劳两人,一个是管家,一个是园丁,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英军随时都可能会冲进来,他们又何尝不担忧自身的安危。但是,他们却冷静地从画框中割下了那幅画作,把它装上马车,带到了安全地带。如果詹宁斯所言可信,这将意味着救下这一象征美国文化的无价之宝的并非某个伟大的领导人,而是两个愿意为了救下他们热爱土地之象征,付出生命代价的两个普通人。

3.保护苏丹(Sudan)文学遗产的书商们

1989年,奥马尔·巴希尔上校通过血腥的政变推翻了民选苏丹政府。成千上万人因此丧生。紧接着,对公民自由的广泛镇压开始了。政治党派和报纸被禁。掌权者互相勾结,杜绝书籍流通,关停图书馆,切断喀土穆(Khartoum)传承已久的文学脉络。至少,如果没有这些二手书商,一切本会如此下去。

大部分书商的书店在政变成功后关门大吉,但仍有一小部分店铺转到了地下。它们的出现使得黑市上平装书生意红红火火,诸如塔伊布·萨利赫(TayebSalih)、阿巴斯·阿卡德(AbbasEl-Aqqad)和尼扎尔·盖巴尼(Nizar Qabbani)之类的作家的作品流传了下来。此类交易在巅峰时期与美国禁酒令时期的酒精交易颇为相似。身兼诗人及记者双重身份的马蒙艾尔特利伯(Mamoun Eltlib)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在喀土穆找书全靠关系。一旦你成功拿到地址,就可以到城市里一条漆黑的后街小巷去。那里会有人盘问你。幸运的话,对方会翻开地板,递给你几本千金难求的好书。

虽然一部分书商纯粹是为了攫取利益才淌了这趟浑水,这项任务总体而言还是相当危险,许多人因此赔上了性命。但这是值得的。多年后的今日,艾尔特利伯认为,这一地下交易在压迫性的新专政体制下保护了苏丹的文学遗产,功不可没。

2.保护叙利亚受忽视的宝藏的村民们

从某些方面而言,特尔·布拉克(TellBrak)的村民们是幸运的。尽管他们住错了边,生活在位于土耳其国界线另一边的叙利亚而没能逃脱叙利亚内战,好在战火目前还没有烧到他们的镇子上来。但从另一些方面而言,他们又相当的不幸。轮番的制裁与政权的溃散冲击着这座小镇。村民极度贫困,必需物资短缺。但纵使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们依然成功保住了叙利亚最伟大的宝藏之一:特尔·莫赞(Tell Mozan)土丘。

特尔·莫赞是一座尚未被完全开挖的古城。它似乎是某一独特城市文化的发源之地。该文化形成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文化附近。如果这一古城能挺过战争的摧残,它很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具历史价值的古迹之一。而特尔·布拉克的村民们正努力确保这一保护计划万无一失。

在贫困,恶劣天气,以及无处不在的战争威胁面前,成群的当地志愿者夜以继日地保卫着特尔·莫赞。他们还自掏腰包,出资维护这处古迹——在食物与药品又少又贵的关头,这一举动更是让人极为刮目相看。尽管蔓延而来的战火使得人口大批逃离,仍有少数人留了下来,决计保卫他们的文化遗产。多亏了他们的努力,特尔莫赞看起来将免遭许多其它叙利亚古迹的厄运。

1.消释塔利班文化破坏的阿富汗工人们

在伊斯兰国窃取塔利班的“名号”之前,后者一直是世上首屈一指的文化破坏者。2001年,他们炸掉了两座古代佛像,此举震惊了世界。战争助长了他们的破坏欲望,他们还摧毁了许多次级地区。然而,阿富汗地区不乏反对者。有这么一支由普通阿富汗建筑工人组成的松散队伍,他们在过去10年间穿梭于阿富汗各地,只为修补塔利班造成的破坏。

这一切皆源于坎·阿里(KhanAli)签署的那份合同,他当时需要按合同要求加固巴米扬(Bamiyan)的那些佛像残迹。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这位曾经的砌砖工人在一年内学会了新式技术,成为了一名修复专家。完成了在巴米扬的工作之后,阿里带着他的新知识重新上路。他的任务就是:修复阿富汗所有遭到破坏的遗迹。

从那以后,阿里参与了对阿富汗众多无价之宝的重建、修复和抢救工作。他与少数几个其他刚刚受过培训的专家一起工作,足迹遍布“尖叫之城”(Shahr-eGholgholacitadel)和阿富汗其它许多小地方。他通过这种方式,修复15年战争所造成的破坏,抢救塔利班暴徒认为一文不值的珍宝。阿里和其他专家在修复巴米扬大佛方面可能并没做到尽善尽美,但正因为他们的努力,后代现在才能欣赏到阿富汗宝贵的文化遗产。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9-07
战争与压迫之下人们拯救宝物的十大义举
真理或许是一场战争中最大的牺牲品,但文化无疑是第二大受害者。你在阅读本文的同时,伊斯兰国的暴徒们正忙着糟蹋伊拉克的文化遗产,而叙利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