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网·极客观察6月5日 国际能源机构(IEA)最近发布报告称,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比如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低碳燃料)将会达到1.7万亿美元,首次超过化石能源项目,后者投资只有1万亿美元。
报告审视了五种主要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分别是太阳能光伏、电池、风能、热泵(heat pumps)和氢电解槽(electrolysers)。在几种产品的制造产能中,欧洲和超南、印度、美国、中国占了80-90%,单是中国占了40-80%。
我们重点看看电池产业的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狂飙推动电池产业发展
由于电动汽车销量增加,全球电池制造产能出现大爆炸。2022年全球电池制造产能增加580GWh,中国占了增量的80%,欧洲10%多一点,美国不到10%。90%的电池用于汽车。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
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5%,电动汽车在所有汽车销售中的占比达到14%,2021年为9%。中国占比达到29%,欧洲达到21%,美国占比约8%。
许多企业计划建设新电池厂。特斯拉计划在美国Austin建设新电池厂,产能200GWh,预计2024年完工,2025-2030年达到最大产能。LGES准备在波兰建厂,产能115GWh。宁德时代计划在匈牙利建厂,产能100GWh。特斯拉计划在德国建厂,产能85GWh。然后就是中国新厂,宁德时代将会在宜宾、福鼎、洛阳建厂,产能分别为186GWh、120GWh、80GWh。LGES准备在南京建厂,产能92GWh。中航锂电将在常州建厂,产能90GWh。
2022年,中国、欧盟和美国占了全球电池装机制造产能的90%。其中,中国占了75%,欧盟8%,美国7%。除了三大巨头,韩国也有一定份额,约为5%。
如果所有已经宣布的电池新厂项目全部完工,中国、欧盟、美国所占份额基本保持不变,合计仍占全球产能的95%。中国产能份额略有下降,会占到全球产能的2/3,美国份额上升至15%,欧盟占11%。份额之所以出现变化主要是特斯拉新电池厂引起的。特斯拉会在美国建设年产能200GWh的电池厂,相当于今天全球电池制造产能的13%。
虽然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快速走向成熟,但从全球范围看ICE(内燃机引擎)汽车的销量仍然占据压倒性优势。不过2019年电动汽车销量只占总销量的2.6%,2023年增至18%,增速相当快。
按2030年承诺目标情景(APS),中国现在的电池制造产能无法满足本国需求。中国已经宣布要建设更多电池新厂,如果到时的工厂利用率达到85%,中国产能除了满足本国需求,还要拓展海外市场。即使利用率保持在今天的水平,到时中国的产能仍相当于本国需求的两倍。
中国电池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电池企业似乎已经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它们正在向国际市场扩张。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向电动车电池产业链投资142亿欧元(152亿美元),一年前只有34亿欧元,匈牙利、西班牙获得总投资额中的82亿欧元。去年中国在欧洲电池产业的Greenfield Investment增加55%,达到45亿欧元,投资主要来自一些大项目,比如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和蜂巢能源的新工厂。
Greenfield Investment即绿地投资,又叫新建投资,是指母国企业在东道国遵照相关法律和条例置办企业,其资产所有权属于外国投资者。
因为欧洲和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越来越苛刻,韩国现代汽车加强与宁德时代的合作。现代电动汽车在美国无法获得补贴,如果想拿到补贴,它必须在美国建厂。现代汽车选择两条腿走路:针对美国市场,投资建厂;针对其它市场,与宁德时代合作。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者称:“现代将会用宁德时代电池生产较便宜的电动汽车,主要在中国和韩国销售,这些市场受美欧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较小。”
未来韩国汽车企业将会重点出击中国、印度、东南亚国家,要想提高盈利能力,搭载中国电池是不错的选择。印度是现代汽车第三大市场,去年销量约为80万辆,仅次于美国和韩国本土。韩国虽然也有电池企业,但韩国车企不敢过度依赖本国企业,因为风险太高。虽然目前美国和欧洲对韩国车企比较友好,但天有不测风险,未来可能出现变故。
韩国和欧洲是全球电池和电动汽车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它们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动化助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彭博社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突飞猛进让人想起曾经的日本汽车。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汽车107万辆,同比增长58%,超过日本的9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在中国出口的汽车中电动汽车或者混动汽车占了31%,全球出口的电动汽车约有35%来自中国。
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似乎与当年的日本很像。1975年至1980年代,日本汽车出口量增长4倍。1972年日本汽车在美国的份额只有6%,1978年增至12%,1980年增至21%,但在1978年至1980年,日本本国的新车销量下降了29%。
美国感受到威胁,1981年强迫日本签署自愿出口限制条件。按照协议,1981年4月-1982年3月日本对美国出口汽车数量限制为168万辆,第二年的数量可以在上年基础上再加美国市场增量的16.5%,第三年是否限制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长,美国极可能也会设置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给中国企业制造麻烦,欧洲可能也会跟进。不过与当年日本不同,80年代90年代西方汽车企业并没有在日本大量投资,但它们现在却在中国投入巨资。
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约有60%实际上是打着西方品牌的名号出货的。换句话说,在欧洲,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主要还不是比亚迪、吉利,而是特斯拉、宝马、雷诺。
综上不难看出,中国电池的确拥有很大优势,但中国企业与欧美日韩的竞争也在加剧,中国车企虽然出口大增,但风险仍然存在,远远谈不上高枕无忧。(小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加码电站硬科技,阳光新能源重磅发布电站“魔方”技术平台!
- 电动车每年快充要花多少钱?在英国比烧油多1000美元
- Uber推出“电动汽车偏好”选项,用户打车可默认选择纯电动车
- 华为掌舵,全球首个100%清洁能源之城将落地沙特
- 进展太慢!马斯克为特斯拉4680电池设定最后开发期限
- 谷歌携手贝莱德在台湾投资太阳能发电管道,满足AI时代能源供应
- 比亚迪要进军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领域?比亚迪高管回应
- 太蓝新能源携120Ah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亮相CIBF2024展会
- 合资梦魇!唐EV荣耀版21.98万元起,比亚迪誓将“电比油低”进行到底
- 新能源渗透率过半,燃油车成为“小众”:中国汽车品牌“卷”赢世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