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ofo从天堂到地狱:聪明人都想闯入的蠢业务

极客网•极客观察(小刀)12月28日,今天来聊聊ofo吧!无数人要求ofo退还预存款,公司创始人却说正在考虑申请破产。

对于中国科技投资者来说ofo是一个警告。单车共享、驾乘共享、食品配送……投资者向这些行业投入巨资,但这些行业个个亏得没完没了。就在不久之前ofo还想征服海外,从阿里巴巴、滴滴出行手中融入巨资。

 “聪明人都想闯入的愚蠢业务”

3Vbike也是一家自行车共享公司,已经破产,3Vbike创始人Wu Shenghua说:“现在看来,自行车共享似乎是一个很蠢的业务,不过所有聪明人都想闯进去。现在看起来很荒谬。”

不要忘了,曾经ofo的估值达到20亿美元,现在有1200万ofo用户等着退款。

摩拜前员工Maxwell Zhou说:“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行业,所有利润都被竞争吞噬了。这个业务有必要成为大企业的一部分。它和电子邮件有点相似。没错,行业对整个社会是有利的,但是没有一个邮件提供商能够设立进入门槛,人人都可以搞邮箱,最终结果就是没有一个人能赚到钱。”

巅峰时期,ofo自行车进入20多个国家,包括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说,ofo扩张太快了,结果碰到无数障碍,包括交通规则、蓄意破坏、成本攀升。

 戴威承认ofo管理层存在问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之前从事国际扩张业务的前ofo员工说:“回看过去,管理层的确存在问题,扩张速度太快了。”

现在ofo已经退出以色列、德国、美国等市场,被迫出售资产,有些自行车以不到2美元出售。

ofo曾经尝试杀入日本市场,它想与软银合作。后来,ofo和滴滴出行谈判收购事宜,未能达成一致,与软银的合作也就搁浅了,因为滴滴出行的支持者正是软银。

当自行车存放在仓库时,费用会上升。一位高管说:“我们亏了很多钱,现在自行车还堆在仓库里。”

ofo CEO戴威承认公司犯了一些错。

几天之前,戴威致信员工,说公司正努力解决现金短缺问题,部分是因为要退钱给用户,还有就是公司要付钱给供应商。他说公司在“痛苦与绝望”中挣扎。

法院已经将戴威拉入信用黑名单,他不能住奢华酒店,不能坐头等舱,孩子不能上很贵的学校。

共享单车“独木难成林”必须结合大平台

2015年ofo推出服务时,无桩自行车业务还是一项很不错的服务,现在呢?形势变了,分析师认为,ofo等企业应该与其它交通运输平台结合才有意义。

咨询公司升隆汽车(Sino Auto)的创始人Tu Le认为,现在大家希望一个App就能提供各种服务,比如租用摩托车、自行车或者汽车,“甜蜜点”正在如此。

ofo的竞争对手已经拥抱新趋势。

4月份,美团点评收购摩拜单车,哈罗单车(Hellobike)与蚂蚁金服整合。

之前行业观察者认为,滴滴出行将会收购ofo,但收购始终没有到来。相反,滴滴出行却收购另一家自行车分享公司Bluegogo(小蓝单车)。

北京大学教授、PE投资人Jeffrey Towson说:“滴滴突然收购小蓝单车,推出自己的自行车分享服务,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如同你的妻子告诉你,她和别人约会了。”

7月份,摩拜单车发消息说以后用户不用存钱就能使用单车,哈罗单车也模仿摩拜,ofo受到严重打击。

因为没有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ofo无法跟上竞争对手的步伐。投资者的兴趣消退,公司现金告急,因为全球扩张成本极高,供应商也开始要求公司付款。

IDC分析师Xue Yu说,ofo在自行车维修方面面临困难。客户很难找到可用的自行车,于是转投对手。Xue Yu说:“ofo现在陷入严重的消费者信用危机。”

破产边缘的ofo想要找到买家不容易

ofo CEO戴威在员工信件中说考虑解散公司并申请破产,这样就不必承受巨大压力了。

2017年融资时,ofo的估值达到20亿美元,曾几何时,ofo在全球部署100多万辆自行车,吸引2亿用户。

2014年ofo正式成立,从大学项目转化而来,它得到强大财团的支持。今年3月ofo又融资8.66亿美元,由阿里巴巴领投,不过当时公司估值多少并没有披露。

年初曾有传闻说,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融、滴滴出行曾经向ofo提交联合收购方案,滴滴也向ofo投了3.5亿美元。对于这则消息,阿里巴巴新闻发言人回应说,从没考虑收购ofo,支持ofo独立运营。

对于ofo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找到买家,共享单车需求还是存在的,ofo应该不会直接死亡。

在中国,ofo因为退款陷入麻烦,甚至有用户跑到ofo总部索要钱款。前往ofo Facebook主页,你会发现已经有2个月没有更新了,上面有新加坡用户留下评论,说他们索要退款但公司没有回应。

新加坡消费者协会说,在过去3个月里,至少已经收到3起ofo退款投诉。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and Transport Authority)允许ofo部署25000辆自行车,后来政府机构将数字下调到10000辆。

今年10月LTA曾说,ofo在财务方面面临困难。要部署10000辆自行车,光是牌照费用每年就要大约60万美元。在新加坡,除了ofo还有5家公司获得牌照,分别是Anywheel、GrabCycle、Qiqi Zhixiang和SG Bike。

年初摩拜卖身时,售价达到27亿美元。不过ofo想卖身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它欠债太多,对于买家来说吸引力不够大。对于潜在收购者来说,在掏钱收购之前必须问一个问题:如果收购,ofo能够活得比其它对手更久吗?(观点综合自SCMP、Businesstimes、CNN和Forbes)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2-28
外媒评ofo从天堂到地狱:聪明人都想闯入的蠢业务
对于中国科技投资者来说ofo是一个警告。单车共享、驾乘共享、食品配送……投资者向这些行业投入巨资,但这些行业个个亏得没完没了。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